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41篇
农学   145篇
基础科学   8篇
  13篇
综合类   332篇
农作物   8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高油玉米的发展状况及其栽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油玉米作为人工创造的一种新型玉米,到目前为止在育种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已经获得了一大批含油量很高的基础群体,并且培育出了一批高油品种;高油玉米在油分形成、分布规律、脂肪酸组成上具有其独特的特点;除了遗传因素外,非遗传因素对高油玉米籽粒含油量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662.
以3种含油量分别为38%、42%、46%的甘蓝型油菜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于2014年10月1日在湖南农业大学油菜基地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3个材料油菜籽含油量以及对应的光谱,并将含油量与光谱反射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油量与光谱反射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不同含油量油菜种子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3个不同含油量油菜品种建立的预测模型均以多项式模型最高,3个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可用于预选不同含油量油菜。  相似文献   
663.
高油花生育种的前景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高花生含油量的潜力很大,选育和推广高油分品种对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有着重大意义.选育适于特定生态条件下的高油分品种,是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的重要手段.应用和推广高油分品种必须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实行优质优价,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实现集中连片种植.  相似文献   
664.
少量油菜种子含油量快速测定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一种高通量的、测定少量油菜种子(约200mg)中粗脂肪含量的超声波提取装置,通过对种子浸泡时间、超声波提取时间、超声波提取温度做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泡时间1.5h,超声波提取时间60min,超声波提取温度50℃。在优化的条件下,该方法测得同品种油菜籽样品中粗脂肪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6%(n=8),具有较好的重现性;且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相一致,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超声波提取法可满足一般少量油菜种子中粗脂肪含量的准确测定。该方法的建立,为油菜育种和基因工程研究中少量样品含油量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5.
在对两个组合的分离世代群体按芥酸含量高低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比较了回交和F_2群体中不同芥酸基因数目的各组间含油量和其他农艺性状的差异。回交世代不同芥酸含量的各组在产量和大多数其他性状上没有明显差异。F_2低芥酸(<2%)基因型的产量比芥酸含量在10%以上的其他各组低3.7—47.9%,含油量低0.8—10%,产量构成因素和一些形态学性状也表现较差。对这些结果在油菜单、双低育种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首次提出了在品质育种中应重视亚群体选择的观点。  相似文献   
666.
新疆野生油菜与野芥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新疆野生油菜和加拿大野芥(SinapisarvensisL.)的含油量,脂肪酸组成,蛋白质含量,氨基酯组成和硫代葡萄糖甙组成等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生油菜和加拿大野芥的品质性状差异不大,新疆野生油菜与野芥的相比,两种野生油菜与甘蓝型低芥酸油菜相比较,虽然某些成分有些差异,但这些性状在目前利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667.
培育高含油量品种是花生重要的育种目标,开发稳定高效的分子标记对于标记辅助选择花生高含油量品种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针对2个含油量差异显著的亲本徐花13 (高含油量)和中花6号(低含油量),利用PacBio三代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组结构变异,分别从徐花13和中花6号中检测到35,794个和74,703个结构变异。根据双亲结构变异信息,针对前期定位的含油量区间开发InDel (插入/缺失)标记84个,其中9个InDel标记的扩增片段证实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基于RIL (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杂合残余获得的NIL (近等基因系)构建的一个包含1160个单株的F2群体,使用9个多态性InDel标记鉴定其基因型,构建了总长度为149.84 cM的局部遗传连锁图谱。结合F2群体的含油量表型数据,将该含油量QTL定位在标记M23至M11之间,位于A08染色体1.2 Mb区段内。本试验证实了InDel标记开展花生含油量QTL定位的可行性,其定位的含油量位点及其紧密连锁的InDel标记能够为花生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68.
为探究不同品种冬油菜在陇中旱农区的适应性及抗风蚀效应,以6种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HN12PZ16-2’‘、HN12PZ16-65’和‘平试8’,甘蓝型冬油菜‘QL-GAU-201’‘、QL-GAU-196’和‘低(1)-19’)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在陇中地区的越冬率、防风蚀效应、产量及含油量。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由于冬前根冠比显著高于甘蓝型油菜,越冬存活率显著高于甘蓝型油菜,‘HN12PZ16-65’越冬率最高,达88.33%。白菜型油菜由于较高的株高和千粒重,产量和含油量显著高于甘蓝型油菜‘,HN12PZ16-65’产量(2937.00 kg/hm2)和含油量(43.67%)均最高。冬油菜冬前干物质积累量高,提高了农田起动风速,显著降低农田风蚀量,6个冬油菜品种农田土壤风蚀量较露地下降了88.77%~92.79%。因此‘,HN12PZ16-65’在陇中地区有较强的抗旱性,越冬率高,产量和含油量好,适应性好,且具有良好的防风蚀效应,适于陇中旱农区防风蚀越冬栽培。  相似文献   
669.
【目的】比较不同含油量油菜品种养分吸收累积动态变化,明确高含油量油菜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及利用特征,为发挥油菜高产油潜能、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2021年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分析高含油量油菜品种(中油杂19,简称Z19)和普通含油量对照品种(华油杂12,简称H12和华油杂62,简称H62)不同生育时期生物量、氮磷钾积累量的动态变化以及成熟期产油量、养分利用率的差异,探讨高含油量油菜品种养分需求特征。【结果】两年试验结果均表明Z19的籽粒产量显著低于H62(8.5%—20.4%),但与H12差异不大,而含油量显著高于H12和H62(10.1%—26.7%)。监测2020—2021生长季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中植株生物量和养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Z19生物量均低于H62,在角果期前与H12没有显著差异,角果期和成熟期Z19生物量不同程度地高于H12。田间试验花期后和盆栽试验整个生育期Z19植株氮含量均低于H12和H62,钾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均不同程度高于H12和H62,磷含量没有一致性差异。不同生育时期Z19的氮积累量比H62低19.2%—29.0%,盆栽试...  相似文献   
670.
以6个含油量不同、遗传差距较大的高含油量黑籽甘蓝型油菜为亲本,按照GriffingⅠ完全双列杂交模式Ⅰ配制36个组合(正反交+亲本),在甘肃张掖春油菜区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对F1代油菜籽含油量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0.00%的组合表现出正向中亲优势,仅有20.00%的组合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含油量的广义遗传力为97.83%,狭义遗传力为78.19%;各亲本含油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组合含油量反交效应达极显著水平。甘蓝型油菜籽含油量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同时受非加性效应影响;高含油量杂交油菜育种应以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为主,同时还需考虑组合的正反交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