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5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9篇
  134篇
综合类   521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36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65年   17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4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4 毫秒
91.
采用配方施肥方案进行磷、钾肥效试验(3次重复,9个处理),研究磷钾肥配施对紫云英种子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的磷、钾用量。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的种子产量都高于不施磷钾肥即P0K0与P0K0相比,各施肥处理P1K2,P2K1,P1K1,P2K3,P2K2,P3K2,P2K0和P0K2留种产量分别提高了35.91%,35.37%,21.21%,20.79%,10.82%,10.20%,1.81%和1.47%。P1K2和P2K1这2个处理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P1K1,P2K3,P2K2,P3K2,P2K0,P0K2,P0K0。在性状特征方面(株高、茎粗、每分枝结荚花序数及结荚数),P2K3和P3K2相对优于其它施肥处理。可见,合理配施磷钾肥对提高紫云英种子产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2.
郦尧生  石其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94-94,146
为研究紫云英还田对后茬水稻的影响,于2009年设紫云英还田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以1000kg/667m2的绿肥代替部分化学养分时,比单施化肥增产23.7kg/667m2,增幅5.19%,增收89.85元/667m2。  相似文献   
93.
为评价紫云英嫩梢菜用价值,开展紫云英品种田间试验以及产量品质、卫生质量分析。结果表明,菜用紫云英品种嫩梢产量表现为:中花型>早花偏迟>早花型,产量与品种现蕾期、初花期、株高、径粗等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度为鲜草产量>初花期>株高>径粗>现蕾期;紫云英嫩梢维生素C、Cu、Mn比豌豆苗、绿豆芽、空心菜高,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高达61.7mg.hg-1,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食用卫生安全,可作为特色蔬菜利用。  相似文献   
94.
2009年在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了紫云英(Astragaius sinicus L.)与化肥配施对水稻生长(Oryza sativa L.)和土壤养分含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和化肥配施可促进水稻生长,增加水稻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其中,80%化肥的4个处理水稻的总产量为37205.63kg·hm-2,60%化肥的4个处理水稻的总产量为37395.01kg·hm-2。从紫云英翻压量来看,15000kg·hm-2的2个处理水稻总产量为19297.901kg·hm-2,22500kg·hm-2的2个处理水稻总产量为18956.25kg·hm-2,30000kg·hm-2的2个处理水稻总产量为17718.76kg·hm-2,37500kg·hm-2的2个处理水稻总产量为18628.13kg·hm-2。总的来看,化肥量60%和紫云英翻压量15000kg·hm-2、22500kg·hm-2配施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95.
紫云英是武夷山市冬种绿肥的主要品种,稻田冬种紫云英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化肥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同时可作青饲料,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通过示范推广,武夷山市紫云英种植面积从2008年800亩到2011年20000亩,紫云英种植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近年来,笔者承担了冬闲田种植紫云英示范推广工作,现将示范推广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6.
紫云英和油菜不同时期翻压对土壤培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寻紫云英和油菜的最佳翻压时期,为提高紫云英、油菜的综合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2010年,按作物进行翻压的不同时期设5个处理(紫云英盛花期、紫云英结荚成熟期、油菜盛花期、油菜成熟期和空白对照), 测定作物的鲜、干物质量,并探讨紫云英、油菜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的培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紫云英和油菜在盛花期后鲜产量逐渐降低,相应的干物质量呈上升趋势。不同翻压处理对土壤培肥效果影响不同,紫云英盛花期翻压土壤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最显著,相比基础土壤提高6.6%。紫云英和油菜翻压对后作水稻均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紫云英盛花期翻压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9244.5 kg/ha。油菜成熟期翻压处理的利润(6696元/ha)最高,产投比为2.49∶1.00,其经济效益最优。【结论】土壤培肥效果和经济效益分别以紫云英盛花期翻压处理和油菜成熟翻压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97.
<正>紫云英又叫红花草,是一种豆科草本植物,为梅州市稻区主要的冬季绿肥。紫云英根系发达,根上着生许多棒状或扇形的根瘤。它喜温暖湿润,抗寒力中等,耐干旱的能力较差。在适宜的条件下,播后4~7天即可出苗,整个冬季生长较慢,入春以后,气温回升到15~20℃时,生长最快。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田间准备选择排灌方便、中等肥力的晚稻田,成片种植。2种子处理2.1晒种播前趁晴天晒种半天,要勤翻动,避免曝晒,要晒得均匀,以免影响发芽。2.2擦种将5kg种子加细沙1kg,放在石臼内轻捣  相似文献   
98.
多用途植物紫云英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是豆科黄芪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的长江地区,生长于海拔400~3000m的地区,多生长在溪边、山坡及潮湿处,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广泛分布于N24°~35°地区。2年生草本植物,多在秋季套播于晚稻田中,作早稻的基肥,是我国稻田最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1形态特征多分枝,匍匐,高10~30cm,被白色疏柔毛。奇数  相似文献   
99.
紫云英还田方式对烟田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明紫云英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选择合理的还田方式,通过定位试验进行了全层翻耕紫云英覆盖、全层翻耕紫云英深埋和全层翻耕紫云英不还田3种方法对烟草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烟草生育期内,好气性细菌数量呈现前期急速下降,中期缓慢上升,后期稍微波动的趋势,深埋处理都略高于覆盖处理;真菌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紫云英覆盖前期可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深埋对真菌数量影响不大;放线菌数量紫云英还田处理呈现前期下降,中期急速上升,后期缓慢上升的趋势。土壤微生物活度则先下降再持续上升,至烟草成熟期,紫云英覆盖紫云英深埋不还田。土壤纤维素酶活性以旺长期为分界点,表现为前期增加、后期下降的特点,紫云英还田高于不还田;土壤脲酶活性呈现先迅速下降,再缓慢上升,再急速上升的趋势,以紫云英深埋处理的脲酶活性最高;土壤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烟草生育期的变化不大,都表现为早期稍微下降,以后趋于平缓,以紫云英深埋的酶活性较高。土壤生物学综合评价表明,采用全层翻耕紫云英深埋(1500kg/667m2)更利于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00.
采用不同施磷水平和种植方式的 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 ,研究了油菜和紫云英间混作与磷素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 :施磷对油菜苗期生长有促进作用 ;油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以油菜与紫云英混作处理的增加较多 ,间作的次之 ,而地下部则相反 ;油菜叶片、角果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以油菜与紫云英混作处理的较高 ,可见与紫云英混作的油菜光合效率和抗寒能力较强 ;油菜单株产量也以油菜与紫云英混作处理为最高 ,比间作处理增加 3 3 .4% ,比油菜单作处理增加 13 % (施磷水平 ) ;但由于间作、混作处理油菜的种植密度小 ,所以混作和间作处理的油菜群体产量均比油菜单作产量降低 ,其中混作处理的减产幅度较小 ,间作的减产幅度较大。因此 ,采用免耕油菜与紫云英混作种植 ,在保证油菜合理密度的前提下 ,既能获得较高的油菜籽产量 ,又能得到大量的有机肥料 ,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