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12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514篇
林业   90篇
农学   219篇
基础科学   105篇
  106篇
综合类   5009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1208篇
畜牧兽医   24150篇
园艺   105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31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434篇
  2019年   650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352篇
  2016年   475篇
  2015年   657篇
  2014年   1746篇
  2013年   1598篇
  2012年   2667篇
  2011年   2688篇
  2010年   2230篇
  2009年   2402篇
  2008年   2581篇
  2007年   2002篇
  2006年   1777篇
  2005年   1579篇
  2004年   983篇
  2003年   852篇
  2002年   698篇
  2001年   597篇
  2000年   417篇
  1999年   306篇
  1998年   388篇
  1997年   320篇
  1996年   248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207篇
  1992年   213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01.
发病情况2004年6月份,通州市东社镇一肉鸡饲养户饲养的6000羽艾维茵肉鸡于34日龄时陆续发生以全眼球炎、呼吸困难、泻痢为特征的疾病.经现场调查,临床症状分析,同时结合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大肠杆菌和球虫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02.
2003年初,巴彦县康庄乡某猪场存栏1000多头猪,其中经产母猪50头。2003年4月从河北某猪场引进20头后备母猪,母猪单独饲养。6月份全部怀孕。9~10月,从河北引进20头后备母猪,有8头产出死胎和木乃伊,6头流产。母猪表现食欲不太正常,发情不正常,返情率比较高,母猪产下的仔猪哺乳期间死亡率上升,特别是6周龄左右的断奶仔猪群中,僵猪比例上升;病猪皮肤苍白,毛卷曲,消瘦,咳喘,个别仔猪呈腹式呼吸,鼻孔流脓样分泌物。症状明显的病猪体表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个别黄疸。  相似文献   
103.
猪水肿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猪水肿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的小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常发生于断奶前后。小至数日龄大至3~5周龄也偶有发生。在猪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0%~35%,其致死率可达80%~100%。多发生于生长快且健壮的仔猪。与饲料及其饲养方式突然改变、饲料单一、含蛋白质过高以及气候变化有关,多见于春秋两季。  相似文献   
104.
《农村实用技术》2004,(12):46-46
冬春是金鱼鱼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养殖水体小,温度易受外界气温影响而剧烈变化,加上金鱼本身新陈代谢能力低,抵抗力差,若管理不当,金鱼极易感染疾病。冬春金鱼疾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长、治愈较困难等,若治疗不及时,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冬春季节,必须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1、鱼鳔失调症、感冒、受热病症状:病鱼不死不活侧卧、倒立沉于水底或浮于水面。病因:水温剧变,金鱼受冻,水质不良引起。治疗:每50千克水放入食盐5克,这样可减轻症状,预防感染。同时可适当升温,少量投饵。2、暴发性流行病症状:口腔、头部、眼眶、鳃盖及各鳍条基部有不…  相似文献   
105.
大肠杆菌(E.coli O157)是一种新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腹泻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该菌无侵袭力,也不产生肠毒素,但能产生一种毒力甚强的细胞毒素,引起盲肠、阑尾和升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坏死、黏膜充血、水肿和出血,还可进入血液。并通过血脑屏障,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而引起血栓  相似文献   
106.
对猪发生“附红细胞体病”的调查研究和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本文就近几年发生的“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广泛用于诊断附红细胞体病的血液压片检验法,看到刺状红细胞、狼牙棒状红细胞和血浆中游动物,经用超高倍显微分析仪放大2万倍后,进行活血分析,结果认定,所谓附着于红细胞上的附红细胞体及刺状红细胞等变化,是红细胞膜发生畸形或改变,它是因血液生化异常,机体代谢障碍或紊乱,造成了红细胞形态改变,而不是因附红细胞体附着所致。血浆中游动物,系血小板及乳糜微粒等颗粒。由于广泛使用了这种不适于做为诊断附红细胞体感染的血液压片检验方法,从而得出了猪和多种畜禽以及人,大量被附红细胞体严重感染的错误结论。如用血片染色认定附红细胞体,必须要制作出高质量的鲜血染片,并应由经验丰富的专家认定。根据调查研究分析,还认为近几年严重发生的“附红细胞体病”,不符合该病发生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规律。认为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必须慎重对待。应使用严谨可靠的诊断方法,查清当前人畜感染本病和危害状况。  相似文献   
107.
林太明 《养猪》2003,(4):28-28
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2002年7~9月份厦门某一存栏1000多头、母猪100多头的猪场,母猪发生11头产死胎、木乃伊,3头流产。母猪食欲不太正常,发情不正常,返情率明显比以前高。哺乳仔猪死亡率上升,特别是6周龄左右的断奶仔猪群中,僵猪比例上升,表现皮肤苍白、消瘦、咳喘,个别呈现腹式呼吸,鼻孔流脓性分泌物。症状明显的病猪大多数体表淋巴结肿大明显,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个别黄疸,个别关节肿大、发炎,用多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发病率大约在10%,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中猪主要表现食欲减退,轻度呼吸道疾病的症状,生长速度降低。2病理…  相似文献   
108.
109.
猪瘟 ( Hog cholera,HC)是由猪瘟病毒 ( HC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是惟一在自然条件下对 HCV易感的动物 ,该病流行广泛、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因而在国际兽疫局制定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中 ,将它列为 A类 1 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 ,我国  相似文献   
110.
多年来,各地在认真贯彻综合性防制措施的基础上,重点抓预防接种,猪瘟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下降。然而,在高密度免疫接种情况下,免疫猪发生猪瘟病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对引起猪瘟兔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概述如下。1 疫苗方面的问题1.1 疫苗本身质量差 生物药品厂生产的疫苗绝大多数质量都是合格的。但近年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厂家生产的猪瘟冻干苗有失真空现象,基层兽医人员由于对此缺乏认识,临用前对疫苗不进行的物理检查不管失真空与否,一律视为合格疫苗使用,必然会导致免疫失败。1.2 疫苗保存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