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76篇
林业   48篇
农学   151篇
基础科学   5篇
  46篇
综合类   723篇
农作物   7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88篇
园艺   182篇
植物保护   5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61.
外源SA对盐胁迫下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台湾绣球莴苣品种为材料,探讨水杨酸对盐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0.1~0.5 mmol/L SA均能够显著提高莴苣种子发芽的数量、速度和质量及幼苗的生长,并以0.25 mmol/L的SA处理对盐胁迫的缓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2.
乙酰水杨酸采前处理诱导哈密瓜果实的采后抗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果实发育期喷洒乙酰水杨酸(ASA)对哈密瓜果实采后抗病性的诱导效果以及对苯丙烷代谢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西洲蜜17号’哈密瓜为试材,分别在果实幼果期(花后14 d)、膨大期(花后21 d)、网纹形成期(花后28 d)和成熟期(采前2 d)4个时期采用1.0 mmol·L-1ASA进行喷洒,并对采后果实损伤接种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观察处理对病斑直径及常温贮藏期间自然发病率的影响,测定果实采收及贮藏期间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和代谢产物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采前处理有效抑制了采后粉红单端孢损伤接种果实的病斑直径扩展,显著降低了果实常温贮藏期间的自然发病率,贮藏28 d时处理果实的自然发病率仅为对照的一半。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采收时肉桂酸-4-羟化酶的活性,以及类黄酮和木质素的含量。处理果实贮藏期间的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4-羟化酶和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活性,以及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此外,处理还显著诱导了果实采收时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了果实贮藏期间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结论】果实发育期采用ASA多次喷洒可有效诱导采后哈密瓜的抗病性,该诱抗作用与处理激活果实的苯丙烷代谢途径、增强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3.
通过对月季叶片超弱发光强度及SOD活性和MDA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当外源水杨酸浓度达到50 mg·L-1时,SA可以缓解镉对月季叶片的胁迫作用,降低活性氧的含量,并减弱月季叶片延迟发光的强度,同时也表明植物体内活性氧的含量改变与植物延迟发光的衰减趋势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4.
周正邦 《茶叶科学》1990,10(2):13-18
本文通过对茶树叶面喷阿司匹林后能增强抗旱性、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所具的长效性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性,论证了阿司匹林是一种有应用前途的茶树生长调节物质和保护剂。  相似文献   
165.
水杨酸诱导水稻幼苗抗瘟性的生化机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以0.01mM水杨酸(SA)喷雾处理或稻瘟菌孢子悬浮液接种稻苗后,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定位于细胞不同部位的过氧化物酶(POD),特别是与细胞壁结合的POD和细胞间隙POD的活性迅速升高,但没有明显的新POD同功酶带出现。同时叶片中木质素含量迅速增加。在SA处理后的稻叶中提取到能抑制稻瘟菌分生孢子萌发、含有Momilactone A的抑菌物质,并检测到分子量分别为48、52、59、106.5KDa的碱性病程相关蛋白(PRs)。这些生化指标的时序变化与SA诱导抗瘟性的表现相吻合。对SA诱导水稻幼苗抗瘟性的可能生化机理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166.
外源水杨酸对杂交稻幼苗抗白叶枯病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杂交水稻幼苗感染白叶枯病菌后,其叶片中SOD和POX活性明显增强,MDA含量和膜透性显著提高。经过一定浓度水杨酸(SA)浸种或3叶期幼苗根际预处理,SOD和POX活性呈增长趋势,而膜脂过氧化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3叶期幼苗施用SA比浸种处理效果好。感病组合汕优63的变化幅度大于抗病组合威优6号。可认为SA对杂交稻幼苗抗白叶枯病有一定效应。  相似文献   
167.
应用水杨酸比色法替经典酚二磺酸比色法直接测定水中硝酸盐氮的含量,最大吸收波长410nm,硝酸盐氮含量在0-50mg/L的浓度范围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回归方程为A=0.513C+0.033,线性相关系数r=0.9995,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7.8*10^3L/mol.cm精密度较高,回收率为97%-104%。  相似文献   
168.
水杨酸诱导花生对叶斑病抗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对3至4叶期花生幼苗分别用 1、3、和 5mmol浓度的水杨酸叶面喷雾处理.在 成株发病盛期进行病情调查.结果表明,各处理揭斑病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下降42.4%。 30.0%、 36. 3%.由此认为,水杨酸诱导花生对报斑病抗性具有较好的作用.此外,对各处理组进 行了酯酶,细胞色素氧化酶以及SDS蛋白电泳分析.发现它们的图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其 分子变化是否与抗病性的提高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9.
水杨酸对采后桃果实脂氧合酶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杨酸 (salicylicacid ,SA)是一种植物体内产生的简单酚类化合物 ,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已发现 ,外源施用SA可诱导某些植物开花和产热 ,诱导烟草和黄瓜等植物对病毒、真菌及细菌等病害的抗性 ,Raskin( 1 992 )提出SA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新的植物内源激素 ,其作用和机制受到人们的关注。外源SA处理对园艺产品采后的作用研究还较少 ,仍有许多问题尚待探讨。本试验以 2个不同品种的桃果实为试材 ,研究了SA处理后果肉组织脂氧合酶活性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变化 ,并测定了果肉的硬度 ,为进一步探讨桃果实采后成熟衰老机制 ,改进现有贮藏方式提…  相似文献   
170.
外源水杨酸对小麦幼苗镍毒害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外源水杨酸(SA)对小麦镍胁迫的缓解作用,以小麦品种陇春3031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SA对1 mmol·L-1 Ni2+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mmol·L-1 Ni2+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幼苗的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提高了小麦幼苗丙二醛(MDA)含量。与单独Ni2+胁迫相比,0.1和0.5mmol·L-1 SA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幼苗地上部和根的鲜重和干重(P0.05),增加小麦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且叶绿素a/b显著升高。0.1mmol·L-1 SA处理,小麦幼苗总叶绿素含量升高了37.77%;提高了小麦幼苗叶和根中的POD活性和叶中的脯氨酸含量,降低了小麦幼苗根中脯氨酸含量;有效抑制了小麦叶和根中MDA含量的增加。说明适宜浓度的SA处理能缓解镍胁迫对小麦幼苗的毒害,增强其抗镍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