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5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219篇
基础科学   8篇
  369篇
综合类   1667篇
农作物   53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335篇
植物保护   2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4篇
  1962年   6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药用植物菘蓝的特定染色体附加到甘蓝型油菜所产生的附加系表现一定的抗病毒活性,但尚无营养成分、菜薹和菜籽产量、综合效益方面的研究。本研究以抗病毒油菜菘油1号为父本,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川A-3为母本选育出菘油2号,并对其进行油蔬两用产量、农艺性状、菜薹营养、种子品质、综合效益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菘蓝染色体特异标记的植株占48.56%,其菜薹营养丰富,维生素C和锌含量明显高于西兰花1-1-5、白花菜rB-112、红菜薹Q10005、初冬牛心甘蓝和萝卜CP4,氨基酸、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白花菜rB-112、红菜薹Q10005、初冬牛心甘蓝和萝卜CP4,与西兰花1-1-5相当。从播种到始摘薹的天数平均为117 d,菜薹产量为16 908.8 kg/hm2,较摘薹对照增产75.1%。与单纯收籽栽培相比,摘薹后末花期延迟6~10 d,株高、全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含油量都显著降低,其末花期理论生物量平均124.3 t/hm2,收获油菜籽1127.3 kg/hm2,较摘薹对照增产16.4%,较单纯收油菜籽栽培减产42.3%,油蔬两用栽培平均综合效益108 892.4元/hm2,比单纯收油菜籽栽培新增效益92 920.4 元/hm2。菘油2号油蔬两用栽培对增进人类健康和油菜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巨大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2.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了解贵州省甘蓝型油菜主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国家油菜区域试验DNA指纹鉴定使用的40对SSR引物对贵州省9个甘蓝型油菜主推品种进行多态性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试验共扩增出条带191个,其中多态性条带143个,多态性比率为75%。经聚类分析,9个油菜品种被分为A、B 2簇,其中A簇包含7个品种,B簇为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的2个品种。A簇在相似系数0.643 4处又分为A1和A2 2个亚簇,A1亚簇为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的3个品种,A2亚簇为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4个品种。[结论]同一单位选育出的品种都有更为接近的遗传背景;在该研究所用品种中,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的品种遗传基础相对较广,但黔油17与黔油29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达0.87,遗传基础较为相近。  相似文献   
83.
[目的]培育优质、高产油量、多抗的甘蓝型油菜品种.[方法]以中双11号为材料,应用化学诱导剂WP2,对诱导剂施药时期、用药浓度和处理次数进行筛选,获取最佳施药次数和浓度,诱导成功中双11A,并应用于新品种选育和杂交种生产.[结果]研究表明,化学诱导剂WP2 0.08 ~0.09 g/L浓度施药2次诱导的雄性不育系中双11A效果最好.以化学诱导的雄性不育系中双11A为母本,选育了杂交油菜新品种赣油杂8号.在2011 ~2013年度江西省区试中,该品种2年平均产量2 256.98 kg/hm2,比对照增产11.29%.2年平均产油量983.33 kg/hm2,比对照增产21.15%.含油量43.50%,硫甙含量为21.15 μmol/g,芥酸含量为0.[结论]研究选育的赣油杂8号不仅产量高,稳产性也好,含油量高,抗性强,在生产上应用推广将能促进油菜生产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84.
以小白菜(Brassica rapa chinensis)为材料,研究了复合外源活性物质对两种除草剂(草甘膦和2,4-D)药害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草甘膦和2,4-D胁迫后,小白菜叶片分别出现黄斑或卷叶现象,产量也有不同程度降低;而施用复合外源活性物质后其药害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且二者均以稀释800倍液处理(WY800)的效果最佳,谷胱甘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该结果说明该复合外源活性物质可一定程度缓解草甘膦和2,4-D在小白菜上产生的药害.  相似文献   
85.
为选育甘蓝型无花瓣黄子高油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以显性黄子油菜品系06H440为母本,与自育黑子无花瓣品系AP1进行杂交、回交和连续多代自交,不同回交世代群体隔离种植,以无花瓣和黄子性状为选择标记,采用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相结合,品质筛选和抗病鉴定相结合,选育出一系列甘蓝型无花瓣黄子油菜品系.这些品系表现出完全无花瓣、黄色种皮、品质符合低芥酸和低硫甙指标、舍油量高、抗菌核病能力较强及可作为亲本配制高产高油杂交油菜品种等多项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86.
在室内栽培条件下,观察毒死蜱(chlorpyrifos,CPF)对蔬菜上海青造成的胁迫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上海青应对毒死蜱胁迫的影响。测定结果显示:喷施91.2、182.4、273.6mg/L的毒死蜱后,短期内(2~4d)上海青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受到抑制,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有所升高,且伴随POD活性升高的还有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增加,表明毒死蜱在喷施后短期内对上海青具有一定的胁迫;高浓度外源水杨酸可缓解毒死蜱对上海青SOD和CAT的直接抑制,使SOD和CAT活性增强,但对POD活性和MDA、Pro含量无明显影响,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外源水杨酸可部分缓解毒死蜱对上海青的胁迫。  相似文献   
87.
为了解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pekinensis)COR 基因结构特征,设计1对保守简并引物,利用 RT-PCR 和普通 PCR 方法扩增 COR 基因。结果表明:获得冷诱导结球白菜 COR 基因的编码区 cDNA。该基因命名为 BpCOR,预测编码1个由142个氨基酸组成的理论分子量为14.82 kD 的蛋白。BpCOR 蛋白与十字花科其他植物 COR 蛋白高度同源,具有很高的亲水性,且预测能形成α-螺旋-环-螺旋的超二级结构。  相似文献   
88.
周志国  冯雪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2):122-125
构建启动子荧光素酶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导入甘蓝愈伤组织中,对获得的愈伤组织进行抗生素抗性筛选,再利用荧光素酶基因进行分子检测确定阳性转基因甘蓝愈伤组织;使用不同浓度的NaC1对转基因甘蓝愈伤组织进行盐胁迫处理.结果发现,不同浓度NaC1处理组的荧光素酶活性表达均有所提高.并通过网站TFSEARCH预测,建立了植物转录因子研究模型.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预测的转录因子mRNA表达量,发现在NaC1刺激下CRP和MADS表达量均升高.  相似文献   
89.
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以拟南芥GIGANTEA基因为种子序列,在甘蓝型油菜中克隆得到GI基因,命名为BnGI。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区全长为3 516bp,编码1 171个氨基酸,与白菜GI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与拟南芥GI基因同源性达87%。成熟蛋白的等电点为6.59,分子量为127.15kDa,亚细胞定位预测在细胞核定位。荧光半定量检测结果表明:BnGI基因在根、茎、顶端分生组织、叶、花等中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具有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90.
以EV1、EV2、EV3、EV4、EV5、EV66个抗旱性不同的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PEG-6000渗透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油菜幼苗的抗旱指数、根长、苗高和根冠比等性状变化,探索在大田环境条件下的苗期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EV2的抗旱指数最大,EV6的抗旱指数最小;不同浓度PEG胁迫下,各品种差异显著, EV1、EV2、和EV3的根长、苗高和根冠比较大,而EV5和EV6的表现较差。在大田油菜五叶期时,EV2的冠层覆盖面积最大,与其它品种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总生物量以EV2、EV3和EV1较大,根系干重以EV2较大,而且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与抗旱指数进行通径分析,冠层覆盖面积对抗旱性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达到0.5975。冠层覆盖面积的大小反映了早期活力的强弱,早期活力强,相应的品种抗旱指数高,抗旱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