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2篇
农学   73篇
基础科学   70篇
  11篇
综合类   380篇
农作物   49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威胁黄瓜的安全生产。笔者简述了黄瓜霜霉病的发病症状与病菌特征、病菌侵染机制与发病规律、植株抗病性与病菌抗药性以及综合防治技术,归纳了现有登记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种类,重点分析了防治黄瓜霜霉病药剂品种的有效成分与配方组合,指出了现有登记药剂品种的不足,介绍了近2年新登记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品种的特性和防治技术,探讨了黄瓜霜霉病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2.
为探索麦棉套作模式下适宜的小麦播种方式与播量,通过裂区试验,以播种方式(撒播和条播)为主因素,播量(187.5、225.0、262.5、300.0kg·hm-2)为副因素,研究了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条播相比,撒播小麦灌浆期边行、内行分别延长3.3和0.6d,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边行分别降低0.18、0.26mg·粒-1·d-1,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推迟了0.2d;内行小麦平均灌浆速率与最大灌浆速率分别提高0.02、0.04mg·粒-1·d-1,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推迟0.6d;撒播使内行小麦理论最大粒重提高1.7g。随播量的增加,小麦灌浆期延长,与187.5kg·hm-2播量相比,300kg·hm-2播量下撒播边行和内行及条播边行和内行分别延长2.8、1.8、2.6、2.2d,平均灌浆速率分别降低0.10、0.02、0.11、0.10mg·粒-1·d-1,最大灌浆速率分别降低0.15、0.03、0.15、0.15mg·粒-1·d-1,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分别推迟0.7、0.5、0.9和-0.8d,理论最大粒重分别降低1.5、3.1、1.1、6.5g。撒播内行穗数达到529.0万穗·hm-2,显著高于条播,穗粒数与千粒重分别较条播高1.4粒与0.2g,产量较条播高405.0kg·hm-2,而边行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与条播无显著差异;撒播平均产量较条播高5.1%。随播量的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千粒重下降。产量撒播以播量225.0kg·hm-2最高,条播以播量262.5kg·hm-2最高。以上结果说明,在麦棉套作模式下小麦采用撒播,播量在225.0kg·hm-2时可有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3.
王政 《农村科技》2016,(4):9-10
正73团地处巩留县境内,属大陆性北温带干旱气候,无霜期168天,年有效积温3 400℃。每年4月中旬常有倒春寒发生,给制种玉米生产造成一定损失。应对这种天气采用双膜覆盖技术,玉米出苗整齐、空穴少、保墒效果好,平均667米2产量达514千克。一、栽培技术双膜覆盖优势  相似文献   
64.
以连湖农场主栽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2009G19为材料,在宁夏连湖农场进行10、15、20、25 kg/667 m2的4个播量梯度大田试验,以明确直播水稻播量与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关系。结果显示,适当降低播量,合理稀植,能显著提高水稻出苗保苗情况,增加水稻叶面积,促进光能的充分利用,增加干物质累积,提高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最终提高产量。其中播量为20 kg/667 m2时水稻产量最高,达到11 167.5 kg/hm2。在该试验条件下,播量为20 kg/667 m2是最适宜播量。  相似文献   
65.
为制定禹城市合理的夏玉米播期播量方案,以郑单958、登海605 2个夏玉米品种为材料,对不同时期播种对夏玉米产量及气象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禹城市夏玉米适宜的播期为6月7—14日。随播种时期的推迟,玉米生育期推迟,玉米籽粒产量及千粒重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7日播种处理;玉米穗粒数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14日播种处理,穗数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6.
臧鑫 《中国种业》2016,(11):45-46
为探明小麦新品种淮麦33的最佳播期和适宜播量,以半冬性小麦新品种淮麦33为研究材料,采取播期、播量两因素互作裂区试验设计,分析播期、播量互作条件下对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合A2B2、A3B5产量最高,淮麦33适宜播期为10月10日左右,适宜播量为222.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67.
为检验2BMZJ-4玉米免耕播种机在广东的适应性,对该机的播种均匀性、播量和地轮滑移率等指标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玉米种子三轴尺寸分别为8.2、9.0、5.6 mm,机组前进速度为0.81 m/s时,穴距合格率为96.67%,播深合格率为94.88%,漏播指数3.33%,重播指数为3.33%,实际播量为36.45 kg/hm~2,地轮滑移率为13.9%。该机具需要根据土壤情况进行调整,若调整得当,就能够满足广东玉米种植区精量播种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68.
为了探索适宜新疆棉花机采模式的滴灌带最佳布置方式。以‘新陆早61 号’为试验品种,研究2种机采滴管方式(一膜两管六行和一膜三管六行)对棉花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膜两管六行的边行棉花生育前期生长缓慢,在出苗率,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均显著低于内行棉花。一膜三管六行的棉花边行内行生长差异小,棉田长势均匀。一膜三管六行的棉花的产量和效益分别比一膜两管六行处理的棉花高出255 kg/hm2和1500 元/hm2。生产生更应该推广一膜三管六行的机采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69.
不同播期与密度对泛麦5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不同播期与密度对小麦泛麦5号栽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泛麦5号在10月5~19日播种为最佳,密度在基本苗75万~285万/hm2,但在晚播情况下,加大播量到基本苗495万/hm2也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0.
采用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皖麦50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皖麦50主要经济性状差异显著变化,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播期*密度互作对产量影响显著,10月18日播种240~330万株/hm2和10月22日播种330万株/hm2苗产量都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