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林业   29篇
农学   547篇
基础科学   9篇
  346篇
综合类   451篇
农作物   10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8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Intercropping or rotating of P‐efficient crop species which mobilize sparingly soluble P by their root exudates can have beneficial effects on growth and P uptake of P‐inefficient species. We aimed at studying the effect of intercropping or incorporating of crop residues of P‐efficient crops on the components of maize P‐uptake, i.e. the root‐system size and P influx (P‐uptake rate per unit root length). This was studied in 3 pot experiments in a low‐P sandy soil.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maize was intercropped with white lupine, sugar beet or oilseed rape, and with groundnut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In the third experiment, maize was grown after incorporating the crop residues of white lupine, sugar beet or oilseed rape. Maize growth and yield was strongly inhibited when intercropped with white lupine, sugar beet or oilseed rape, probably because of competition for nutrients. But with groundnut as the accompanying species, maize yield was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3, mainly because of an enhanced P influx. Crop residues of oilseed rape and sugar beet increased the yield of maize by factors 2 and 1.6, respectively, because of a 3 and 2 times higher P uptake as compared to maize grown after maize without incorporation of crop residue. The reason for the higher maize P‐uptake after oilseed rape was an 11 times higher P influx as compared to maize without crop residues, and after sugar beet residues because of an enhanced root growth and a 4 times higher P influx. Lupine residues did not improve maize growth, mainly because of a low P influx, which was even less than that of maize grown without crop residues. The soil solution P concentration and calcium acetate lactate‐extractable P (CAL P) measured in this study did not reflect the P availability as indicated by the plants (P uptake, P influx). This indicates that other mechanisms such as P mobilization in the rhizosphere by root exudates or cell‐wall component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increased P availability. These mechanisms need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32.
为探讨玉米Reid种质遗传改良效果,本研究以Reid类群重要种质J1491、J1492、J1493、J1495、J1498与PH6WC构建基础群体,通过DH技术育成DH系,经鉴定从中选取5个代表DH系6DH6、6DH7、6DH9、6DH10、6DH12作母本,以Non-Reid群5个优良自交系作父本,按NCII设计组配25个杂交组合,对DH系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和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产量杂种优势以组合6DH7×J1628最高为180.22%,组合6DH12×J1673最低为54.94%;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的有6DH7和6DH10,穗长、穗粗亦为正效应,因此认为6DH7和6DH10更具应用潜力;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的组合是6DH7×J1673。各产量性状中穗长、穗粗和秃尖长,狭义遗传率高,主要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本研究为鉴定有潜在价值的DH系及杂交种提供选择,为玉米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通过夏季填闲的方式来解决设施农业次生盐渍化在20世纪初就已被提出,但相关研究在天津黄瓜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方面还没有开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填闲作物(毛苕子、苏丹草、甜玉米和苋菜)对天津地区黄瓜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作用。结果显示,与对照土壤相比,4种填闲作物均能显著降低土壤可溶性盐分和Na^+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土壤养分和有机质的含量(P〈0.05);毛苕子、甜玉米和苋菜能显著增大土壤K^+/Na^+的比值;高种植密度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更为突出;4种填闲作物相比,毛苕子对黄瓜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效果最佳。既为改良天津黄瓜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实践参考,也为延长设施土壤使用年限,促进天津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一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4.
玉米不同耐密植品种茎秆穿刺强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以耐密抗倒性不同的品种(稀植大穗品种JK 518和JK 519、耐密抗倒品种XY335和CS 1;中等耐密品种ND 108)为材料,设5个密度处理,研究玉米茎秆的穿刺强度(RPS)的变化特点及其对群体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玉米茎秆穿刺强度随生育期递进而增强,不同耐密性品种间随种植密度变化有较大差异。茎秆基部节间的穿刺强度随群体密度增加呈线性递减。茎秆节间RPS随着节位的上升而呈二次函数递减;不同耐密性品种间RPS以抽雄-吐丝期差异明显,以穗位以下节间,尤其第3~6节间表现差异较大。玉米抽雄前茎壁增厚早、  相似文献   
35.
