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93篇
农学   245篇
基础科学   25篇
  1篇
综合类   176篇
农作物   4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15篇
园艺   3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第一届广东“省、港、澳岭南盆景博览会”1990年在广州烈士陵园举行,香港盆景前辈黄基棉先生送展的附石式作品引起盆景界的瞩目,他所创作的附石式盆景有别于通常以树根附石的方式,而是以树身附石,苍劲斑驳的身躯牢牢附生于石壁上,显得超然特别与另类,更贴近自然。  相似文献   
72.
许久没有写作的兴致与冲动了。当夏桂楣先生把他在《草原》上发表的生态小说《母狼》与《地火》送到我的案头时,我竟在电话铃声和各色来访者的不断干扰之下,很快就读完,并且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种想说点儿什么的感觉——这是一种久违了的感觉  相似文献   
73.
苏铁与其它树桩所不同的是形态上的极大差异,也就是说,苏铁没有大自然造化所形成的那种曲直多变、形体怪异的姿态,其树干挺直而缺枝无姿,缺乏盆景创作所需要的立体空间。因此,苏铁历来未纳入盆景佳材的范畴。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在盆景艺术殿堂,真正意义上的苏铁盆景一直无法出现,这无疑是盆景艺术领域的一大误区。  相似文献   
74.
该刺柏系2006年初购进的已培养两年的毛坯桩,干部最粗20cm,高75cm,宽85cm。长势良好,侧枝较多,枝条点位分布较好,枝叶繁茂长作一团。  相似文献   
75.
雀梅盆景《古韵脱颖》(见《花木盆景》1999年12期封三)是盆景艺术家胡光生先生所创作的徽派盆景作品中较为成功的佳作之一。整个作品恰似一幅精美的新安派画卷,散发出阵阵浓郁的古皖文化墨香气息,赏后使人为之振奋,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76.
湖北荆州博物馆陈列的二千四百年前的出土文物“辟邪”,是迄今发现的的最早利用天然树根辅以局部人工雕刻的根雕艺术品,它显示了楚人“天人合一”的创作手法和高超的艺术成就。纵观根雕的发展史,从战国时的“辟邪”,到明清时代的“柴株人”的作品,再到故宫博物院陈列的清代“八仙群像”,这些传世佳作部是木雕技法融于根雕的产物。它们展示了木雕技法在根雕上运用的重要性,同时说明艺术的借鉴和相融是推动艺术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7.
版画是我国绘画种类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它从自然的形到装饰形,从具象到抽象的一个转变,这是一个创作的过程。通过不同的画面表现形式,添加一些装饰形式,使形象更美、更丰富、更具有装饰性。  相似文献   
78.
“俯临清泉涌,仰观嘉木敷。三人遗形骸,忘痊有诗文。”讲的是晋朝僧人慧远做庐山东林寺住持时,常与隐士陶渊明、道士陆静修三人在寺中和山林间聊天.史上有“虎溪三笑”之美谈。去年夏天,我便想利用本地虎刺来制作一盆《虎溪三贤》的水旱盆景,以立意为先的创作理念去打造一种图画式的盆盎形式。在构思设计中,对静态诉求中的理性、诗情、画意、自然几种元素加以融合,那盆中之景、盆外之象感动我们的仿佛不单单是内心的愉悦,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犹如在阅读一篇美文,在聆听一首诗歌,在观赏一出妙舞、一幅图画……  相似文献   
79.
在1999年10月扬州竹西公园举办的江苏省第九届盆景艺术展览中,笔者拙作《苍翠》(真柏丛林式盆景),深受盆景同行和爱好者的喜爱,并荣获铜奖。现将本作品的创作过程和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0.
曾于2008年第12期封面拜读了梁玉庆大师金奖作品《雄峙天东》,只觉极具震撼力,深有感悟,但又不知所言。作品对内心的触动久久不能平息,时时翻阅,时时不能释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