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78篇
林业   259篇
农学   164篇
基础科学   308篇
  58篇
综合类   912篇
农作物   167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08篇
园艺   309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种荚是大豆Glycine max防御霉菌侵染的第1道防线,部分大豆品种种荚具有极佳的田间霉变抗性,本研究目的在于寻找与豆荚霉变抗性相关的快速鉴定指标。  方法  采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以高抗大豆‘QWT15-2’、中抗大豆‘E1’和易感大豆‘E314’为研究对象,对离体种荚接种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监测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情况。  结果  大豆种荚接种霉菌24 h后,通过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可清晰观察到豆荚表皮病斑,叶绿素荧光参数发生显著变化。霉菌侵染后0~5 d,大豆种荚初始荧光参数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大幅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上升、QNP下降,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及电子传递速率(RET)均呈下降趋势。  结论  高抗大豆‘QWT15-2’维持了较健康的组织形态,各荧光参数表现稳定;中抗大豆‘E1’和感病大豆‘E314’受霉菌侵染影响,其表皮组织破坏严重、荧光参数变化幅度大;其中Fv/Fm、Fm、Fv、qN和QNP荧光参数对霉菌侵染响应敏感,可作为评价大豆种荚田间霉变抗性的鉴定指标。图4参17  相似文献   
82.
秋水仙素在黄荚菜豆育种中的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秋水仙素诱变获得遗传物质变异进行黄荚菜豆新品种(材料)选育研究的结果表明,用20g/kg秋水仙素溶液较长时间于室温下处理平凉黄荚菜豆萌动的种子,从其变异后代群体中筛选出的单株豆荚色仍为黄色,荚长和单荚重明显优于原平凉黄荚菜豆,经过3代系选,从中选出了主要性状(黄色豆荚、肉质半透明、荚长、单荚重)均能稳定遗传的褐-圆、褐-扁、白-圆、白-扁4个株系,其产量均高于原平凉黄荚菜豆,荚色、品质、商品性等均能保持原平凉黄荚菜豆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83.
84.
小麦顶三叶与粒重关系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不同摘叶方式下 ,顶三叶与粒重的关系及不同类型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顶三叶的摘除对粒重的影响大小排序为旗叶 >倒二叶 >倒三叶 ,整株摘叶对粒重的影响高于主茎摘叶 ;多蘖型小麦品种主茎摘叶后千粒重降低得少 ,与整株摘叶后千粒重降低率相比差距大 ,而少蘖类型降低得多 ,降低率相比差距小  相似文献   
85.
根据香荚兰生长发育特性及其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西双版纳的气候资料,综合分析和评价西双版纳香荚兰栽培的有利气象因素和不利气象条件,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西双版纳海拔800m以下各乡镇进行香荚兰宜植度的区划。  相似文献   
86.
对5年生的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卷英相思的生长过程应用树干解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卷荚相思在造林前期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均较慢,从造林第3年起逐渐加快,相比之下,厚荚相思较其余的两种相思表现出一定的生长优势,较适宜在滨海沙地造林.  相似文献   
87.
以不同架型(厂形、厂-V形)贵人香葡萄为研究试材,在葡萄转色中期(8月17日)和完全转色后期(9月7日)对其进行摘叶处理,测定其果实的单粒质量、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等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贵人香果实品质的7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明确适宜的摘叶时期。结果表明,在葡萄转色中期(8月17日)和完全转色后期(9月7日)进行摘叶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葡萄果实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根据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在葡萄完全转色后期摘叶处理对于不同架型贵人香葡萄品质影响最佳。  相似文献   
88.
为了保护并开发膜荚黄芪,同时改良盐碱地,研究了3种不同盐(中性盐NaCl、碱性盐Na2CO3和复盐)对膜荚黄芪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胁迫对膜荚黄芪种子的影响不同,随着盐浓度的增加,黄芪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逐渐降低;低浓度的NaCl和复盐可提高抗氧化酶活性,Na2CO3处理随着其浓度增加对抗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各处理均增大了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NaCl和复盐处理降低了膜荚黄芪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Na2CO3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加,综合各项指标可得同等盐浓度条件下胁迫作用由强到弱为Na2CO3>NaCl>复盐。  相似文献   
89.
香荚兰为兰科香荚兰属常绿攀缘植物,又称香子兰、香草兰、梵尼兰、香果兰、香兰等,是热带雨林中的一种大型兰科香科植物,全属约有110个原生种。香荚兰广泛分布于热带美洲、热带亚洲、新几内亚和非洲西部,我国有3~4个原生种,产于华南和西南部及台湾地区。根、茎、叶都为肉质,具多节,株高可达数米。  相似文献   
90.
以膜荚黄芪种子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25(56)正交实验法,以吸光度为评价指标,优化了花青素提取方法,为膜荚黄芪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料液比是对花青素提取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最佳提取方法为料液比1∶8g·mL-1、甲醇体积分数85%、加酸量1.0%、超声时间30min、超声温度30℃,该提取方法简单可靠,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