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73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林业   31篇
农学   417篇
基础科学   282篇
  588篇
综合类   4938篇
农作物   491篇
水产渔业   5840篇
畜牧兽医   660篇
园艺   101篇
植物保护   502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360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501篇
  2010年   471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567篇
  2006年   547篇
  2005年   586篇
  2004年   443篇
  2003年   446篇
  2002年   462篇
  2001年   479篇
  2000年   398篇
  1999年   312篇
  1998年   330篇
  1997年   320篇
  1996年   298篇
  1995年   322篇
  1994年   333篇
  1993年   302篇
  1992年   338篇
  1991年   398篇
  1990年   346篇
  1989年   295篇
  1988年   230篇
  1987年   232篇
  1986年   221篇
  1985年   156篇
  1984年   115篇
  1983年   97篇
  1982年   105篇
  1981年   64篇
  1980年   62篇
  1979年   62篇
  1978年   55篇
  1977年   72篇
  1976年   73篇
  1975年   65篇
  1974年   5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为了发展池塘养殖业,提高池塘养鱼经济效益,1991年我们在上林县大丰镇城厢第七生产队进行池塘投喂膨化颗粒饲料养鱼与传统养殖法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3.
64.
65.
我镇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早、部署早、起步早,经几年努力,已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在稻田虾蟹混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1995年9户农民24.1亩稻田虾蟹混养,总产值204432.2元,亩均净效益4998.17元.1996年扩大到17户,100.8亩,总产值1015635元,亩均盈利5276元.1999年发展到2500亩,亩净收入2520元,比常规稻亩均净收入高2280元.2000年又进一步扩大到5000亩.  相似文献   
66.
67.
吕玲 《内陆水产》1992,(3):24-25
我省稻田养鱼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加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发展稻田养鱼大有可为。全省共有水田4000万亩,据各地的区划数据表明,约有三分之一的面积可以养鱼。故对稻田养鱼的好处要来一次再认识。 1.促进稻谷增产。实践证明,稻田养鱼可以改善水田环境条件,有利物质能源的良性循环,实现了促进稻谷增产的目的。其作用:一是松土增氧。鱼在田间不断觅食和游动,持续不断地在田里进行松土和活泥,打破了土壤表皮着生藻类和氧  相似文献   
68.
69.
自1983年起,我们连续五年开展稻田养鱼灭蚊的研究。1987年WHO/TDR赞助了这项 科题,我们不仅从稻田养鱼灭蚊作用出发,同时转向考虑农民的利益,更注意于农业和经济的效益。 设现场在广西全州县,该县的可养鱼稻田占稻田总面积的70%以上,特别是居民区的稻田养鱼甚为普遍。对近10年来稻田养鱼与内源性疟疾发生及与广西全区疟疾年发病率的关系作了回顾性调查。另在南宁市近郊设置实验田,研究稻田养鱼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土壤的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对水稻和鱼产量的效应。  相似文献   
70.
多点定位田间试验表明,在福建中低产红壤稻田中混合施用有机和无机肥料,可使水稻生产效率在短期内得到稳定增长(30-92%)。经统计分析比较,水稻生产效率与有机无机总养分(或总氮)投入量呈极显著相关;有机无机肥结合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土壤生产力稳定积累和元素生产效率的提高。参试的4大有机给源配合半量化肥的作用近于等效。但在试验期限内(1-3a),稻谷产量无额外的互作效应,面绿肥鲜体在增产养地配合效应上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