通过线粒体类质粒分析,表明华中农业大学发现的新雄性不育胞质WB带有S组特有的S1、S2类质粒,据此将WB确认为S组雄性不育胞质.  相似文献   
36.
通过4年的田间与室内试验,证实玉米C群中的CI亚群(cms-C)对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专化感病,而CⅡ亚群(cms-RB)和CⅢ亚群(cms-ES)则不严重感病。这表明CⅡ和 CⅢ两个亚群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37.
开花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Indeterminate1 (ID1)编码玉米Indeterminate domain (IDD)家族蛋白,是玉米开花期的重要调控因子。然而,其他玉米IDD蛋白家族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在玉米基因组中鉴定并分离了37个IDD家族基因,记作ZmIDD。表达分析发现这些ZmIDD基因在8个玉米组织中显示出多种表达模式。为进一步探讨ZmIDD基因在调控玉米开花期上的作用,检测了37个ZmIDD在172个自交系中的遗传多样性,发现35个ZmIDD基因在自交系间具有多态性,平均每个基因具有37.8个多态性位点。关联分析鉴定到包含ID1在内的7个ZmIDD基因在多个环境下与开花期性状显著关联。对Zm00001d020683基因2 kb的启动子区和600 bp编码区重测序,共鉴定到64个多态性位点。候选基因关联分析鉴定到2个启动子区的插入缺失(In/Del)位点与开花期显著关联,其中2个位点分别插入3 bp和2 bp的单倍型为一种提早开花的基因型。研究结果为玉米开花期相关基因的分离和利用研究提供了候选基因和选择靶点。  相似文献   
38.
为评价o2、o16和wx基因不同组合类型近等基因系的品质,以玉米o2、o16和wx基因不同组合类型近等基因系BC 6 F 4家系及其轮回亲本为试材,利用近红外分析仪和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对籽粒油分、淀粉、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轮回亲本CML 539相比,o2o16wx-NIL、o2o16-NIL、o2wx-NIL和o2-NIL籽粒油分含量分别提高了11.37%、8.86%、17.53%和11.95%。o2wx-NIL和o2-NIL籽粒淀粉含量分别降低了0.71%和1.00%。o16wx-NIL和wx-NIL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9.91%和10.22%,o2wx-NIL、o16wx-NIL和o16-NIL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了6.03%、6.05%和5.87%。o2o16wx-NIL,o2o16-NIL,o2wx-NIL,o16wx-NIL,o2-NIL、wx-NIL和o16-NIL氨基酸含量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其中,Lys分别增加了111.22%、109.53%、91.22%、34.40%、79.93%、29.69%和70.11%。可见,o2、o16和wx基因不同组合类型近等基因系是品质基因遗传研究和育种应用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39.
鉴定了烟属植物野生种生育期等植物学性状特性,评价了供试材料对黑胫病(0号及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为开展远缘杂交花期相遇及亲本选配提供了基础数据。在玻璃温室内,本研究针对66份烟属植物野生种的生育期等7个植物学性状的调查,检测了烟碱及钾含量,并对黑胫病(0号及1号生理小种)抗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播种到开花时间(DF)为35.00~357.00 d,平均121.67 d;种子千粒重(TSW)为0.02~0.20 g,平均0.09 g;株高(PH)为11.20~292.75 cm,平均119.19 cm;花冠长度(CL)为1.22~11.50 cm,平均3.98 cm;花冠直径(CD)0.67~7.80 cm,平均2.37 cm;最大叶长(MLL)为6.79~61.15 cm,平均25.17 cm;最大叶宽(MLW)为0.65~35.51 cm,平均11.84 cm。烟碱含量为0.03%~1.81%,平均0.34%;钾含量为0.32%~7.11%,平均3.56%。筛选到N.alata PI42334等11份资源同时抗黑胫病0及1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40.
分别对2016年采自河南省信阳市和2017年采自广东省广州市的部分鸡(从)(Termitomyces spp.)标本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基于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发现了一个中国新记录种——间型鸡(从)(T.intermedius),它可分布于南亚热带至温带南缘,比2016年在日本冲绳石垣岛发现的分布区域更靠北端.同时发现河南省温带南缘有小鸡(从)(T.microcarpus)分布,是已报道的中国鸡(从)分布区域的最北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