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5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682篇
林业   628篇
农学   552篇
基础科学   392篇
  997篇
综合类   2018篇
农作物   229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213篇
园艺   189篇
植物保护   49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行距配置对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花后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及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5cm行距处理下,旗叶在灌浆中后期具有较高的氮代谢酶活性。籽粒产量随行距减小而增加,而籽粒蛋白质含量却减小,籽粒蛋白质产量与籽粒产量表现相同趋势。因此,适当缩小种植行距,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但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和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  相似文献   
102.
Two different protocols for in vitro regeneration of cassava using zygotic embryos and nodal axillary meri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both cases, buds were regenerated directly from excised explants without an intervening callus phase after a two-step culture procedure. In cotyledonary explants derived from zygotic embryos, prolific shoot formation occurred within 2—3 weeks on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0.5—5 mg/1 BAP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0.1 mg/1 NAA. Nodal explants with axillary meristems derived from aseptically grown seedlings or stem cuttings were used to initiate a round compact bulb-like structure on MS medium containing 10 mg/1 BAP. These latter structures, when cultured on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0.1 mg/1 NAA, 1 mg/1 BAP and 0.1 mg/1 GA3, produced multiple shoots. Somatic embryos isolated at the globular/torpedo stage from zygotic embryo explants were also capable of multiple shoot production on medium with 1 mg/1 BAP. Rooting of regenerated shoots exceeded 95 % in phytohormone-free MS medium. No change in their ploidy levels was observed. Therefore, the protocols developed should be of use in the particle gun and Agrobacterium-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cassava.  相似文献   
103.
为寻求小麦节水栽培的有效调控技术和相应效果,研究了灌水方式与地膜覆盖的不同结合,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穗茎叶等器官绿色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灌和覆膜均可不同程度提高产量,但两个因素相组合效果更显著;20cm和40cm渗灌覆膜在总耗水量在459mm的控制条件下,分别比对照增产20.34%和20.16%;而在有深层水补给的露天条件下,分别增产11.11%和13.67%。不同处理对穗、茎和叶器官的面积及其比例,也产生显著影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开花期非叶光合器官占总绿色面积的比例在61.33%~62.69%之间。  相似文献   
104.
以大豆胚尖为外植体,研究NaCl胁迫对大豆黑农37和吉育91胚尖不定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胚尖诱导不定芽对NaCl胁迫反应较敏感,随着NaCl浓度的增高,两个基因型胚尖不定芽诱导率、芽数和芽长都显著降低,25mmol/L NaCl显著地抑制了黑农37胚尖不定芽的形成与生长.  相似文献   
105.
雪青梨适宜冬季修剪量及枝条再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良好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六年生雪青梨树冬季修剪量(去枝量)以40%左右为宜。冬季修剪后,树上总留枝量平均为216.7个,果枝留量121.3个,生长枝与结果枝比例为1:1.3。全树平均花序留量为207.7个,按照丰产优质标准,疏果后每株平均留果85.3个,当年平均产量26.4 kg/株,达到了幼树早期丰产的要求。在结果的同时,当年果枝形成率可达到47.1%,完全能够满足翌年丰产的需求。采用上述程度冬剪后,生长季枝条再生率(新生枝增加的比率)达到61.4%,生长季枝果比为4.1:1。冬剪对枝类比有一定的影响。冬季修剪前树冠长、中、短枝比率为24.8%、14.9和59.9%;冬剪后人为变化为15.7%、18.2%和66.2%,冬剪相对去枝量分别占原长枝、中枝和短枝数量的61.6%、26.0%和33.0%。然而,由于生长季新生枝条的出现和增加,长、中、短枝比例又恢复为25.5%、13.8%和60.7%,基本与上年冬剪前相同。采用上述方法修剪后,当年发生的新梢总数与上年修剪前枝条总数基本持平,说明若仅从维持生长与结果相对平衡的角度考虑,上述修剪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6.
刘婷婷  李娜 《农机化研究》2022,44(5):124-127,162
针对冬小麦自动灌溉系统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基于UML对冬小麦灌溉集成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该系统的硬件主要组成为实时监测系统、集中控制系统、水泵控制系统、可视系统、通信系统和报警系统,系统采用UML作为建模语言,配套Rational Rose作为分析工具,通过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并建模,以保证系统软件的设计人员、开发人...  相似文献   
107.
