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6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5篇
  113篇
综合类   12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81.
平衡配套施肥技术是农业部“九五”期间重点推广的十大农业技术之一 ,也是一项社会化的农技服务 ,是增强农业后劲、加速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及我省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我省从 1992年开始在平凉、庆阳、陇南、临夏州、天水、白银、兰州、定西、武威、张掖、  相似文献   
282.
283.
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养分吸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豫西褐土区研究了钾、锰肥配合施用对旱地冬小麦的养分吸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钾、锰肥配施影响小麦体内氮、磷、钾的含量及吸收量。施用钾、锰肥小麦体内氮、磷含量均低于相应的对照(CK),其中氮较为明显;钾含量则高于相应的对照。灌浆期氮、钾吸收量与产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养分吸收量和产量均随钾、锰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84.
河南主要土类施用钾肥配合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4年在河南省三大土类区(褐土、潮土、砂姜黑土)进行了钾肥配合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施钾对冬小麦、夏玉米、夏大豆均有增产效果,但不同土类、不同作物增产效果不一。总的来看,夏大豆>夏玉米>冬小麦;砂姜黑土>潮土>褐土。除洛阳褐土玉米外,单用秸秆还田就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但三种作物都是施钾配合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最高,施钾或施钾配合秸杆还田对作物生长发育均有促进作用,并能减轻小麦、大豆的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285.
碳酸盐作为褐土分类指标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玉庚  张学雷 《土壤》1990,22(2):98-100
阐述了碳酸盐含量及其剖面分布形式在褐土分类中的意义;建议将碳酸盐作为划分褐土亚类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86.
土地利用对土壤线虫营养类群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at the Shenyang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an aquic brown soil of Northeast China under three land use types (cropland, abandoned cropland, and woodland) in order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fluctuation for the number of total nematodes and trophic groups could reflect soil ecosystem differences an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oil nematodes. The majority of soil nematodes were present in the 0-20 cm soil layers, and for these land use types plant parasites were the most abundant trophic group. In the abandoned cropland the numbers of plant parasites reached a peak on the August sampling date, whereas the cropland and woodland peaked on the October sampling date. Meanwhile, in all land use types the number of total nematodes, bacterivores, plant parasites, and omnivores-predators was negatively (P 〈 0.05, except for bacterivores in cropland, which was not significant) correlated with bulk density, and positively (P 〈 0.05, except for fungivores in abandoned cropland, which was not significant) correlated with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相似文献   
287.
试验结果表明,碳酸盐褐土有效磷含量很低,仅占土壤全磷量的1.0~1.6%;土壤磷素组成以无机磷为主,Ca—P是无机磷主要成分。其次为O—P(闭蓄态磷)、A1—P、Fe—P、NH_4Cl—P,Or.—p(有机磷)占土壤全磷量的10.0~17.9%;磷肥施用只能在短期内对土壤各形态磷的水平分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88.
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土地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寻求适合晋西北黄土丘陵土壤特点的培肥途径,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地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施肥既能持续增产,又能提高土壤抗逆性;有机肥与氮肥合施增产效应最大,高量有机肥与氮肥合施培肥效果最好;当地应采取有机肥与氮肥配施,磷肥在有机肥不足时配合氮肥施用等施肥措施;对低肥力土壤,可采用高量有机肥与氮肥合施方案,以达到快速培肥之目的。  相似文献   
289.
【目的】研究长期连续过量施用磷肥下蔬菜的产量响应、磷肥去向及土壤各形态磷库的动态变化。 【方法】在太行山山前平原典型潮褐土上,连续进行11年21茬露地蔬菜的长期定位肥料试验,P2O5年施用量设0 (P0)、360 (P1)、720 (P2)、1080 (P3)、1440 (P4) kg/hm2共5个处理,分别测定每茬蔬菜产量及各年土壤不同形态磷素含量。 【结果】与不施磷肥处理比较,单季P2O5用量180、360、540、720 kg/hm2均显著增加大白菜、菜豆产量,不同磷肥用量间蔬菜产量均无显著差异。P2O5年用量为360、720、1080、1440 kg/hm2,土壤年盈余磷为41.2~478.7 kg/hm2,积累率为26.2%~76.1%。与基础土比较,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效磷、全磷、无机磷总量及无机磷中的Ca2-P、Ca8-P、Al-P、Fe-P含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无机磷中的O-P、Ca10-P含量无显著变化。P2O5年用量为720、1080、1440 kg/hm2处理土壤的有效磷年均增加量为2.3、4.2、5.0 mg/kg;土壤有效磷增加量与磷盈余量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土壤磷素每盈余100 kg/hm2,有效磷、Ca2-P、Ca8-P、Al-P、Fe-P 含量分别增加1.13、2.41、15.27、4.14、1.37 mg/kg。随着土壤磷盈余量和施肥年限的增加,有效磷占全磷比重、Ca2-P、Ca8-P、Al-P占无机磷比重逐渐增加。 【结论】施用磷肥显著增加大白菜和菜豆产量,过量施用磷肥蔬菜产量无显著变化;土壤磷素处于盈余状态下,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或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积累磷的有效性随之增加。基于蔬菜对磷肥产量响应和土壤磷素收支表观平衡状况,露地大白菜P2O5推荐用量180 kg/hm2,菜豆270 kg/hm2。  相似文献   
290.
豫西旱作褐土剖面土壤的氧化铁还原与亚铁氧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壤铁氧化物的氧化还原过程不仅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关系密切,也与旱地土壤肥力关系密切,因而备受关注。然剖面土壤耕层以下是否存在铁氧化物的还原、氧化过程,其特征如何尚未可知。本文采用恒温厌氧泥浆培养的方法研究旱地褐土剖面中铁的氧化还原特征。结果表明,旱地土壤剖面0~100cm中均存在铁的厌氧还原过程,还原潜势、最大速率均随剖面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剖面0~80cm土层中均存在光合型Fe(II)氧化现象,0~40cm土层Fe(II)氧化量和氧化速率显著高于40~80cm。剖面的铁氧化还原过程不仅受有机碳含量影响,也受N、K等养分元素的影响。结果可为拓展对铁氧化还原微生物生境的认识、深入理解土壤剖面中铁氧化还原过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