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22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6篇
  22篇
综合类   253篇
农作物   127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综述红茶萎凋过程中内含物质变化、影响因素、判定标准和萎凋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红茶萎凋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2.
<正>乳腺炎是奶牛产科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乳腺受到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作用而导致乳房疾病的一种炎性反应,其发病率高达25%~70%,引起白细胞增多以及乳腺组织的病理变化,是严重影响奶牛业发展的疾病。中兽医俗称"乳痈",可造成奶牛的产乳量减少,乳品质下降。中医认为,由于饲养管理失宜,邪毒侵入乳房,与积乳互结,乳络受阻而致病。自抗生素问世以来,人  相似文献   
93.
萎凋温度对宁红茶品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萎凋是影响红茶风味的关键工艺,其中温度是主要因素.比较了3种不同的萎凋温度(23℃、28℃、33℃)对宁红茶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宁红茶萎凋工艺温度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萎凋温度对干茶外形、汤色及叶底无显著影响,但对香气和滋味影响较大.香气和滋味随着萎凋温度的升高而提升;低温萎凋(23℃)不利于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积累,对咖啡碱积累有利.随着萎凋温度的升高,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降低,茶褐素差异不显著.结合感官和理化分析结果,宁红茶萎凋温度应不低于28℃,以28 ~ 33℃为佳.  相似文献   
94.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目前已知的寄主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植物病毒之一。采集北京市顺义地区疑似感染病毒病的莴苣叶片,症状表现为严重的叶片斑驳褪绿、矮化,甚至整株枯萎死亡,发病率可达25%以上;结合发病症状和分子检测技术,证明其病原为番茄斑萎病毒属的TSWV。进一步基于TSWV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对不同国家和国内其他地区TSWV的进化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地区莴苣中的TSWV与国内已报道的TSWV差异较大,而与西班牙分离的TSWV进化关系最近,表明该TSWV病毒非国内其他地区传播,而是由国外直接输入的病例。  相似文献   
95.
从室内饲养和10000m2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Geitler)培养池内调查结果表明:长足萎脉水蝇(BrachydeuteralongipesHendel)以成虫在茭白丛及杂草丛内越冬。翌年螺旋藻开始培养时,首次迁入培养池内繁殖危害。该虫一年发生八个世代,其中第三世代为高温代,第四世代为迁飞代,第八世代为不完全世代。螺旋藻培养液pH不同(pH9、pH10)对其发生规律无影响,而气象条件是造成该成虫迁飞降落的主要因素。温度是影响其各世代发生时间长短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6.
北方棉区棉花黄萎病菌落叶型菌系鉴定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采用RAPD扩增与温室致病性测定2种方法,以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5个落叶型、7个非落叶型菌系和V.albo-atrum的2个菌系为对照,对采自北方棉区6省(自治区)的34个棉花黄萎病菌菌系进行致病型鉴定。94.1%的菌系在2种鉴定结果中表现一致,与对照菌系相比较,确定其中26个菌系为落叶型菌系,6个菌系为非落叶型菌系。从而证实了黄萎病菌落叶型菌系在北方棉区河北、河南、山东3省的存在,并发现所确定的26个北方落叶型菌系中的22个与来自美国的对照落叶型菌系T9、V44的关系比与来自江苏的对照落叶型菌系VB、V991的关系更近。本实验还初步筛选到2条用于鉴别V.dahliae落叶型与非落叶型菌系的RAPD特异条带OPB-19966和OPM-201691,将它们用于对34个北方菌系的RAPD扩增鉴定,则与温室致病性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88.2%和94.1%,证明这2条特异条带在鉴定棉花黄萎病菌落叶型菌系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并为进一步制作特异探针以形成一套简便、准确、规范化的鉴定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
16萎瘪病【别名】干瘪病,萎瘦病,水鼓病,水肿病。【病因】引起该病的原因较多,如饲料营养缺乏、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比例不当造成的营养失调;因池中残饵或排泄物增多,引起水质恶化,导致鳖轻度中毒而拒食,造成萎瘪;鳖的种质下降,孵出后个体较小,摄食能力弱,常吃不饱;患有某些慢性病,鳖的食欲不好等。此外,也有人认为某些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等寄生,是造成该病的主要原因。【症状】病鳖背甲骨骼外凸明显,轮廓清晰可见,枯瘦干瘪,体表暗黑色,失去光泽;腹甲柔软发红,亦可见明显的肋骨轮廓;裙边向上卷缩,边缘呈刀削状。有的病鳖四肢基部…  相似文献   
98.
<正> 瓜蒌别名恬楼、杜瓜、天圆子、天瓜、药瓜等,为葫芦科多生藤木植物,雌雄异株,果实圆形或椭圆形。果实幼时青色,成熟时橙黄色。瓜蒌全株供药用,果实中药名全瓜蒌,果壳中药名瓜蒌皮,种子中药名瓜蒌仁,根中药名天花粉,均为常用中药,目前药材市场需求量大。瓜蒌多属野生,近年因过量采集,造成资源贫乏,可人工栽培以缓解供需矛盾。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  相似文献   
99.
小米加工成米粥后供人食用,为研究其在加工过程中生理活性物质的变化规律,对小米经高压蒸煮、冷冻干燥、复水加工制成速食小米粥过程中氨基酸、酚酸、黄酮含量及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含量在加工过程中无显著性差异,小米中结合态酚酸高压蒸煮后降低27.87%,对小米中自由态黄酮经高压蒸煮后降低29.57%。冷冻干燥和复水对酚酸与黄酮含量影响不显著。复水后小米粥中的香草酸含量与小米相比增长73.94%。复水小米粥中自由态与结合态酚酸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分别比小米中降低55.83%和88.39%;高压蒸煮后自由态与结合态酚酸提取物三价铁还原能力显著下降,分别下降30.08%和39.74%;冷冻干燥和复水对酚酸提取物三价铁还原能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0.
以福鼎大毫1芽2、3叶鲜叶为原料,以减重率为萎凋阶段划分依据,研究不同阶段在制品的白茶品质风味及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制品的白茶风味在萎凋减重率>20%时开始产生,40%萎凋减重之后形成较快,萎凋减重率≥60%时,香气、滋味上均表现明显的白茶风味;滋味风味的形成明显滞后于香气;萎凋过程中在制品产生了花香风味,但在70%减重率时,花香风味消失。40%萎凋减重率之后,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水浸出物等生化成分变化也较剧烈。因此,在白茶加工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有可能在保持白茶风味不减的条件下,加速萎凋减重率≤40%这一阶段的水分散失速度,调节白茶香气与滋味的形成进程,以缩短萎凋进程,并使成品白茶具有花香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