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6篇
林业   51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138篇
  137篇
综合类   222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31.
灌溉是解决农业需水矛盾的主要措施,合理的灌溉定额能为作物生长创作有利条件,进而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为探索干旱区春玉米耗水特性及农业性状对灌溉定额的影响,于2022年4月-10月在景电灌区开展不同灌溉定额试验,设置5000 m3/hm2、4500 m3/hm2、4000 m3/hm2、3500 m3/hm2、3000 m3/hm2、2500 m3/hm2共6个灌溉定额。结果表明,春玉米耗水量随灌溉定额增加而增加,表现为CK>T4500>T4000>T3500>T3000>T2500,而T4500耗水量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春玉米生育期递增,耗水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拔节期至抽穗期达到最高,整体耗水量在141.89~192.33mm,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22.72%~25.15%,其次是六叶期至拔节期,整体耗水量在134.53~167.92mm之间,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20.59%~21.55%,而播种至六叶期耗水量最低,仅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7.80%~8.47%。当灌溉定额为4500 m3/hm2时,能促进春玉米生长发育,提升春玉米农艺性状,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同时在该灌溉定额下春玉米经济效益最高,达到24612.40元/hm2。因此,4500 m3/hm2为景电灌区最佳定额,可在景电灌区春玉米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2.
干旱胁迫对臭椿苗木蒸腾耗水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盆栽、温室环境下,采用精密电子天平,研究水分胁迫条件下,几个臭椿种源幼苗的日耗水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几个臭椿种源幼苗的日耗水高峰期出现在中午12:00~16:00间;在土壤湿润条件下,白蜡幼苗(对照)的日耗水量最大(80 g/株),而河南宝丰臭椿种源幼苗的日耗水量最小(50.8 g/株);随着盆栽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幼苗的日耗水量显著降低,但山东鲁中、河南宝丰种源幼苗的日耗水降低较小.  相似文献   
733.
以葡萄为试材,在日光温室条件下进行灌溉和施肥2个交互因素和3个梯度水平的试验,研究了水肥调控对葡萄生长状况、光合作用及耗水规律的影响,以期为设施栽培下果树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灌水、施肥及其交互关系均对葡萄的生长、光合作用及其耗水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灌水量的影响强于施肥。在I2F2和I3F3处理下葡萄长势较好,随着葡萄生育期的进行,葡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膨果期达到最大,最大值均出现在I2F2处理,Fv/Fm和Fv/Fo与光合基本参数指标表现趋势一致。膨果期是葡萄耗水量和耗水强度最高的时期,分别达251.80 mm和8.13 mm·d-1,萌芽期和花期的耗水量和耗水强度较低,耗水量分别为45.96、41.21 mm,耗水强度分别为4.55、4.58 mm·d-1。综合考虑葡萄生长、光合作用和耗水因素,I2F2为最佳的水肥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734.
塔里木河下游枣树根灌需水量与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塔里木河下游枣树根灌需水量与灌溉制度,在不干涉当地灌溉习惯的前提下,于2012-2013年在塔里木河下游红枣生态经济林开展灌溉试验,采用TDR测定红枣生长期不同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结果表明,各灌溉周期前期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消退集中于20cm土层,后期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消退集中于80cm土层,40~60cm是土壤体积含水量的稳定层,可保证红枣正常生长;红枣生长期的实际日耗水量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整个红枣生长期实际耗水量为639.26mm;参照当地管理者灌溉习惯和根灌条件下土壤体积含水量消退特征,制定红枣根灌灌溉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35.
736.
以鲜食玉米主导品种农科玉(NKY368)与农科糯(NKN336)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称重式蒸渗仪的不同品种鲜食玉米耗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NKN336全生育期耗水量为358.99 mm,日均耗水量为4.79 mm/d,作物系数为0.272~1.611;NKY368全生育期耗水量为370.88 mm,日均耗水量为4.95 mm/d,作物系数变化范围为0.269~1.559。NKY368与NKN336均在抽雄吐丝期达到耗水高峰,耗水模数占比在52%左右。通过分析农田气象因素发现,太阳辐射、空气湿度与风速是影响鲜食玉米耗水的关键因素。综合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和品质多因素评价,NKN336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分别为9 052.80 kg/hm2、2.52 kg/m3,子粒中含有更高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及还原型VC。  相似文献   
737.
