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33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499篇
林业   1265篇
农学   1433篇
基础科学   591篇
  584篇
综合类   7754篇
农作物   1508篇
水产渔业   57篇
畜牧兽医   907篇
园艺   2358篇
植物保护   387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299篇
  2022年   345篇
  2021年   389篇
  2020年   378篇
  2019年   427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333篇
  2016年   417篇
  2015年   494篇
  2014年   686篇
  2013年   656篇
  2012年   864篇
  2011年   839篇
  2010年   850篇
  2009年   903篇
  2008年   891篇
  2007年   856篇
  2006年   697篇
  2005年   680篇
  2004年   636篇
  2003年   618篇
  2002年   515篇
  2001年   517篇
  2000年   414篇
  1999年   348篇
  1998年   332篇
  1997年   278篇
  1996年   245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265篇
  1993年   219篇
  1992年   202篇
  1991年   168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21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9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3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15篇
  1952年   11篇
  195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镇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承担完成的“稻鸭共作机械化栽植技术的研究”项目.于2004年1月通过了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02.
毛叶枣的营养成分及果实系列加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3.
王玉春 《落叶果树》1992,24(3):13-14
在枣树根蘖苗归圃繁殖时,用吲哚丁酸或生根粉1#100mg/kg浸根2小时,新生吸收根数量比对照高246.9%,缩短缓苗期,能提早10~15天发芽放叶,提高移栽成活率31.6%.  相似文献   
104.
喻贵凯 《江西棉花》1993,(1):44-44,42
棉花化调技术自1979年列为农业部新技术示范项目以来,笔者目睹和走访都昌县棉农在运用化调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急待纠正和提高,以解决棉农对化调技术的顾虑。  相似文献   
105.
杨晔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1063-1064
针对 2 0 0 3年河南省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爆发的情况 ,介绍了棉花枯黄萎病发病症状 ,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6.
张存信 《江西棉花》2004,26(3):32-33
经试验研究.总结出天津盐碱水稻田改植棉的土壤和棉花生育特点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7.
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地膜移栽方式栽培间作小辣椒能获得优质高产。播式以4月初塑料大棚播种育苗、6月初地膜移栽最佳;种植密度以12万~13.5万株/hm^2的平均单株结椒数、鲜干椒产量、红椒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8.
姜闯早熟1号是从泗洪七月脆枣实生苗中选育出1株具有优异性状的早熟型鲜食枣的新品种。果实圆球形,大小均匀,平均单果重18克,最大35克。果皮光滑,完熟时浓红色。果肉较酥脆,肉质较细,无渣,味浓甜,微酸,汁液丰富,口感与沾化冬枣相近,风味较佳,完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0%左右,品质佳。  相似文献   
109.
桉树间种菠萝对土壤性质和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0.
绿豆良种筛选与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从中国农科院引进15个国外绿豆品种(系)。经两年鉴定试验,筛选出高产、优质和具有多种适宜间作套种性状的绿豆良种VC1973A(中绿1号);又进行了一系列栽培试验。1988年起在生产上试种、示范,三年累计种植面积达22万亩。主要是在现有耕地上实行间套,在果、林行间栽培,以短养长。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增加产量,培肥地力,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