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整形方式对酿酒葡萄及葡萄酒品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直立龙干整形和水平龙干整形的赤霞珠与梅鹿辄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整形方式下葡萄及葡萄酒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水平龙干整形栽培下的果树树体生长量小于直立龙干整形;但其单株产量、单穗重、果粒直径、百粒重、含糖量均高于直立龙干整形;在酒体的总酚和单宁上,2种整形方式下以赤霞珠葡萄酿造的酒体其差异不显著,但梅鹿辄水平龙干整形栽培下的葡萄酿造的葡萄酒中单宁和总酚含量与直立龙干整形差异显著。表明水平龙干整形下树体及酒体品质要优于直立龙干整形。  相似文献   
22.
岳圆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155-158
[目的]研究梅鹿辄葡萄酒发酵前冷浸渍时间对葡萄酒理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的梅鹿辄为试验材料,在低温8~9℃下,冷浸渍时间设定3个水平(4、6、8 d),发酵浸渍结束后分析理化指标、香气成分、感官质量。[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冷浸渍时间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梅鹿辄葡萄酒酚类物质和色素物质的浸提含量。发酵浸渍结束后各处理p H、总酸、酒精度、总花色苷含量无明显差异,冷浸渍6 d后总酚含量不再明显增加。通过对梅鹿辄葡萄酒香气分析可得醇类物质和酯类物质随着冷浸渍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冷浸渍6 d酒中含量最高;有机酸类化合物的含量随浸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结论]结合品评结果得出,冷浸渍6 d的梅鹿辄葡萄酒酒体结构感强、饱满度及复杂度较好,且有陈酿熟化的潜力。冷浸渍6 d为加工梅鹿辄葡萄酒最适宜的时间。  相似文献   
23.
为了解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RDI)技术对酿酒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酿酒葡萄节水灌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焉耆盆地欧亚种葡萄酿酒品种梅鹿辄(Merlot)为试材,以不同的灌水量进行调亏灌溉,对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RDI条件下,中度调亏(16 h)灌溉可有效提升梅鹿辄葡萄的总酚及花色苷含量,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13.92%、24.35%,但对百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单宁含量的影响并不大。中度(16 h)调亏灌溉既可节约灌水量,又可以有效提升梅鹿辄葡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比较并分析不同留芽量对‘厂’形梅鹿辄葡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厂’形梅鹿辄葡萄生长的留芽量,为梅鹿辄葡萄生产上留果方式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6年生‘梅鹿辄’为材料,设置‘厂’形树形,对其结果母枝距离按照4、6、8 cm控制处理,在果实生长发育期测定各处理下枝条及髓心粗度、果实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在果实成熟期测定产量和果实总酚、黄酮、花青素、单宁含量等品质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 不同留芽量对‘厂’形梅鹿辄葡萄生长、产量及品质均有影响,枝条纵横径以6 cm处理最粗,髓心直径则以8 cm处理较小,第4节节间长度以6 cm处理最短、8 cm处理最长。产量随着留芽间距的增大而下降,穗重随留芽间距的增大而略有增加,粒重差异不大。果实酚类物质、单宁和花青素含量以8 cm留芽间距处理最高,黄酮含量以6 cm处理最高。6 cm处理产量适中,8 cm产量和果实品质均较佳。【结论】 ‘厂’形梅鹿辄葡萄在留芽间距8 cm处理下更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