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216篇
农学   258篇
基础科学   29篇
  13篇
综合类   2009篇
农作物   15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58篇
园艺   767篇
植物保护   75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8篇
  1957年   37篇
  1956年   3篇
  1953年   11篇
  1952年   9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板栗红蜘蛛又称板栗小爪螨、针叶小爪螨,属蜱螨目,叶螨科。板栗红蜘蛛在邢台县板栗产区普遍发生,为害严重。以幼、若螨及成螨主要集中在叶片正面刺吸为害,吸食汁液,影响光合作用。栗树叶片受害后呈现苍白色小斑点,斑点主要集中在叶脉两侧,严重时叶片枯焦变褐色,引起非正常落叶,树势衰弱,造成板栗大幅度减产,是为害板栗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122.
福寿螺(Pomacca lineataSpix),又称苹果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动物,原产于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以水生植物为食。20世纪80年代,福寿螺被我国的台湾、两广、四川等地作为一种致富门路引进饲养,后因各种原因而失去市场,养殖户便将大大小小的福寿螺抛进水沟、池塘。由于福寿螺的繁殖力强,防治困难,发生为害逐年加重,最终泛滥成灾,成为稻田新的有害生物,目前已被我国环保总局列为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为了有效控制福寿螺的发生为害,近年来笔者等对贺州市福寿螺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防治方法进行了试验。1发生情况1·…  相似文献   
123.
玉米铁甲虫(Dactyispa setifera(Chapuis)60年代在天峨县曾有发生,由于受生态环境的影响,1989年又在天峨县下老乡的圭里村发生为害,发生面积66·7hm2,并每年以8~10km的速度沿红水河下游及其支流两岸扩展为害,现已成为天峨县玉米产区的重要害虫。2001年全县有11个乡镇68个村发生,发生面积达0·2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30%,严重影响天峨县玉米的生产。笔者通过几年的调查监测和防治技术探索,总结出该虫的发生特点及综防技术如下:1为害特征该虫主要以幼虫和成虫为害玉米叶片。成虫顺着玉米叶脉咬食叶肉,叶背、叶面均可啮食,留下一层表皮,形成…  相似文献   
124.
2014年笔者首次发现了枇杷梢小蠹(Cryphalus sp.)在福建省福州地区对枇杷树的危害,该虫是一种蛀干性害虫,属于树皮小蠹类,主要为害枇杷的树干和枝条,通过钻蛀为害韧皮部,导致树皮坏死,树体逐渐衰弱,致使叶片发黄脱落枝条枯死,严重的甚至全株死亡,经济损失惨重。本文介绍了其为害特点和主要形态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25.
【目的】为了解云斑天牛在北美栎树上的发生为害情况。【方法】2020—2022年,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观察,研究云斑天牛在北美栎树上的产卵为害情况和生物学特性。【结果】娜塔栎受害最重,2022年受害株率达8.75%;云斑天牛产卵刻槽主要集中于树干高度50 cm以下,占刻槽总数的91.44%;云斑天牛成虫产卵刻槽主要集中于胸径7~9cm,占刻槽总数的82.62%。云斑天牛在崇仁县2年发生1代,世代不整齐并有“重叠”现象,主要以老龄幼虫在蛀道内或成虫在蛹室内越冬。【意义】调查结果为云斑天牛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6.
2种天牛在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的为害现状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的林木病虫害猖獗,如哈尔滨市、大庆市区及周边市县发生的青杨虎天牛,大庆市及齐齐哈尔市周边市县发生的青杨天牛,都对当地林木造成了严重危害,一些地方是毁灭性的。对这两种天牛及时进行防治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7.
[目的]鉴定并描述发生在湖南慈利的一种为害茶树根茎部的茶树害虫,以期明确其种名并为生产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及DNA条形码技术对其进行物种鉴定,进一步对其生物学进行记录和描述.[结果]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该虫被鉴定为东方行军蚁(Dorylus orientalis westwood,1835).该虫蛀...  相似文献   
128.
花生新黑地蛛蚧是近年来滑县花生田新发现的一种地下害虫,对花生造成危害,影响花生的 品质和产量。本文主要介绍新黑地蛛蚧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为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9.
为明确全球气候变暖及农业集约化对转Bt基因棉田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群发生的影响,通过收集1987—2017年我国山东、河南及河北3省的棉花种植面积、棉铃虫发生面积及年平均温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及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比较转Bt基因棉花推广前后棉田棉铃虫种群的发生程度,分析棉铃虫的为害指数。结果显示,转Bt基因棉花推广前,山东、河南和河北3省的棉铃虫在严重发生年份的为害指数较轻微发生年份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01倍、2.03倍和69.33%;温度距平具有同样的趋势,严重发生年份的温度距平较轻微发生年份分别显著增加了1.91倍、2.33倍和2.29倍。转Bt基因棉花推广后,山东、河南和河北3省的棉铃虫在严重发生年份的为害指数较轻微发生年份仍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47倍、1.92倍和1.25倍;温度距平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轻微发生年份的温度距平较严重发生年份分别增加了2.00倍、1.94倍和2.01倍;而河南省和河北省在棉铃虫严重发生年份的棉花种植面积较轻微发生年份分别显著增加了75.94%及38.92%。表明转Bt基因棉花种植后显著改变了棉铃虫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气候变暖降低了棉铃虫的为害指数,而棉花集约化种植增加了棉铃虫的为害指数。非转基因棉田的棉铃虫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转Bt基因棉田的棉铃虫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0.
白艳荣 《植物保护》2020,(1):I0003-I0003
园林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但园林植物频繁遭受病虫为害,影响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本文结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一书,明确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与植物保护在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性,并根据园林建设实际情况提出改善策略,促进城市园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