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6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270篇
林业   584篇
农学   1044篇
基础科学   48篇
  367篇
综合类   2264篇
农作物   319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568篇
园艺   349篇
植物保护   45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452篇
  2011年   487篇
  2010年   389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为探明4种药用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和解除休眠的最佳贮藏条件,4种药食两用植物包括野甘草(Scoparia dulcis)、车前(Plantago asiatica)、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和鳢肠(Eclipta prostrata)种子进行30天的室温干燥贮藏、15℃暖层积、4℃低温层积和0℃冰冻贮藏,测定其萌发率和萌发速度。结果显示,4种植物种子扩散时活性极高(>96%),土人参和鳢肠种子扩散时的萌发率分别为94%和98%,野甘草和车前种子扩散时萌发率不足30%。野甘草种子经过室温干燥贮藏(25℃:70.67%;25/15℃:26%)和15℃暖层积(25℃:82%;25/15℃:31.33%)其萌发率显著高于贮藏前(24-26%)、4℃低温层积(0.67-12%)和0℃冰冻贮藏(0-8%)的种子。经过4℃层积的车前种子萌发率(34%)显著大于贮藏前(29%)、室温干燥贮藏(16.7-18.7%)、15℃暖层积(11.3-13.3%)和0℃冰冻贮藏(0-0.6%)的种子。野甘草和车前种子在成熟时有较低萌发率,具有一定程度休眠;土人参和鳢肠为非休眠种子;室温干燥储藏和15℃暖温层积有效破除野甘草部分种子休眠、4℃低温层积可破除车前部分种子休眠,提高萌发率、加快萌发速度。  相似文献   
992.
徐皓 《种子》2010,29(3)
采用碘.淀粉比色法,研究不同室温、不同水浴温度、不同萌发天数小麦种子萌发时淀粉酶活性的大小.结果表明:室温20℃左右,水浴40℃,萌发天数5 d时,淀粉酶的活性最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室温、水浴温度的升高,萌发天数的增长,糖化时间会缩短,淀粉酶的活性也会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993.
不同腐解方式下棉秆腐解液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疆棉区长期连作与棉花秸秆还田的普遍现象,分别采用自然腐解与接种微生物人工腐解的方式处理棉秆,研究了2种腐解液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棉秆自然腐解液对棉花种子萌发具有较强的自毒作用,在腐解液浓度达到5 g/L时,种子发芽率与发芽指数即开始显著(P<0.05)降低;而已发芽种子的生长活力受影响较小,可耐受高达30 g/L的腐解液浓度.经人工腐解,棉秆腐解液的自毒化感效应得到极大消除,在50 g/L腐解液浓度的试验范围内,种子萌发率未受显著抑制,反而发芽种子的活力指数及胚根干重均有极显著增加(P<0.01).两种腐解方式下种子萌发情况的差异性检验表明,人工腐解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等指标值较之自然腐解处理有极显著增高(P<0.01),胚根干重增加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94.
野蔷薇种子休眠和萌发整齐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蔷薇的种子低温砂藏30 d才开始发芽,然后再需50d时间才能结束发芽,发芽率为75%左右.酸处理、酸蚀裂口处理可缩短种子低温砂藏时间和发芽时间;通过清水分级可剔除劣质种子,提高种子质量的一致性,从而提高发芽率和发芽整齐度.将野蔷薇种子用盐水分级,剔除劣质种子,然后将分级种子用浓盐酸处理20 min,制成酸蚀种子,再经裂口处理,制成分级酸蚀裂口种子,则处理种子低温层积13 d开始发芽,发芽时间缩短为16d,发芽率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995.
 选用对温度敏感性不同的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对棉花种子吸胀期间的耐冷性及发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氧化氮引发处理棉花种子,能提高低温胁迫期间胚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PX)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Pro)含量,降低了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含量,同时显著提高发芽率,并显著缩短发芽时间。低温吸胀48 h后,与对照相比,SNP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平均提高29.85%,发芽时间平均缩短3 d。因此,一氧化氮处理能提高棉花种子吸胀期间的耐冷性,提高低温胁迫下种子发芽能力。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将通过低温(3℃~5℃)干燥处理花椰菜完全开放的花和不同大小的蕾,利用花粉活力测定、花粉萌发观察和杂交结籽率检测等手段分析了低温保存对其花粉活力及授粉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天开放花的花粉活力和萌发率最高,分别达到91.3%和45.6%,授粉效果也最好,每角果平均可收获11.3粒种子。3℃~5℃干燥储存8 d后花粉活力和萌发率显著降低,储存16 d后花粉杂交结籽率显著降低,不适合作为花粉供体;开花前1 d和2 d的蕾,3℃~5℃干燥储存8 d的花粉活力分别为88.3%和85.2%,萌发率均为32.4%左右,授粉杂交结籽率分别达到9.8和8.3粒种子/角果。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花粉活力及萌发率逐渐降低。3℃~5℃干燥储存32 d的花粉杂交结籽率仍可达到8粒种子/角果。本研究结果为花椰菜杂交一代制种和组合测配的花粉保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玉米种子的机械损伤对其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种子质量是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我国没有生产专用种子玉米脱粒机,玉米种子的脱粒只能采用打击原理设计的普通脱粒机,对玉米籽粒伤害较大,从而影响了种子在田间的出苗率以及植株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为此,针对不同部位有机械损伤的玉米种子对其发芽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进而为新型低损伤玉米种子脱粒机的研制提供作用部位与作用方向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8.
2,4-二乙酰基藤黄酚(2,4-DAPG)产生菌是荧光菌对土传病害进行生物防治的主要类群之一。室内筛选结果表明:供试的12个2,4-DAPG产生菌菌株对番茄青枯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CPF、10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带宽为3.5mm;而2P24、5J10次之,抑菌带宽为3.0mm。CPF10和2P24培养原液对番茄胚根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PF10和2P24根部定殖结果表明,两菌株均可在番茄幼苗根部大量定殖,根表细菌数量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仍维持较高数量;而根内细菌数量有明显上升的趋势。CPF10和2P24对番茄青枯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P24的防治效果最好。而CPF10在所有的处理中变异系数(CV)最小,防治效果最稳定。  相似文献   
999.
青霉素对老化茎用莴苣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研究了100mg/L~500mg/L青霉素溶液对常规和老化茎用莴苣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青霉素溶液对茎用莴苣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鲜干重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茎用莴苣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同时也表明不同浓度青霉素对茎用莴苣老化种子活力恢复和提高有改进作用。经过400mg/L青霉素处理的老化种子活力指数是未经处理的老化种子的10.44倍,种子老化严重抑制了种子活力,而较低浓度的青霉素处理可以修复老化对种子的损伤。青霉素与低温冷处理(5℃)的协同作用对茎用莴苣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是极显著的。  相似文献   
1000.
储藏条件对水稻种子发芽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章讨论了储藏中水稻种子的水分含量、储藏温度和气体条件(如CO2气体、脱氧剂等)对水稻处子发芽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