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37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01.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点云南小麦新品种的性状表现和产量构成。[方法]11个试点分别为德宏、文山、红河、临沧、玉溪、弥渡、保山、楚雄、昆明、大理、丽江,10份小麦新品种分别为云选二号、宜麦一号、7181-1、昆麦二号、楚麦23-240、凤03-321、1069、044-6、青春55、云选11-12。[结果]海拔2 400 m的丽江各品种均表现出较高产量,可作为品种产量潜力测试地。海拔基本相同的试点,产量存在较大差异。生育期、千粒重、有效穗、成穗率、穗粒数、株高等各性状与海拔均没有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常呈"W"和"V"型变化。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与海拔均不呈相关关系,各性状的极值均不在同一海拔,各海拔点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也不一致。[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小麦育种和新品种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2.
毕节地区不同海拔烤烟有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毕节地区烤烟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的含量状况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以毕节地区不同海拔烟区C3F烤烟叶为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毕节地区烤烟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总量平均为60.73μg/g,其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平均含量为43.32μg/g,高级脂肪酸平均含量为18.31μg/g;聚类分析将各种有机酸及总量共18项指标分为3类,第Ⅰ类平均海拔为1358.91 m,第Ⅱ类平均海拔为1502.57 m,其有机酸总量最高,第Ⅲ类平均海拔为1838.50 m,其高级脂肪酸含量较高。第Ⅰ类烟叶有机酸含量适中,具有优质原料的潜质。  相似文献   
203.
测定了原生长地不同的71份斑茅无性系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浓度及其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原生长地斑茅无性系间的净光合速率存在丰富的变异;原生长地海拔与斑茅无性系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浓度呈抛物线的变化关系,与蒸腾速率无显著性相关关系;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无显著相关关系,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细胞间隙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原生长地海拔的变化引起斑茅光合特性的变化,叶绿素含量、胞间CO2浓度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直接因子。  相似文献   
204.
为探索高丛类蓝莓品种在贵州不同海拔生态区的栽培适应性,选择了莱克西、南大、绿宝石、密斯蒂、珠宝、蓝雨等6个品种,分别在海拔760m、1190m、1500m和1850m等4个生态区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莱克西、绿宝石、密斯蒂和蓝雨的树高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上升-下降的趋势,南大和珠宝则是不断下降,其中珠宝下降趋势最明显,除莱克西以外的5个品种的单株产量也呈显著降低趋势;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6个品种的新枝萌发力、长势由强变弱,初花期、盛花期、果实成熟期及果实采收期均延后,果实大小也逐渐由大变小。高海拔地区的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中低海拔,可滴定酸含量则是先上升后下降。所有品种的总花青苷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绿宝石、密斯蒂、珠宝和蓝雨的氨基酸含量也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其幅度分别为24.45-31.10mg/g、26.83-39.50mg/g、19.64-29.40mg/g、23.82-35.40mg/g。珠宝和蓝雨的挥发性物质含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分别为431.28-141.7μg/g和89.54-46.2μg/g,而南大和绿宝石则相反,为256.24-303.20μg/g和123.52-221.5μg/g。  相似文献   
205.
气候过渡区的山地森林土壤有机碳对气候波动的响应敏感,探讨气候过渡区森林土壤有机碳的海拔格局,是推演区域土壤碳库时空动态的关键内容。在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气候过渡区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不同土壤类型的海拔分布格局,沿海拔采集20个土壤剖面,分析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密度的海拔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类型和深度均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影响,山地草甸土有机碳含量更高,有39.72 ± 19.14 g·kg-1,土壤有机碳主要集中在0 ~ 40 cm,深度分布表现出“表聚现象”;(2)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海拔的响应方式不一,上层土壤对海拔梯度变化响应更敏感,上层0 ~ 40 cm土壤有机碳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下层40 ~ 10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3)土壤碳密度为10.64 ± 0.72 kg·m-2,但不同海拔的土壤碳密度无显著差异。海拔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产生影响,但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海拔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变小;而海拔对土壤有机碳密度格局无显著影响,并依此估算九连山自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426 ± 0.096 Pg。  相似文献   
206.
