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74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40篇
综合类   39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对马尾松毛虫对溴氰菊酯和敌百虫等 2种杀虫剂的敏感毒力基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敌百虫和溴氰菊酯对马尾松毛虫的致死中量LD50 分别为 0 2 1 81 μg·g-1和 1 2 4 61× 1 0 -4μg·g-1,其b值分别为 4 8和 4 9。由于b值远大于 1 ,说明供试马尾松毛虫种群对这 2种药剂的异质性小 ,敏感性好 ,测得结果可作为相对敏感毒力基线。表 1参 7  相似文献   
32.
1995年7月至1996年6月在湖南长沙县马尾松楷林内用溴氰菊酯和灭幼脲Ⅲ号作的喷药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蜘蛛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个体水平有明显影响,对物种数量影响不大,在试验过程中,其多样性水平有一定程度上升,防治效果显著的样地内群落稳定性改善。同时,两种药剂对灌木层亚群落影响要大于对林冠层的影响,在生产管理上,灭幼脲Ⅲ号可用于防护常灾区,而溴氰菊酯只宜在重灾区内集中施用。  相似文献   
33.
在划分了四川马尾松低产林经营类型的基础上,选择了乐山市洪雅、青神和眉山三个县进行以采伐更新为主的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研究,总结出了8个低产林经营类型的最佳改造技术组合。分析了调整林种结构,发展经济林在低改中的重要意义。试验表明幼林阶段适当地间种农作物有助于林地土壤改良和提高林分生长量。试验和调查结果还表明封山育林对于保持水土、保护现有林分不受破坏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提高林分产量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建议对于以用材为主要目的的林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取全砍重造的改造方式。  相似文献   
34.
球孢白僵菌菌种退化及其对马尾松毛虫防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球孢白僵菌继代培养中通过菌落局变产生不同类型分离株。本试验检测结果显示此类分离株多表现为产孢量下降、速率增加,毒力降低等与生产性善良爱化类似的变异现象,少数产孢量高,毒力强的分离株,因其生长速率慢即在培养中被掩盖而消失,并据此推断出继代培养次数对该菌退化速率的影响,提出了控制该菌菌种退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5.
马尾松人工林生产与碳素动态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23(2):11-15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在3种不同CO2浓度(360 μmol·mol-1、800 μmol·mol-1、1 200 μmol·mol-1)下马尾松针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当前CO2(360 μmol·mol-1)浓度下,当光强为1 000 μmol·m-2·s-1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3.46 μmol·m-2·s-1、0.273 mmol·m-2·s-1、0.0254 mmol·m-2·s-1,针叶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分别为:(1 800±2) μmol·m-2·s-1和(24±2) μmol·m-2·s-1.当CO2加富到1 200 μmol·mol-1时,针叶的光饱和点降低了200 μmol·m-2·s-1,而光补偿点增加了4 μmol·m-2·s-1.在光照强度为50~2 000 μmol·m-2·s-1的条件下,不同CO2浓度下的水分利用率平均值分别为:1 200 μmol·mol-1浓度下的19.163 μmol·mmol-1,800 μmol·mol-1浓度下的12.912 μmol·mmol-1,360 μmol·mol-1浓度下的11.192 μmol·mmol-1.短期的CO2加富降低了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而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则上升.  相似文献   
37.
不同林分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研究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姜培坤 《林业科学》2005,41(1):10-13
采样分析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和人工杉木林不同层次土壤的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 :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含量高于马尾松与杉木林土壤 ,杉木林土壤水溶性碳含量相对较低。从不同层次看 ,土壤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加深而递减。水溶性碳、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分别波动在 0 31%~ 1 18%、0 90 %~ 2 5 1%和 7 0 3%~ 2 9 5 2 %之间 ,其中 ,土壤水溶性碳占总有机碳比率为马尾松林 >常绿阔叶林 >人工杉木林 ,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比率常绿阔叶林明显高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不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率随剖面从上到下均表明出上升趋势 ,而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比率随剖面加深有规律地下降。土壤有机碳总量与各活性碳之间以及各类活性碳之间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8.
我国南方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退化特征和改造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在阐明马尾松林的形态过程和群落结构的基础上,从森林生态结构与功能角度,揭示了我国南方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退化特征,主要表现在:(1)物种多样性丧失;(2)调节小气候效能低,(3)蓄持水分功能,(4)地力衰退严重,(5)群落结构不稳定。同时,也充分反映了马尾松林退化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为促进马尾松在我国南方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予以科学地改造。文中就优化群落结构,树种选择配置和栽种配套3个层次的改造分  相似文献   
39.
灭幼脲与白僵菌混合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灭幼脲Ⅲ号胶悬剂与白僵菌孢子粉混合,用901烯释防治马尾松毛虫,其杀虫效果比二者单用分别提高9%~28.8%和21.9%~29.6%。灭幼脲与白僵菌最优配比为灭幼脲150g/hm^2和灭幼脲225g/hm^2加白僵菌45g/hm^2。喷洒混合剂后,林间松毛虫取食量减省得.4%以上,幼虫僵虫率提高17.5%左右。  相似文献   
40.
森得保粉剂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是南方松林常见害虫,呈周期性暴发,一旦暴发,发生面积往往很大,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作者在2004年6月开展了喷施森得保粉剂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1试验地概况防治试验区设在江西省上犹县梅水乡水径村,该地区为丘陵山地,海拔157~235 m,高差在30~80 m之间。防治试验区面积为247 hm2,林分为马尾松纯林,胸径4~16 cm,树高4~12 m,郁闭度0·7~0·8。供试虫为马尾松毛虫第1代幼虫,多为3~4龄,虫口密度在35~480条/株,有虫株率为99·5%。2材料与方法防治药剂为乐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森得保可湿性粉剂,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