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68篇
  免费   1240篇
  国内免费   2411篇
林业   2092篇
农学   4937篇
基础科学   400篇
  1358篇
综合类   21425篇
农作物   4372篇
水产渔业   772篇
畜牧兽医   5515篇
园艺   3795篇
植物保护   453篇
  2024年   460篇
  2023年   1441篇
  2022年   1617篇
  2021年   1584篇
  2020年   1302篇
  2019年   1624篇
  2018年   907篇
  2017年   1334篇
  2016年   1490篇
  2015年   1491篇
  2014年   1884篇
  2013年   1809篇
  2012年   2344篇
  2011年   2106篇
  2010年   2241篇
  2009年   2189篇
  2008年   2176篇
  2007年   1756篇
  2006年   1686篇
  2005年   1676篇
  2004年   1748篇
  2003年   1837篇
  2002年   1242篇
  2001年   1118篇
  2000年   784篇
  1999年   587篇
  1998年   589篇
  1997年   573篇
  1996年   514篇
  1995年   498篇
  1994年   479篇
  1993年   315篇
  1992年   345篇
  1991年   342篇
  1990年   334篇
  1989年   326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6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鉴定了烟属植物野生种生育期等植物学性状特性,评价了供试材料对黑胫病(0号及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为开展远缘杂交花期相遇及亲本选配提供了基础数据。在玻璃温室内,本研究针对66份烟属植物野生种的生育期等7个植物学性状的调查,检测了烟碱及钾含量,并对黑胫病(0号及1号生理小种)抗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播种到开花时间(DF)为35.00~357.00 d,平均121.67 d;种子千粒重(TSW)为0.02~0.20 g,平均0.09 g;株高(PH)为11.20~292.75 cm,平均119.19 cm;花冠长度(CL)为1.22~11.50 cm,平均3.98 cm;花冠直径(CD)0.67~7.80 cm,平均2.37 cm;最大叶长(MLL)为6.79~61.15 cm,平均25.17 cm;最大叶宽(MLW)为0.65~35.51 cm,平均11.84 cm。烟碱含量为0.03%~1.81%,平均0.34%;钾含量为0.32%~7.11%,平均3.56%。筛选到N.alata PI42334等11份资源同时抗黑胫病0及1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992.
为明确不同木薯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与抗朱砂叶螨的关系,通过对木薯田间螨害情况的调查,计算出感、抗性稳定的感螨品种华南101、华南124和抗螨品种华南7号、华南13号的螨害指数,同时对叶片的相关物理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叶片厚度、蜡质含量和气孔密度与木薯抗朱砂叶螨的关系。结果表明:4份木薯种质华南101、华南124、华南7号和华南13号的螨害指数依次为89.2%、65.8%、38.3%和0.8%;木薯叶片厚度与螨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气孔密度与螨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蜡质含量与螨害指数无显著相关性。上述结果为深入探究木薯抗螨机制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缓释肥覆膜减量条件下的玉米生物性状、干物质分配比例、养分含量差异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不覆膜(T2)处理相比,覆膜可使玉米的茎粗提高11.05%~19.34%,株高提高2.78%~5.39%,穗位高提高6.20%~10.28%,覆膜条件下缓释肥减量对玉米生物性状无明显影响。覆膜可以使玉米干物质积累提高25.22%~31.01%,较普通复合肥(T6)相比,施用缓释肥更有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且缓释肥覆膜减量15%(T4)不会影响玉米干物质积累,减量过度(T5)则会显著降低玉米干物质积累以及子粒和茎秆的氮含量。相关分析发现,玉米产量与生物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与不同部位养分含量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覆膜条件下施用缓释肥有利于改善玉米生物性状,提高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含量,玉米茎粗、株高、穗位高与茎秆氮含量、叶片钾含量、子粒氮含量可以作为玉米产量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94.
化学打顶剂在甘肃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5年在甘肃敦煌植棉区,应用2种化学打顶剂进行不同施用时间和剂量的田间试验表明,土优塔化学打顶剂在6月28日前后、以900 mL·hm-2的剂量使用,对棉花有较好的封顶效果,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和纤维长度影响不大。2016年示范结果与2015年试验一致  相似文献   
995.
以'白鸡冠'半同胞系F1代中13个新品系为研究对象,观测其新梢、成熟叶片等生物学性状及利用SSR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发现,与母本相比F1代新品系树型全为灌木型,树姿均为半披张,大部分为小叶种;芽叶色泽为黄绿的有8个,5个为紫绿或者绿色;新梢一芽三叶重超过母本的有7个;生化测定表明各品系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差异不大;而游离氨基酸从3.5%~6.3%,变化幅度达到80%,变异幅度较大.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0309B与母本白鸡冠亲缘关系最远,而0309D与0306I与母本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996.
