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5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9篇
  133篇
综合类   521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36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65年   17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4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紫云英与双季稻秸秆协同利用影响稻田土壤钾循环与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帆  杨茜 《草业学报》2021,30(1):72-80
稻草还田和冬种绿肥是维持稻田地力和化肥替代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研究以在湖南酸性红黄泥和碱性紫潮泥两种典型稻田土壤上进行了2年的紫云英-双季稻定位试验为对象,分析紫云英和双季稻秸秆协同利用对稻田土壤K循环的影响.两土壤试验处理一致,包括稻田冬闲(FRR)、冬种紫云英(MvRR)及冬种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MvRR+St)3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冬闲和冬种紫云英相比,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未影响红黄泥土壤各形态钾的含量,但显著提高紫潮泥土壤速效钾和非交换性钾的含量,其中紫潮泥土壤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及特殊吸附钾的含量较冬种紫云英处理分别提高了134.0%、93.0%、73.4%;两种典型稻田土壤上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显著提高下茬作物紫云英的全K含量及吸K量,且紫云英的吸K量为紫潮泥>红黄泥;两种典型稻田土壤上冬种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均未影响早、晚稻产量及籽粒K积累;在稻田各种植季和周年目前的K投入水平下,两种典型稻田土壤上冬种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处理均存在K盈余(红黄泥K盈余量为401.15 kg·hm-2、紫潮泥K盈余量为403.42 kg·hm-2),说明冬种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能减少双季稻生产中的化学钾肥投入量.综上所述,紫云英和双季稻秸秆协同利用有益于稻田土壤的K循环与平衡.  相似文献   
22.
花椒叶浸提液对紫云英种子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5,10,20,40 g/L)的花椒叶浸提液对供试植物紫云英的种子萌发、幼苗根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探究花椒化感作用的可能机理,从而为全面了解花椒林草间作种间关系及为农林复合经营和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花椒叶浸提液对紫云英种子萌发和幼苗根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作用强度与浓度呈正相关(P<0.05);2)随浸提液浓度升高,紫云英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表现为先降后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则显著升高,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则表现为先升后降.综上,花椒叶浸提液主要通过抑制紫云英体内防御酶活性,并产生对其细胞结构和功能伤害而发挥其化感效应.  相似文献   
23.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是我国重要的稻田绿肥作物,为揭示不同地区种质资源遗传特征,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77份紫云英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结构分析。研究发现,77份供试紫云英种质资源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67 7~0.868 6,可划分为6个聚类。不同地区群体间分化系数为0.136 3,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其中种群间变异占比13.9%,种群内变异占比86.1%。不同ISSR引物扩增信息鉴别紫云英资源的能力存在差异,构建了以P809第3,8,9,10,12,15扩增位点以及P886第1,3,5,9,10,11扩增位点为特征的指纹图谱,能有效区分77份供试紫云英资源。以资源所在省份为单元进行群体分析,供试紫云英资源遗传结构呈现分化特征,河南-安徽-江苏-上海资源遗传结构相似,构成北方亚群;四川-广西-湖南-江西资源相似,构成西南方亚群;福建种质资源则呈现混合型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紫云英种质资源的科学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25.
肖光辉 《蔬菜》2021,(9):46-50
为了探索、完善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机辣椒的栽培技术,克服前人在有机辣椒栽培过程中缺乏轮作机制或轮作周期过短、轮作品种单一的缺陷,经多年研究探索出早熟辣椒、水稻、荸荠轮作有机栽培方法,通过合理的选择轮作作物、采用科学的轮作顺序、选用紫云英进行轮作套种以培肥与改良土壤、选择适合有机栽培的各作物品种以及各种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等,解决了辣椒忌连作而有机栽培又必须在有机种植基地上进行这一难以调和的技术难题,在每个轮作周期内、在同一栽培基地中成功进行有机早熟辣椒、水稻和荸荠的生产,确保了经多周期轮作后早熟辣椒、水稻和荸荠有机栽培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6.
程扬 《农技服务》2013,(10):1065-1065,1069
文章介绍了紫云英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7.
刘照学 《河南农业》2013,(23):43-43
紫云英属于豆科黄芪属,俗称红花草、草子,在豫南一带地方又称其为野鸡林,是稻田的主要绿肥作物,又可用作牧草、蜜源、药材、观赏植物和蔬菜。在长期的农业发展过程中,种植紫云英对保持农田生态平筏、培肥土壤、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经济收入等方面都有明显效果。在信阳地区正常情况下,紫云英3月中旬开花,  相似文献   
28.
在浙江中部水田土壤上进行的紫云英宁波大桥种磷钾肥试验表明,磷肥的增产作用较大,钾肥次之。与不施肥相比,667 m2施磷肥4,8 kg,可增产70.5%,79.8%,而施钾肥3,6 kg,增产5.8%,21.2%。获得高产以施磷肥8 kg与钾肥3 kg较好,作有机肥利用的以施磷肥4 kg与钾肥3 kg较好。  相似文献   
29.
<正>紫云英是我国重要的有机肥绿肥和早春青饲料来源。近年来,因受稻丛基部低光效应等不良环境影响,其生产力明显下降。随着农村"一优二高"农业和市场商品生产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0.
永川市20世纪70—80年代,紫云英种植面积达到3400hm^2,90年代以后,每年种植167hm^2左右。多年实践证明:发展紫云英是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有效措施,种植紫云英能解决大量“黄昏田”的闲置问题,提供畜禽和水产业所需的青饲料,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均十分显著。永川紫云英的发展思路是各级党政重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做好布局规划,搞好技术服务,抓好综合利用,不断开拓市场。发展规模为近期2000hm^2、中期3000hm^2、远期5000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