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10篇
  免费   815篇
  国内免费   1379篇
林业   1435篇
农学   1234篇
基础科学   1275篇
  2009篇
综合类   10657篇
农作物   935篇
水产渔业   1680篇
畜牧兽医   8029篇
园艺   1937篇
植物保护   813篇
  2024年   207篇
  2023年   760篇
  2022年   751篇
  2021年   861篇
  2020年   778篇
  2019年   935篇
  2018年   460篇
  2017年   840篇
  2016年   988篇
  2015年   982篇
  2014年   1330篇
  2013年   1211篇
  2012年   1657篇
  2011年   1721篇
  2010年   1619篇
  2009年   1694篇
  2008年   1666篇
  2007年   1475篇
  2006年   1400篇
  2005年   1409篇
  2004年   945篇
  2003年   908篇
  2002年   710篇
  2001年   660篇
  2000年   525篇
  1999年   450篇
  1998年   385篇
  1997年   350篇
  1996年   353篇
  1995年   301篇
  1994年   293篇
  1993年   241篇
  1992年   246篇
  1991年   238篇
  1990年   226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不同堆肥方式对奶牛粪便处理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奶牛粪便为原料,进行了堆肥槽、露天条垛和接种外源微生物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露天条垛堆肥相比较,堆肥槽能节省50%以上土地,并可防止二次污染;露天条垛堆体温度升高至50℃比槽式堆体提前了3d;接种外源微生物制剂堆体升温至50℃比未接种的提前2~3d;本试验中各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变化表明,牛粪经过20d堆肥处理后就对植物无毒性。  相似文献   
972.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由此形成的水土流失已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为探讨高速公路建设期间弃土场渣体侵蚀规律,在沪蓉西高速公路宜长段Ⅰ标区弃土场布设观测小区进行定位观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降雨量与弃土场渣体侵蚀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不考虑影响坡面渣体侵蚀其它因素前提下,随降雨量的增大,渣体侵蚀量逐渐加大。(2)研究区堆渣体沟蚀发生严重,局部坡面渣体侵蚀量高达92848t/km^2。调查发现沟深下切深度基本在40cm以内,受坡面汇水面积影响,从坡上到坡脚,堆渣侵蚀量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973.
入渗水矿化度对土壤水盐运移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合理开发利用咸水和微咸水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分析微咸水矿化度、水量及土壤初始条件等因素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采用土柱在室内进行了微咸水入渗试验。该文分析了入渗水矿化度对入渗过程的影响,分析了盐分的分布特征,建立入渗水矿化度和土壤总盐量之间的数学模型,总结了土壤剖面的盐分运移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入渗水矿化度的增加可增大土壤的入渗能力,入渗水的矿化度在1~5 g/L时,土壤积盐量随入渗水矿化度增加而增大;不同矿化度的水入渗后,土壤表层含水率基本相近,接近饱和含水率。  相似文献   
974.
乔洁  毕利东  张卫建  沈仁芳  张斌  胡锋  刘艳丽 《土壤》2007,39(5):772-776
利用化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活性及其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长期施用化肥不仅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而且导致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异.其中,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和2倍NPK配施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活性.NPK均衡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活性的影响小于非均衡施肥的处理(NP、NK、N、P、K),适当增施K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中真菌的比例.  相似文献   
975.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松嫩平原典型中厚黑土区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和微粒有机质积累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模式和耕作制度对水稳性团聚体组成有很大影响,耕地团聚体组成以<1mm水稳性团聚体占绝对优势;微粒有机碳(POM C)主要存在于水稳性大团聚体中,且其含量随粒级减小而下降,这对维持耕地黑土大团聚体(>0 .2 5mm)水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6.
