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357篇
农学   210篇
基础科学   6篇
  15篇
综合类   514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250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杜鹃是广泛分布于北亚热带地区的常绿或者落叶灌木。本研究以杜鹃成熟叶片为材料,比较了4种方法提取基因组DNA的效率,并分别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所提取DNA的浓度和纯度,用ISSR和SSR两类分子标记进一步检测了DNA的质量。结果表明改良的3×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效果最好,提取的DNA浓度为487.9μg/mL,得率为81.31μg/g,该种方法提取的DNA可直接用于分子标记扩增分析。因此,3×CTAB法是一种高效、可靠且非常适合杜鹃等灌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32.
杜鹃耐热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新华  罗清  池昭锦 《北方园艺》2016,(13):192-195
综述杜鹃植物在高温胁迫下对细胞膜系统、保护酶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及光合作用的不良影响,指出提高杜鹃耐热性的技术措施包括化学诱导、高温锻炼、合理施肥、接种菌根真菌及选育耐热品种,对当前研究提出了总结并展望我国杜鹃耐热性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3.
34.
孙阁  马喆 《中国林业》2010,(3):I0004-I0007
<正>塞罕坝一年四季,风光各异,不同时节,不同色彩,不同的情调,舒展着不一样的胸怀。春天的塞罕坝色彩是娇羞的。冰雪消融褪去了各种生物身上厚重的白色棉衣;溪水潺潺拂去大地上休养了一冬的臃懒  相似文献   
35.
杜鹃是节日名贵花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介绍了杜鹃的栽培繁殖以及相关管理技术,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用不同的方法(培养皿和花盆)对黄杜鹃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黄杜鹃风干的蒴果和脱粒在4℃低温贮存,其发芽率较高,室温保存的黄杜鹃种子用清水浸泡8h后达饱和状态。用培养皿萌发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  相似文献   
37.
正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在祖国遥远的北疆,蒙古人千乘铁骑,曾经在此踏破冰雪、剑指中原。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打击侵略者的号角曾在此吹响,巍巍兴安岭上那如血的杜鹃,勾起抗联老战士多少难忘的战斗记忆。  相似文献   
38.
吴菊花 《中国园艺文摘》2013,29(1):152+157-152,157
介绍高山杜鹃的生物学特性及地理分布,总结高山杜鹃盆栽的主要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9.
王建萍 《野生动物》2012,33(4):184-186
2009~2011年5~8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四声杜鹃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四声杜鹃在本区为夏候鸟,最早5月上旬迁来,最晚8月下旬迁走,居留期为99~111 d。迁来后,该鸟在本区主要在低山疏林地带和村庄附近活动,活动较为敏锐和隐蔽,常能听到叫声,但很少暴露在人前。四声杜鹃在本区的种群密度6、7月最大,每公里遇见数分别为1.17只和1.25只;在8月种群密度最小,每公里遇见数0.47只,种群密度平均为0.89只/km。该鸟为卵寄生性繁殖,自己不营巢,本区发现雌鸟把卵产在山噪鹛的繁殖窝里,让山噪鹛代其孵化和育雏,本窝寄生卵2枚,卵重3.3 g和3.5 g,卵大小为22×17 mm~23×18 mm。卵经山噪鹛义鸟孵化18 d后出壳,雏鸟仍由山噪鹛喂育14 d后离巢。四声杜鹃主要以昆虫为食,昆虫食物量占总食物量的95.5%,其中松毛虫所占比例最大,占昆虫食物重量的24.1%。该鸟为重要的农林益鸟,应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40.
矮化线虫引起的杜鹃衰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茂松 《植物检疫》1992,6(4):263-264
Sher(1958)在美国报道杜鹃衰退病系由矮化线虫 Tylenchorhynchus claytoni引起,这种病害在欧洲和日本广泛分布。作者于1988年春在南京玄武湖公园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品种大白套)根际土壤中分离到该线虫。本文报道所发现的杜鹃衰退病及其病原物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