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29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林业   1920篇
农学   661篇
基础科学   576篇
  258篇
综合类   7988篇
农作物   397篇
水产渔业   765篇
畜牧兽医   4585篇
园艺   2250篇
植物保护   108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362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334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1001篇
  2013年   1099篇
  2012年   1494篇
  2011年   1639篇
  2010年   1382篇
  2009年   1413篇
  2008年   1434篇
  2007年   1170篇
  2006年   1182篇
  2005年   1218篇
  2004年   958篇
  2003年   979篇
  2002年   573篇
  2001年   540篇
  2000年   433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261篇
  1997年   249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国竹节虫研究现状与今后工作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竹节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阐述了竹节虫在我国的分布、危害与生产防治概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2.
关于黑穗醋栗枝条越冬死亡问题以往多注重生理干旱和冻害方面的研究,没有考虑到茶Biao透羽蛾为害的威胁。研究证明,茶Biao透羽娥的为害能造成自然越冬的黑穗醋栗枝条大量干枯死亡,并与虫害率有密切关系,虫害率越高枝条死亡率也越高,但虫害只是引起枝条死亡的次要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为使一些抗寒品种能安全的自然越冬,防治茶Biao透羽蛾的为害实属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3.
104.
本文对大岛樱中国引种点危害较严重的4种病害和2种害虫进行观测和种类鉴定,指出了各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和发生发展规律等,并试验或介绍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袁宗信  朱颖倩 《油气储运》1993,12(5):40-43,48
通过大量的调查、试验研究,证实了石油沥青的毒性较低,迄今未见石油沥青致癌的临床病例,但对沥青的烧伤应当注意防治;同时否定了玻璃纤维是致命危险品的传说,但它对管道防腐工人的皮肤、膜有一定损害,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08.
万安县地属丘陵山地 ,吸果夜蛾类对万安水果危害甚重 ,其中以嘴壶夜蛾和鸟嘴壶夜蛾居多。幼虫喜在木防已、汉防已寄主植物上取食。危害症状 :成虫刺果吸食汁液 ,3~ 5天后刺孔变色 (变色速度与温度呈正相关 ) ,而后伤口逐渐腐烂 ,导致落果。发生规律 ,成虫晚间活动。在我县于 6月中旬开始出现危害高峰 ,此期主要危害梨、桃、李、西瓜等。 9月初开始危害柑桔。同一果园内 ,按成熟期先后顺序危害。晚熟品种受害落果率低于早熟品种 ,贮藏时腐烂率高。防治措施 :1 山地或近山地果园避免不同树种和品种混栽 ,以减轻虫害。2 傍晚时分悬挂香茅草…  相似文献   
109.
110.
美训斑潜蝇在大理市蚕豆田中11月份发生量较大,对蚕豆幼苗造成一定的危害。12月至次年元月发生量少,蚕豆危害较轻。开春后开始回升,3~4月份发生最大,虫口密度高,造成严重危害。蚕豆收获后转移到蔬菜和其它作物及野生中间寄主上危害。在防治策略上应以合理调整作物结构,轮作换茬和加强田间管理等农业措施为主,科学用药与物理防治相结合,控制其危害程度,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