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69篇
林业   6篇
农学   387篇
基础科学   16篇
  60篇
综合类   1643篇
农作物   60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通过剪除部分颖花和部分功能叶片以及~(14)CO_2标记光合产物等处理,探讨了亚种组合结实率偏低的生理原因。结果证明:光合产物供给水平是制约亚种组合结实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虽然亚种组合的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叶面积比常规籼稻大得多,但由于每穗颖花数多。以至每朵颖花占有的叶面积并无明显优势,且其光合速率低于常规籼稻,因而分配给每朵颖花的光合产物量相对减少,限制了部分颖花的发育。~(14)C光合产物分配到穗部的比率不但不低于常规籼稻,而且比其略高,说明亚种组合输导组织的运输能力不是结实率偏低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52.
籼爪交中稻新组合特优671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籼爪杂交育种技术育成亚恢671,与龙特甫A配组育成亚种间杂交中稻新组合特优671,具有高产、稳产、适应广等特点,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3.
两优培九早衰原因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优培九(原名65002)系江苏省农科院以培矮64S为母本,9311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组合,1999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国家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底从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庆丰种子站引进,2002年在福鼎市作单季稻种植1300 hm2,据多点抽样调查统计,全市平均单产达8·68 t/hm2。2003-2006年种植面积均在2 000 hm2左右,占福鼎市播种面积的30%,产量稳定在8·5~9·0 t/hm2。两优培九在福鼎市5 a种植结果看,其品质和增产潜力明显优于福鼎市当家组合特优63,栽后到灌浆中期,长势长相普遍较好,但在生育后期均表现…  相似文献   
54.
籼粳分化是水稻遗传分化的主流,而明晰水稻的起源演化和亲缘关系,对合理有效地利用种质资源和品种改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形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角度阐述了国内外在不同时期对水稻籼粳分化相关研究取得的成果,总结了人们对于籼粳分化相关理论的认识,并对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5.
水稻亲本遗传分化程度与籼粳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李任华  徐才国 《作物学报》1998,24(5):564-576
本文利用两套材料,即来自一个籼/粳交(圭630/02428)的双单倍体(DH)系和另一组由多种类型的籼、粳组成的对照组,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水稻亲本的遗传分化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亲本的遗传分化程度与籼粳杂种优势的关系。两套测交F1群体的结果一致表明,亲本遗传分化程度对穗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对每穗结实粒数和结实率这两项体现育性的指标影响较大。当亲本遗传分化综合指数TDj值为20 ̄25时,育  相似文献   
56.
籼粳交加倍单倍体后代性状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英  徐云碧 《作物学报》1999,25(4):451-457
对一个典型的籼/粳组合、窄叶青8号/京系17的F1花药进行培养,所获二倍体花粉植株除约20%自然结实率为0外,其余植株的结实率在1%至正常结实之间,65%株系在75%以上,并稳定地传至自交后代。对130多个加倍单倍体(DH)多种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花药培养可以克服籼/粳后代包括育性在内的各种性状长期分离不易  相似文献   
57.
稻米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及籼粳分化度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通过QTL的连锁关系和性状相关性研究表明,供试的籼粳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籼粳分化程度与籼、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高低无直接关系,籼粳分化度与胶稠度、碱消值、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之间呈现显著相关和密切连锁关系;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不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关键因素,胶稠度和碱消值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最重要因素;单株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58.
豫南“籼改粳”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豫南稻区"籼改粳"的基本情况和在理论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高温、稻瘟病和纹枯病、三代三化螟危害是豫南粳稻产量低、品质差的三大障碍因子,而播期早是产生障碍的根源,推迟粳稻播期是"籼改粳"的关键技术;豫南"籼稻-小麦"轮作存在制度缺陷,推迟粳稻播期可以得到修复,因秧龄过长而减产、机插秧以及抛秧难以利用等问题得到解决;增产提质、机械化、轻简化、规模化生产是"籼改粳"的必然选择;"东粳西移"是解决豫南粳稻品种利用的有效途径;机插秧、抛秧有利于实现粳稻推迟播种,而"泥质法"育秧解决了高温条件下育秧的问题,提高了机插秧、抛秧的秧苗素质;粳稻晚播稻瘟病、纹枯病和三化螟已不再是豫南"籼改粳"的毁灭性病虫害,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稻蓟马、稻曲病上升为主要病虫害;水稻两段栽培技术是根据水稻高产稳产生长发育规律,分别从群体、形态和机能构建三个方面进行栽培设计,按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进行定向培育的一种栽培方法,不仅高产稳产,而且减肥减药。  相似文献   
59.
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和防治次数是减轻稻曲病危害的关键。本研究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2为材料,比较了6种药剂和3种喷施次数对稻曲病的防控效果和产量性状差异。结果表明,在6种药剂中,阿米妙收处理的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最好,分别达到91.53%和96.63%,但与其他药剂无显著性差异。在防治次数上,爱苗和拿敌稳均为防治3次的处理病指防效最好,分别为81.73%和80.15%,显著高于防治次数3次以下的处理。阿米妙收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1 719.52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60.
自制硅酸盐对传统糯米灰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浆性能表征和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手段,探讨了自制硅酸盐对糯米灰浆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自制硅酸盐对糯米灰浆的表面硬度、抗压强度、耐冻融性和耐水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6%自制硅酸盐糯米灰浆的综合性能最佳,其66 d抗压强度高达1.41 MPa,耐冻融性较之空白样品提高了133%,耐水性能提高了43.8%。改性糯米灰浆耐水性等性能的提高,可能与灰浆中水化硅酸钙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