基于无人机多时相植被指数的冬小麦产量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对不同水分亏缺条件下冬小麦多个生育期进行遥感监测,采用不同种类多光谱植被指数表征冬小麦的生长特征,分析了植被指数与冬小麦产量的相关关系,并利用多时相植被指数构建产量估测数据集,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和随机森林回归3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冬小麦产量估测。结果表明,随着冬小麦的生长,多个植被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断增强,灌浆末期相关系数达到0.7,植被指数与产量的线性回归决定系数也达到最大。多时相植被指数反映了冬小麦生长的变化特征,进一步提高了冬小麦产量估测精度,采用开花期和灌浆初期的多时相植被指数进行估产比采用单个生育期的植被指数估测产量的精度高,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估测精度R2提高约0.021,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R2提高约0.015,随机森林回归模型R2提高约0.051。采用灌浆末期的多时相植被指数,3种模型均有较高的估测精度,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估测精度最高时的R2、RMSE分别为0.459、1 822.746 kg/hm2,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估测精度最高时的R2、RMSE分别为0.540、1 676.520 kg/hm2,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估测精度最高时的R2、RMSE分别为0.560、1 633.896 kg/hm2,本文数据集训练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估测精度最高,且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8.
基于改进YOLO v3的自然场景下冬枣果实识别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实现自然场景下冬枣果实的快速、精准识别,考虑到光线变化、枝叶遮挡、果实密集重叠等复杂因素,基于YOLO v3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 v3(YOLO v3-SE)的冬枣果实识别方法。YOLO v3-SE模型利用SE Net 的SE Block结构将特征层的特征权重校准为特征权值,强化了有效特征,弱化了低效或无效特征,提高了特征图的表现能力,从而提高了模型识别精度。YOLO v3-SE模型经过训练和比较,选取0.55作为置信度最优阈值用于冬枣果实检测,检测结果准确率P为88.71%、召回率R为83.80%、综合评价指标F为86.19%、平均检测精度为82.01%,与YOLO v3模型相比,F提升了2.38个百分点,mAP提升了4.78个百分点,检测速度无明显差异。为检验改进模型在冬枣园自然场景下的适应性,在光线不足、密集遮挡和冬枣不同成熟期的情况下对冬枣果实图像进行检测,并与YOLO v3模型的检测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召回率提升了2.43~5.08个百分点,F提升了1.75~2.77个百分点,mAP提升了2.38~4.81个百分点,从而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9.
不同水肥条件下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取决于农作物固定碳量和土壤异养呼吸排放碳量。为揭示水肥用量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综合影响,设置3个灌水水平:高水、中水和低水(W1、W0.85、W0.7夏玉米季分别为90、76.5、63mm,冬小麦季分别为140、119、98mm),4个施氮水平:高氮、中氮、低氮和不施氮(N1、N0.85、N0.7、N0夏玉米季分别为300、255、210、0kg/hm2,冬小麦季分别为210、178.5、147、0kg/hm2),4个施磷水平:高磷、中磷、低磷和不施磷(P1、P0.85、P0.7和P0夏玉米季分别为90、76.5、63、0kg/hm2,冬小麦季分别为150、127.5、105、0kg/hm2)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下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表现为碳汇,夏玉米季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固碳量(CNEP)为6805~7233kg/hm2,冬小麦季CNEP为5842~6434kg/hm2,夏玉米CNEP高于冬小麦。在高、中、低肥水平下,增加灌水量,夏玉米/冬小麦周年净初级生产力固碳量(CNPP)提高2.48%~5.96%,土壤微生物异养呼吸碳释放量(CRm)增加2.15%~15.20%,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固碳量(CNEP)增加1.16%~6.47%。在高、中、低供水水平下,增加施肥量,夏玉米/冬小麦周年CNPP增加2.95%~3.43%,土壤CRm增加5.23%~18.67%,CNEP增加0.93%~2.79%,CNEP增加比例与供水水平呈负相关。在低水条件下,氮磷肥配施处理夏玉米/冬小麦农田周年CNEP较单施氮、磷肥分别增加4.86%、7.34%,且氮磷肥交互作用显著(P<0.05),水肥供应水平相差15%时对冬小麦农田CNEP有显著的正交互作用。氮磷肥配施、水肥协调供应均有助于促进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的净碳输入,在节水节肥原则下,夏玉米和冬小麦分别在W0.85N0.85P0.85和W0.7N0.85P0.85水肥供应条件下有利于增加农田CNEP。  相似文献   
110.
基于河南省2011—2017年长期定位耕作试验数据对RZWQM2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利用RZWQM2模型分析了不同降水年型免耕对0~100cm土层贮水量、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根部氮素积累量、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根部氮素积累量、冬小麦产量由大到小均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使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冬小麦不同生育期0~100cm土层平均贮水量分别提高11.3%、12.9%和16.9%。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使枯水年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平水年抽雄期-收获期根部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2.5%和3.1%,分别提高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氮素利用率26.7%、8.7%和6.0%,免耕较传统耕作氮肥利用效率在枯水年提高11.7%,而在丰水年降低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