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9篇
林业   194篇
农学   100篇
基础科学   74篇
  133篇
综合类   629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63篇
园艺   124篇
植物保护   1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根据河西地区14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逐月气象观测资料,基于SPEI指数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反距离加权插值(IDW)等方法分析了近55年来河西地区年代际、四季干旱及空间变化特征,并探讨了ENSO 事件与该区干旱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年代际变化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西地区干旱次数增多、干旱程度加重。季节时间变化上,河西地区春、夏、秋季均呈干旱化趋势,春季干旱化趋势最为突出,夏季次之,冬季略呈变湿趋势。空间变化上,整个河西地区春季均呈干旱化趋势,而且大部分地区的春旱趋势极为显著,其中春旱趋势最显著的地方是金塔;冬季整个研究区趋于湿润化。各季节干旱高频区分别集中在:春季在金塔、民勤地区,夏季在河西西北部,秋季在河西中东部及西部的安西—玉门一线,冬季在101°E以西的河西地区。河西地区秋季SPEI与SSTA指数的相关性最为显著,春季次之,夏季最弱。ENSO事件发生强度与河西地区SPEI影响因子的多项式拟合关系表明,ENSO事件强度对温度的影响高于降水;其中在ENSO暖事件(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年份,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在ENSO冷事件(拉尼娜事件)发生年份,少数年份降水有所增加,对气温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32.
甘肃河西60年防沙治沙的问题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防沙治沙工作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甘肃河西走廊的防沙治沙与全国同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防沙治沙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甘肃河西走廊的防沙治沙自创建以来,经过了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基础调查与试验探索阶段、60年代后期-70年代中期以营造乔木林为主阶段和70年代中期-90年代以营造灌木林为主阶段,目前正处在20世纪以来以封育保护为主的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水资源退化和固沙林大面积衰退。未来出路探讨,1)下阶段的突破口在哪里 2)以治标为主转向以治本为主;3)以沙区资源利用促进沙漠化防治; 4)沙产业是必由之路。同时提出几点可供参考的启示。  相似文献   
33.
为了掌握河西冷凉灌区道地药材甘草生产的优化施肥指标、施肥数量及基、追肥分配比例,筛选出适合当地中药材生产的最佳施肥量,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甘草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甘草田最佳施肥量为纯N 352.5 kg/hm~2、P_2O_5 225 kg/hm~2、K_2O 67.5 kg/hm~2,甘草单根鲜重及折合产量最高,分别为48.5 g、25 578 kg/hm~2,较对照区分别提高49.7%、47.1%,可作为甘草种植区最佳配方施肥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加工番茄膜下穴播早熟丰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番茄传统的栽培方式主要有直播栽培和育苗移栽。直播栽培,操作简便,省工省时,但播种时间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河西地区只能根据当地最后一次晚霜来临的时间确定播期,8月下旬第1果穗的果实  相似文献   
35.
洋葱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它不仅调剂蔬菜供应,而且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之一,2004年我国洋葱出口创汇8572.1万美元。近十年来,由于受内外销市场的拉动,我国洋葱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种植面积由1992年的25.6万hm2增加至2007年的90万  相似文献   
36.
为给优质啤酒大麦生产中合理施用钾肥提供依据,研究了施钾对河西绿洲灌区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固定氮磷和平衡微量元素的情况下,施用一定量的钾肥能显著提高该地区啤酒大麦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当施K2O 150 kg/ha时,啤酒大麦的产量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6 067 kg/ha和5 796元/ha,较对照增产24.1%,增收1 271元/ha。一定量的钾肥能显著提高啤酒大麦的粗蛋白含量,但对千粒重的提高不显著。  相似文献   
37.
有机物料对灌漠土结合态腐殖质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查明不同有机物料的土壤培肥效果,通过持续7a的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施肥(CK)、仅施化肥氮磷(NP)、70%NP+牛粪(NF)、70%NP+猪粪(ZF)、70%NP+鸡粪(JF)、70%NP+沼渣(ZZ)、70%NP+菌渣(JZ)和70%NP+污泥(WN)对灌漠土结合态腐殖质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物料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较对照(CK)和常规施肥(NP)均显著(P0.05)增加,但增幅有差异,鸡粪和污泥处理增幅最高,其次为猪粪。牛粪、猪粪和污泥处理游离态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常规施肥,而猪粪、鸡粪、菌渣、沼渣和污泥处理结合态腐殖质含量较对照和常规施肥显著(P0.05)增加。6种有机物料处理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的胡敏酸(HA)含量较对照和常规施肥均显著(P0.05)增加,而仅有菌渣对土壤松结态腐殖质影响不显著,但施菌渣和沼渣土壤稳结态腐殖质含量较对照和常规施肥显著增加(P0.05)。施鸡粪、沼渣和污泥土壤紧结合态腐殖质和富里酸含量较对照和常规施肥显著增加(P0.05),而胡敏素含量仅有牛粪和鸡粪处理较对照处理显著增加(P0.05)。综上,有机物料种类显著影响土壤游离态有机碳、结合态有机碳含量、腐殖质结合形态及其组分,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猪粪、鸡粪和污泥的土壤培肥效果较好,而牛粪、菌渣和沼渣的效果略差。  相似文献   
38.
《土壤通报》2014,(5):1157-1163
土壤有机碳与土壤质量和全球气候变化关系极为密切,为探明河西绿洲灌漠土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规律,以1982年设置在西北干旱区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库及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1982年起始值相比,无论是化肥单施或配合施用,耕作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储量都年均降低160 kg hm-2。施用有机肥,年均投入有机碳2342 kg hm-2,不但可完全抵消土壤有机碳降低的趋势,而且以年均260 kg hm-2的速度递增。27年连续施用有机肥可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7015 kg hm-2和1298 kg hm-2,相当于有机肥中有机碳和全氮输入量的31%和25%。因此维持或提高河西绿洲灌漠土有机碳储量,年最少有机碳投入量为516 kg hm-2。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土壤大水稳性团聚体(0.25mm)的数量和有机碳在大水稳性团聚体中分配比例,进而增强了有机肥中有机碳的土壤固存率。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水安全概念的描述,分析了河西内陆区水资源的利用及其安全现状,同时针对河西内陆区的具体概况,提出了内陆区水资源安全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环境建设模式、水安全的水资源利用措施和水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0.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又称土壤养分状况综合评价法,研究河西灌区施钾对啤酒大麦产量、品质的影响,并确定甘肃河西灌区合理经济的施钾量。结果表明固定N、P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后,与不施钾比较。施钾的啤酒大麦的产量增加279~1325kg/hm^2,增幅5.9%~27.9%,千粒重提高0.1~2.8g;钾水平在0~150kg/hm^2范围内,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产量、经济效益、千粒重也随之增加,籽粒粗蛋白含量降低。说明施钾提高了啤酒大麦的产量与经济效益,改善并保证了啤酒大麦的品质,合理经济的钾用量为15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