以宁夏干旱区设施鲜食葡萄为研究对象,利用插针式茎干液流量计和设施环境监测仪获取葡萄全生育期茎干液流和试验区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及土壤温湿度等实时数据,开展不同地径和不同时间尺度葡萄茎干液流的变化特征以及环境因子对茎干液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径设施葡萄各物候期的茎干液流日变化过程相似,液流速率随着地径的增加而增大;晴天葡萄茎干液流06:00左右启动,液流速率16:00达到最大(0.660 kg/h);阴天次之(0.409 kg/h),雨天峰值最小(0.272 kg/h)。夏季茎干液流速率高于秋季,11:00达到峰值(0.493 kg/h),秋季最高值出现在16:00(0.354 kg/h);冬季最大值0.061 kg/h,分别为夏季和秋季最大值的12.37%和17.23%。7月份茎干液流量最大(260.34 kg/h),平均茎干液流速率0.360 kg/h; 6月次之,累计液流量227.93 kg, 11月最小(43.12 kg);全生育期累计液流量1 347.83 kg,日均液流量1.94~8.38 kg/d,平均日液流量5.94 kg/d。成熟期日液流量最大(8.38 kg/...  相似文献   
738.
选用春小麦品种宁春50号为试验材料,通过3个节水处理研究灌水次数对春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1水的W1处理可显著增加0~120cm同层土壤贮水的利用,尤其增加60~100cm深层同层土壤贮水的利用;而随着灌水的增加,春小麦深层同层土壤贮水及0~120cm同层土壤贮水的利用率随之降低。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总的耗水量增加,春小麦拔节至开花期的耗水量降低,但春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增加。春小麦灌水次数过少的W1处理抽穗期叶面积系数、旗叶叶绿素含量、旗叶叶面积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但春小麦开花以后的叶面积系数、旗叶叶绿素含量、旗叶叶面积随灌水次数增加明显增加;生育后期灌水有利于提高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量,灌水次数过少的W1处理不利于春小麦开花后的干物质积累。增加灌水次数,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比例,降低土壤贮水的利用比例,增加春小麦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但春小麦灌水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灌水次数较多的处理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生育后期物质向籽粒转移量增加,灌水次数过少的W1处理春小麦穗数、穗粒数明显降低。综合考虑春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水利用效率、物质生产等因子,确定灌二棱水+拔节水2水的处理是春小麦获得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灌水模式。  相似文献   
739.
旱地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的耗水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12—2014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甘肃定西(104°36′E,35°35′N)进行大田定位试验,以陇春27号小麦为试材,设全膜覆土穴播充分灌溉(FMSI)、全膜覆土穴播(FMS)、露地穴播(CK)3个处理,测定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含水量、生物量、产量、产量构成因子,计算不同生育阶段耗水量、耗水模系数、耗水强度、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揭示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的耗水特征及其对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年和2014年FMSI播种—拔节、拔节—抽穗、抽穗—灌浆、灌浆—成熟4个生育阶段耗水量平均为159.5,115.0,47.7,117.7mm,耗水模系数平均为39.7%,21.5%,13.8%,25.0%,年际间差异不显著,可表征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的需水规律。FMS处理0—300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在播种期、拔节期、灌浆期均高于CK。在播种—拔节期,FMS在2013年和2014年的耗水强度较CK分别增加了20.0%和5.8%,但灌浆期降低了26.4%和14.1%。2012—2014年FMS的地上生物量在全生育期均显著高于CK,其中成熟期分别增加了95.7%,42.8%和108.7%。FMS的株高、穗长、单株重、穗重、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高于CK,使得在耗水量无显著增加的条件下,产量增加了35.4%,58.9%,61.9%;WUE提高了44.6%,54.6%,69.0%。因此,全膜覆土穴播可调节不同降水年型的春小麦耗水进程,使得营养生长期的耗水模系数和耗水强度增加,促进了作物源的建成,在灌浆期耗水量降低的条件下提高产量和WUE。  相似文献   
740.
为探究冀西北高原地区马铃薯品质指标对水肥供应的响应关系,连续2年开展水肥双因素组合试验,检测不同水肥条件下马铃薯块茎内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 3项指标的含量。另外,通过试验获得该地区马铃薯耗水关系与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该地区马铃薯全生育期需水量约386 mm,最大水分利用效率约116 kg/(hm~2·mm)。水、肥、水肥交互作用均对马铃薯3项品质指标有极显著影响。淀粉含量随水肥量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马铃薯维生素C含量随水肥量的增大而降低;蛋白质含量随着水肥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但是差异并不明显。在兼顾马铃薯产量并保证品质条件下,在正常降水年份研究区域马铃薯全生育期建议灌溉定额为150 mm左右,施肥量为每生产1 000 kg块茎,施入纯N 3.2~4.0 kg、K2O 4.0~8.0 kg、P2O51~3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