类病斑突变体是研究植物程序性死亡和抗病性的理想材料。为了丰富小麦斑点突变体的研究,对叠氮化钠诱变小麦品种陕农33产生的稳定遗传的白斑突变体I30进行了特征特性研究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I30从三叶期开始表现白色块斑和长条纹。锥虫蓝染色和DAB染色显示,I30斑点处出现细胞死亡和H_2O_2积累现象。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I30的叶绿体形状发生改变,数目减少,基粒垛叠高度无序,部分甚至降解。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I30的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穗长和结实率与野生型间无显著差异,但千粒重、穗粒重、单株产量、旗叶长度和宽度显著低于野生型。遗传分析表明,I30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BSA+660K基因芯片技术,将该基因定位于小麦6D染色体上,位于SSR分子标记Xcfd190和6DS-5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6.4cM和9.1cM。  相似文献   
997.
穗分枝突变体是大麦穗发育研究的重要种质。利用EMS诱变北青7号的成熟种子,再通过连续7年自交繁殖选育了9个裸大麦穗分枝突变(Ynbs)株系。在不同世代中9个Ynbs株系的穗分枝性状均可稳定遗传,多联穗明显退化,每个主穗着生2~5个分枝穗和10.53±0.53~13.23±0.22个多联穗,每个分枝穗具有1~3个分枝穗轴节,每个多联穗着生10~15个小花。为系统了解Ynbs株系的穗部特性差异,分析了不同材料多联穗数、小花数、结实粒数、结实率、穗茎轴长、穗长、穗轴节数和百粒重的表型差异和偏相关性。结果表明,多联穗数等8个穗部性状在不同材料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9个Ynbs株系的多联穗数、结实率和百粒重显著低于诱变亲本,但其小花数极显著高于诱变亲本,多联穗减少、小花增多、结实率和百粒重下降是9个Ynbs株系的共有突变性状;穗分枝性状与多联穗数、结实粒数、结实率、穗长和百粒重5个穗部性状呈极显著偏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24、0.584、-0.646、0.418和-0.563。9个Ynbs株系具有穗分枝、多联穗退化、小穗增多等特性,是大麦穗发育等研究的不可替代种质。  相似文献   
998.
为了发掘更多控制小麦旗叶大小及穗部相关性状的QTL,以兰考906和小偃81创制的133个F6~F7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在6个环境下利用SSR标记对旗叶大小及穗部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有202对SSR标记被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图谱覆盖小麦21条染色体,全长1 678.93cM,标记间平均距离8.30cM。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30个QTL,分布在1B、2A、3D、4A、4B、4D、5D、6A、6B、6D和7D染色体上。其中,旗叶宽QTL有7个,穗长QTL有9个,小穗数QTL有5个,穗粒数QTL有5个,小穗着生密度QTL有4个,不同环境下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4.94%~23.14%,有14个QTL的表型贡献率大于10%,有8个QTL可在2个或2个以上环境中被检测到。其中,Qflw-4A在3个环境中被检测到,贡献率为10.13%~20.77%,是控制旗叶宽的稳定主效QTL;Qsl-4D.2在4个环境中被检测到,贡献率为12.58%~23.14%,是控制穗长的稳定主效QTL;Qker-5D在2个环境中被检测到,贡献率为11.44%~14.32%,是控制穗粒数的稳定主效QTL。这3个稳定主效QTL可作为改良叶宽和增加穗粒数的功能QTL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9.
种植方式对关中灌区冬小麦冠层光合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配置关中灌区冬小麦种植方式,以小偃22、周麦18和西农805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宽窄行(B1,30cm+16cm)和等行距(B0,23cm+23cm)种植方式对关中灌区小麦冠层光合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B0相比,B1处理对各小麦品种均有增产效果,其中,小偃22和西农805达到显著水平。B1较B0处理,各品种的有效穗数显著提高,小偃22的穗粒数下降不显著,西农805的千粒重显著增加;各品种灌浆期LI显著提高,小偃22和西农805灌浆期的LAI显著提高;小偃22在灌浆前期与灌浆后期的光合指数、周麦18灌浆后期的光合指数显著升高;西农805灌浆前期的光合指数显著降低,而灌浆后期显著升高;小偃22的花前贮藏物质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提高,西农805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和西农805的经济系数显著提高,周麦18受种植方式影响较小。综上所述,B1处理能够进一步发挥小偃22和西农805在冠层光截获、同化物质生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构成要素等方面的品种性状优势,从而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讨基因型和生长环境对野生二棱大麦营养性状的影响,对源自以色列不同地区的9个群体60个基因型野生二棱大麦材料在3个环境条件下的籽粒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植酸、无机磷和淀粉含量及粒重进行测定,并对检测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相关性网络分析(correlation-based network analysis,CNA)和斯皮尔曼秩相关分析(Spearmanp’s Rho Correlation)。结果表明,野生二棱大麦各被测性状与生长地土壤成分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以色列野生二棱大麦籽粒中无机磷、总淀粉含量和粒重受生长环境和基因型的共同影响,而植酸、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等性状则主要受生长地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