为研究不同海拔对雪茄烟致香前体物质的影响,选取四川达州地区3个不同海拔高度种植的雪茄烟中部叶与上部叶为材料,研究分析主要致香前体物质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中部叶与上部叶多酚类物质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表现为高海拔多酚类物质含量整体上显著高于中、低海拔。色素类物质随海拔升高表现不一,叶绿素含量随海拔升高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中部叶与上部叶变化规律一致。与中、低海拔相比,高海拔上部叶有机酸总量分别增加了20.43%和29.80%,中部叶与上部叶保持一样的趋势。上、中部烟叶的总生物碱含量均随其种植海拔高度的上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上部叶和中部叶高、中、低海拔生物碱总含量分别为8.75%、7.00%及4.12%。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海拔对多酚类物质影响较大,色素次之,生物碱最小。  相似文献   
207.
海拔和采种期对党参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生态条件和采种期对党参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可以确定党参种子生产适宜生态区域和采种期。我们以海拔为主区、采收期为副区采取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海拔和采种期对党参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拔为1 920~2 200 m时党参采种量较高,当海拔2 200 m以上则不利于党参结种;低海拔区域1 922~2 000 m的果实成熟度高,成熟度受采集地生态条件影响明显。党参单株果实数、单株产种量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当海拔达到2 000 m时党参单株果实数最多,为62.77个;单株产种量最高,为2.25 g。当海拔达到2 000 m、采种期为10月15日时,党参产种量最高,为481 kg/hm2。在高海拔下采种期可以适当提前至10月5日。因此,党参种子生产适宜的海拔区域为2 000~2 200 m范围的生态区,在此海拔下10月中旬是适宜的采种期。  相似文献   
208.
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以秦岭山地"七药"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域"七药"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格局,以及不同种域宽度组的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种域宽度与海拔梯度的关系,检验其是否符合Rapoport法则。结果表明,秦岭山地"七药"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海拔1 800m;在不同海拔段,各组的物种丰富度值大小均与种域宽度正相关,即种域越宽的组资源植物种数越多;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的形成与海拔所反映的水、热条件以及物种分布的界限有关;秦岭山地"七药"植物的种域宽度和海拔梯度有较弱的正相关关系,基本支持Rapoport法则。  相似文献   
209.
为了明确不同海拔梯度对云南木薯生长及块根品质的影响,研究了800、1000、1200、1400和1600m 5个海拔梯度下木薯生长和品质指标,并采用相关、逐步回归、通径和决定程度等方法分析了海拔梯度变化对其影响。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是否有花果和氢氰酸含量;株高、主茎高、分枝数和落叶高度指标在低海拔与高海拔差异显著,且与海拔梯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海拔梯度的变化主要影响了木薯生长的落叶高度、分枝数和株高,影响值为71.1%,对块根的L(+)-抗坏血酸和氢氰酸含量也产生影响,影响值为95.6%。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块根淀粉、蛋白质、L(+)-抗坏血酸和氢氰酸含量随之增加,且与海拔梯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粗纤维含量基本不变。不同海拔梯度影响云南木薯生长及块根品质,其中对块根氢氰酸含量变异的直接影响最大。1400m海拔的木薯块根品质基本能满足生产需求,木薯栽培可以扩大到高海拔区域。  相似文献   
210.
为研究不同海拔对藜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藜麦产业发展提供依据,以陇藜1号和陇藜4号为指示品种,在海拔分别为2 912、2 730、2 151、1 980 m的临潭县城关镇、天祝县松山镇、通渭县马营镇和平川区种田乡进行了多点试验。结果表明,总体上随海拔升高,藜麦灌浆期至成熟期延长,生育期也随之延长;随着播期的推迟,藜麦生育期呈缩短趋势,产量也降低。单株重、千粒重是直接影响藜麦产量的主要性状。产量变异系数陇藜1号 < 陇藜4号,说明陇藜1号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且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