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6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269篇
林业   108篇
农学   485篇
基础科学   70篇
  1045篇
综合类   3212篇
农作物   479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372篇
园艺   397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氮磷钾配比对甘蓝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兰州市甘蓝生产中的氮磷三要素与产量、养分吸收的关系进行研究,为该地区甘蓝科学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该区域主栽春茬品种"中甘21"为供试材料,设CK,NP,NK,PK,NPK 5个施肥处理。在甘蓝各生育阶段测量其生物量、养分含量,分析不同肥料配比对甘蓝各时期养分吸收速率、养分累积量以及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中甘21"的生物累积动态呈现S形曲线,生物量在苗期增加较小,结球后生长加快,至成熟期后生长速度减缓。氮肥对生物量的形成影响最大,其对甘蓝生物量的限制在整个生育期都存在,其次是肥和磷肥。不同肥料配比显著影响了甘蓝植株养分吸收速率和累积量。甘蓝对养分的吸收速率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结球—成熟莲座—结球苗期—莲座移栽—苗期。同时氮、磷、的吸收累积量随着甘蓝生长不断提高,其中氮、磷素的累积在结球期后提高明显,素的累积在莲座期后开始提高。甘蓝氮、磷、含量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增加,同时累积量不断提高。[结论]不同氮磷肥料配比显著影响甘蓝的生物质量和产量以及养分利用率,其中氮肥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和肥。  相似文献   
992.
不同钾素施肥方法与技术对烤烟钾素吸收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烟叶生产中促进素吸收、提高烟叶的含量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吉烟9号为供试品种,从素施肥方法和栽培方法2个方面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处理植株含量变化和其他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研究不同素施肥方法与技术对素吸收效应的影响。[结果]烤烟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有不同的变化,到成熟期处理5农艺性状最好,株高与对照差异显著;处理5根系活力旺盛,含量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综合各化学成分含量比较,处理5各化学成分适中,各项指标最佳、效果最好;从不同处理对经济性状的影响看,处理5产值和均价均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结论]合理施肥方法使烟叶产量与质量得到提高,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幅度较小,烟碱含量降低,不同处理的含量整体比对照含量相对增加。处理5的施肥方法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993.
锌对不同基因型玉米产量及氮磷钾锌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锌对不同基因型五米产量及氮磷锌吸收与分配的影响。[方法]以四单19和牡丹9 2种不同基因型玉米为材料,以EDTA-Zn为锌肥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锌对不同基因型玉米产量及氮磷锌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适量供锌可以提高玉米的穗粒数;在低锌处理下(Zn0、Zn1)各器官锌含量相差较小,随着施锌水平的提高,锌在叶片、茎秆、叶鞘中含量迅速增加,而在子粒和苞叶中增加幅度较小;玉米吸收的多余的锌主要集中在下部器官,以减轻过量的锌对植株造成的伤害。不同的供锌水平对低锌不敏感品种牡丹9氮、磷、的吸收与转运影响较小;相对而言,低锌敏感品种四单19氮、磷、的吸收与转运更易受到外界供锌量的影响。[结论]适量供锌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对氮、的利用率降,低磷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994.
不同基因型香蕉对钾高效吸收的根系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oagland营养液培养,设计0.25 mmol/L(低)、2.5 mmol/L(高)2种水平,初步探讨4个不同基因型香蕉对低适应性。结果表明:高效品种在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总吸收面积,比表面积、及根系活力大于低效品种。高效香蕉品种根系吸收的Km值、Cmin都小于低效品种,而Imax和a值普遍大于低效品种,高效品种在低胁迫下通过提高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酶活性实现素利用的保护性反应,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水培技术研究不同水平对 RRIM600 无性系种子实生幼苗各器官 MDA 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影 响。结果表明: 在低胁迫下, 除叶部的 K0、 K1、 K10 处理、 根中的 K10、 K50 处理外, 缺降低了巴西橡胶树幼苗各器官中 MDA 含量, 但各器官中各处理间 MDA 含量差异不显著; 除叶部的 K0 处理、 茎部的皮和根中 K50处理外, 缺降低了各器官中 SOD 酶活性, 且在叶部 SOD 酶活性显著降低; 除叶部的 K1、 K10、 K50 处理、 根中的 K1 处理外, 缺降低了各器官中 POD 酶活性, 但各器官中各处理间 POD 酶活性差异不显著; 缺极显著提高了巴西橡胶树幼苗叶片 CAT 酶活性。 因此, 在巴西橡胶树幼苗各器官中抵御低胁迫主要靠各种保护酶相互协调来完成。  相似文献   
996.
试验以甜玉米东甜3号、东甜4号为材料,研究素用量对甜玉米穗位叶蔗糖形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吐丝后穗位叶蔗糖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两个品种均以施肥150kg/hm2处理蔗糖含量最高,不施肥最低;穗位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变化与蔗糖含量变化一致;蔗糖合成酶(合成)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的时期因品种而异,不同肥处理间酶活性高低不同。  相似文献   
997.
新疆兵团农田土壤的钾素养分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加强兵团农田土壤养分的管理以提高农田素养分的产出效率提出建议.[方法]利用兵团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的农田土壤素养分变化和20年来的农田素养分的投入状况的资料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结果]阐述了兵团农田土壤素含量降低及施增产的原因,认为兵团农田土壤素含量虽有降低的趋势,但是与全国相比仍属于极高水平,过多的和不合理的肥投入不仅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还会造成素养分产出效率的降低.[结论]兵团农田肥的施用要有选择性,肥应该优先施用在喜作物和沙性缺的土壤上.  相似文献   
998.
马铃薯对氮、磷、钾的吸收及分配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养分的供应以及马铃薯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对其块茎的形成、膨大及淀粉积累的影响尤为显著。氮、磷、在马铃薯生长发育中需要量大,必须加以补充,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需求。生产上不合理的施肥,导致马铃薯产量不高、品质较差及生产成本增高。通过分析马铃薯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器官吸收养分的特征和分配规律,从而探索马铃薯生产中最佳的氮、磷、施肥组合,这对于丰富马铃薯栽培生理理论和指导生产中氮、磷、肥合理配施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9.
<正>香蕉生长快、单产高,需肥量多,是典型喜作物,需量高于任何一种果树。全生育期氮、磷、养分比例,平均约为1∶0.2∶3.7。目前我国香蕉全年施量比氮肥要多15%~25%,是磷肥的3~4倍,才能达到氮、磷、化肥平衡施用,促进产品高产优质。香蕉对素养分需求量,还与香蕉株型有关。例如香蕉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钾吸收与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生长2、3、4、5、7年紫花苜蓿为试验对象,对紫花苜蓿的吸收、积累及其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全株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先降后升,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紫花苜蓿各器官的含量总体上表现为生殖器官茎叶,叶中含量随生育期的变化先降后升,茎中含量则持续降低;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植株体内积累速率的峰值均出现在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植株体内的积累量总体上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叶中的分配比例不断下降,生殖器官中的分配比例持续上升,茎中的分配比例呈波动变化,成熟期茎、叶、生殖器官的积累量比例接近6∶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