子午岭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团聚体形成的重要胶结剂之一,土壤团聚体分布影响有机碳含量及其稳定性。对子午岭植被恢复过程中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农田,植被恢复可增加土壤各个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同时增加不同层次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就粒径而言,虽然各个植被下〈0.25m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低,植被类型变化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影响最大的是〈0.25mm粒径,辽东栎林地〈0.25m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是农田〈0.25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3倍;其次,植被类型对〉5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影响较大,辽东栎、早期森林、灌丛、草地和弃耕地土壤〉5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比农田土壤〉5ra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高149%,209%,104%,62%,10%。说明植被演替可增加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但首先是增加较大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随着植被的进一步演替,小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也相应的增加,这部分有机碳是稳定的,说明植被恢复增强了土壤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977.
Cathelicidins (CATHs)是一类具有抗感染和免疫调节等活性的多功能抗菌肽,广泛分布于不同动物体内,在宿主抵御病原时入侵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鸡源CATHs活性及应用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其广谱抗菌活性及独特的杀菌机制使其不易产生耐药性,具有成为新一代抗菌和免疫调节药物的潜力。现对鸡源CATHs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分布与表达、抗微生物活性、免疫调节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78.
基于离散元法的油莎豆降阻挖掘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油莎豆机械化收获方式以正旋旋耕挖掘为主,但工作过程中存在工作阻力大、碎土率低、埋果率高等问题,本文针对油莎豆旋耕挖掘方式进行反旋运动学分析,建立了旋耕刀与油莎豆团聚体离散元模型,结合EDEM进行挖掘过程离散元仿真试验,确定影响旋耕刀工作阻力和刀轴扭矩的结构参数和取值范围,利用Design-Expert进行试验优化与回归分析,确定旋耕刀的最佳结构参数为:弯折角130°、工作幅宽45mm,在相同参数设置下与正旋旋耕方式进行对比试验,工作阻力降低了8.6%,刀轴扭矩降低了5.9%,证明反旋挖掘具有降阻作用。为检验优化设计的旋耕刀作业性能,以埋果率和土壤破碎率作为试验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反旋作业方式埋果率1.07%,土壤破碎率93.48%,与标准旋耕刀相比,新型旋耕刀油莎豆块茎埋果率减低了1.2个百分点,土壤破碎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79.
井渠轮灌下秸秆还田对土壤含盐量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继芳  杨树青  娄帅  刘鹏  靳亚红 《农业机械学报》2021,52(12):336-345,367
为探究井渠轮灌下不同秸秆还田的耕作模式对土壤含盐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设置“渠井渠”灌溉模式下无秸秆还田的常规耕作(CK)、秸秆表覆旋耕(BF)、秸秆深埋深翻(SM)和秸秆混拌旋耕(HB)4种处理,于2018年和2019年在河套灌区开展了井水与渠水轮灌下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井渠轮灌下各处理收获后1m土体均积盐,秸秆还田处理均显著降低土壤积盐率(P<0.05),BF、SM和HB处理积盐率较CK处理分别下降8.7、12.4、6.9个百分点,SM处理积盐率最小,仅为3.2%,且在20~40cm土层形成脱盐区;收获后CK处理不同土层饱和浸提液的钠吸附比(SAR)较初始值提高10.2%~53.3%,土壤钠质化风险很大;秸秆还田处理有效降低了SAR,SM处理收获后不同土层的SAR最小,较初始值下降了0.4%~73.0%,可有效缓解土壤钠质化。通径分析表明,玉米产量主要决策因子是穗长,限制因子是秃尖长。BF、SM和HB处理分别较CK增产11.2%、19.8%、11.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8.4%、36.1%、21.2%,SM处理综合效果较好。该研究可为河套灌区地下微咸水安全利用和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0.
为了研究双点源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为滴灌多点源系统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非饱和土壤水分入渗理论和双点源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建立了滴灌条件下双点源土壤水分入渗数值模型,利用流体建模有限元分析软件HYDRUS-3D对数值模型进行了运算.将湿润区内土壤含水率运算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可得:实测与模拟值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