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林业   353篇
农学   79篇
基础科学   137篇
  194篇
综合类   661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97篇
畜牧兽医   222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农村土地地块复杂,分布无规律,大大增加了土地确权的难度。基于此,针对卫星遥感影像、航拍图和实测数据在数据获取效率、成本、误差和精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卫星遥感影像具有数据获取快、成本低、误差小和精度满足规范要求等优势,能够保障土地地块勾绘准确,为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ECP 1°×1°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降水实况资料以及FY-2E卫星云图资料等资料,从环流背景、形成机理和卫星云图特征等方面,对2010年8月8日~9日山东区域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度短波槽缓慢东移,副热带高压和地面气旋稳定维持,超低空气流发展强盛,是暴雨发生的有利大尺度环流背景;在中尺度回波团或回波带及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影响下产生暴雨;降水主要出现在对流云团生成,发展、成熟时期,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对流云团西部、西南部,南部;超低空东南气流由于水汽输送路径短,对短时强降水发生十分有利;中尺度对流系统表现在整个对流层为上升运动.低层θse锋区不断增强为对流性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林区小气候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无手机信号林区生态系统参数的实时监测,基于北斗卫星短报文、物联网和云存储等技术,设计了一种林区小气候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由小气候监测站、云服务器和系统软件构成,可实现林区大气、土壤、光照和植物等多参量的实时监测、云存储、动态查询、报表生成和大数据分析。系统对森林火险天气指标的计算进行平滑处理,加入了枯枝落叶层土壤湿度火险因子,实现了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功能,为局部林区的防火预警服务。通过2017年3—5月在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的连续测试实验,3个小气候监测站可以稳定可靠地获取11种林区小气候数据,北斗卫星传输正确率分别为98.57%、99.43%和99.59%,达到了对林区小气候进行长期实时监测的目的,通信费用低于铱星卫星通信。该系统自2016年在北京、内蒙古、河北和河南等地推广应用,为林区的生态大数据获取和分析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94.
2018年6月下旬陕西省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高空气象探测资料、FY-2D气象卫星云图资料、雷达资料,对2018年6月24—26日发生在陕西省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北抬,高原低槽东移,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与高原槽前西南气流合并加强,为大降水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低层切变线东移、低空急流加强北伸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热力和水汽输送条件;卫星云图上呈现低槽云系中有暴雨云团特征出现;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强回波特征和液态含水量大值区与大降水始终对应。  相似文献   
995.
利用2009—2011年夏季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卫星的3B42测雨产品资料,与沈阳地区的降水事件进行对比,分析TRMM卫星探测的降水产品与沈阳国家观测站(区站号:54342)气象资料之间的差异,探讨TRMM卫星在沈阳的探测能力。结果表明:(1)TRMM卫星探测的降水量级偏小,降水事件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2)6—7月TRMM卫星的探测结果能够揭示沈阳地区降水量的变化特征,但在7—8月存在误差;(3)对小雨探测的TS评分在0.35~0.45之间,但对小雨以上量级的探测能力存在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996.
黄瓜花叶病毒病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瓜花叶病毒病防治现状,分析不同防治策略的优缺点,指出药剂防治、生物制剂、疫苗等由于污染环境、防效不明显等原因,在防治CMV上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常规育种由于缺少抗源及育种周期长,在抗CMV育种上成效较低.转基因技术由于基因资源丰富、育种周期短、抗性稳定、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在抗CMV研究上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获得了一批对CMV有较好抗性的转基因植株.运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结合理化诱变因子诱变筛选抗CMV突变体,为创造抗CMV突变系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97.
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植物种子的空间辐射剂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探明植物种子在空间搭载后发生一系列改变的原因,尤其是探寻空间辐射与突变发生的内在关联,设计了"照相定位"实验法,采用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来探测空间重离子,并利用空间重离子径迹与植物种子的相对位置,来确定被重离子击中的种子及其击中部位;同时用LiF热释光片测量种子所受的较低LET空间辐射的剂量。结果表明,"照相定位"法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并极大地缩短镜下分析时间;最终测得空间重离子注量率为4.44个/cm2.d,种子所受较低LET空间辐射的平均剂量为4.79mGy。  相似文献   
998.
航天搭载大豆SP_2农艺性状诱变效应初报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卫星搭载的大豆合丰25诱变SP2代与合丰50诱变SP2代的一些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份材料的株高、单株结荚、单株粒数、主茎节数变异系数均大于各自地面对照品种,且2份材料航天搭载后的株高、单株结荚、单株粒数、主茎节数等性状均有正向增加的趋势,可以为育种所利用;合丰50诱变SP2的单株结荚数和单株粒数变异幅度较合丰25诱变SP2的变异幅度大;合丰25诱变SP2代株高、主茎节数的变异幅度较合丰50诱变SP2代大。从后代变异规律可以看出,航天可作为大豆育种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9.
以陕西省镇巴县林区为研究对象,以高分一号和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利用转移矩阵的分析方法,计算得到镇巴县森林类型相互转移的面积百分比,区分其变化的系统性和随机性。结果表明:1)在2009—2016年间发生最明显的转移是非林地转为有林地,增加量最多的类型是有林地。2)总变化量变化最多的类型是有林地,其次是非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而随着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森林资源组成结构更加优化。3)使用统计学方法快速区分出了各森林类型动态变化的系统性和随机性。镇巴县在2009—2016年间最优势的系统转移为:灌木林地转为有林地,灌木林地转为非林地。最优势的随机转移为:有林地转为灌木林地和疏林地。4)影响该地区林地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是林业规划调整。5)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快捷地得到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对深入探究其变化机理,为政府制定出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强度大、灾害群发、地域分异明显,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受地面条件限制少、方法多、信息量大的大范围天基动态感知手段,与地面监测、无人机监测等技术结合,成为开展国内外重特大自然灾害的重要应急监测手段。【方法】针对2019年3月西南印度洋洋面生成的强热带气旋"伊代"对非洲东部国家莫桑比克、津巴布韦、马拉维部分地区造成的灾害,利用多源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结合行政区划、地表覆盖、舆情信息等多种类型数据资源,利用区域生长法和变化检测的方法,以莫桑比克为研究区开展了持续一周的洪涝淹没范围和房屋、道路等重点要素的遥感监测。【结果】监测结果显示莫桑比克索法拉省蓬圭河和布济河两岸大量村庄和农作物被淹没。2019年3月25日,布济河下游、蓬圭河上游部分区域洪水淹没范围消退,但大部分地区洪水淹没时长超过6 d。【结论】监测结果为防灾减灾救灾决策支持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