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3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169篇
林业   1023篇
农学   365篇
基础科学   178篇
  672篇
综合类   2311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426篇
畜牧兽医   119篇
园艺   152篇
植物保护   178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526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轮作模式对滩涂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3年的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在不施肥及施等量氮肥处理下,水旱轮作、旱旱轮作方式对苏北滩涂轻度盐渍化农田土壤脱盐、土壤有机碳、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盐分背景条件下,水旱轮作、旱旱轮作两种利用方式下土壤盐分平均分别下降30%和10%,p H分别下降3%和0,水旱轮作更有利于滨海滩涂轻度盐渍化土壤的快速脱盐及降碱。两种轮作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大团聚体(2.0 mm)含量均随耕作年限而增长,且在不施肥和施肥的情况下,水旱轮作0~1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增长分别高于旱旱轮作约83%和75%;而大团聚体含量相比旱旱轮作分别高出11%和26%。水旱轮作模式对滨海滩涂盐渍化土壤的脱盐、增碳以及结构改良上均显著好于旱旱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62.
现场试验是获得城市透水面雨水下渗特性的重要手段。为了探索和验证城市透水面集水效应的现场试验方法,并初步率定嵌草砖铺装路面的渗流特性,通过城市嵌草砖铺装路面的降雨模拟现场试验,观测试验面出口的径流过程。结果证实:1)该试验系统的降雨模拟装置可移动性好,节水显著;径流观测装置对试验区周围地貌改变微小,其灵敏度和可操作性符合试验要求。2)嵌草砖铺装路面初期产流量较小,其主要原因是高出地面的嵌草及低于地面的水坑阻挡了地表径流;试验场出口径流过程曲线有波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流场中嵌草的起伏和摆动。3)当地表充分湿润、降雨强度为1.19 mm/min时,嵌草砖铺装路面的渗流率约为0.42。  相似文献   
63.
以黄河三角洲典型盐化潮土为供试土壤,设置12.5,25.0,50.0,100 g/kg 4个梯度生物炭添加量,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添加量下生物炭对滨海盐渍土理化性质及玉米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盐渍土的电导率、速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及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不同生物炭添加量下,盐渍土的pH、碱解氮含量略有下降,但各添加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生物炭对盐渍土可交换态钠含量无显著影响。(2)添加适量生物炭(12.5,25.0,50.0 g/kg)可显著提高玉米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并降低叶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含量,从而改善玉米幼苗的生理性状;然而,较高的生物炭添加量(100 g/kg)对幼苗抗氧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造成植物体内活性氧的累积。因此,添加适量生物炭可以改善滨海盐渍土的理化性质,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生理特性,但较高用量对作物抗氧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4.
为分析20多年来常州城市热景观时空变化特征,选用4景TM/ETM+影像(1986年、1992年、2000年、2010年)为基本数据源,在RS,GIS技术以及景观分析工具的支持下,分析了常州市区热岛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6—2010年常州建成区均存在显著的热岛效应。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到2010年城市与郊区的温差达到最大,为35.3K;城市强热岛及其以上等级面积从1986年的8 580.24hm~2增加到2010年的17 725.23hm~2,相应比例从4.58%增加到9.45%,增幅达106.33%;城市热岛等级类型的景观指数分析表明,到2010年高等级的热岛斑块分布范围和强度都明显提高,两环内高等级的热岛片状分布明显。受城市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各热岛等级斑块的形状逐渐趋于复杂。从景观水平尺度变化来看,2010年热岛景观多样性最丰富,分布最均匀,同时破碎化程度也最高。研究结论可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城市新陈代谢注重分析城市物质、能量和货币的流动过程,这为探讨不同职能城市的城市代谢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为了探讨不同资源型城市的新陈代谢特点和变化规律,分别以山西省省会资源型城市太原市和传统资源型城市晋城市为例,基于太原市和晋城市2007—2014年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能值理论构建了8项反映城市新陈代谢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城市新陈代谢系统能值结构、能值使用强度、能值环境压力和新陈代谢产出效率4个方面,对太原市和晋城市2007—2014年城市新陈代谢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4年,总体上,太原市的城市新陈代谢系统能值结构优于晋城市,晋城市的能值使用强度高于太原市,晋城市的能值环境压力大于太原市,太原市的新陈代谢产出效率高于晋城市。通过对比分析后对提高太原市和晋城市的城市新陈代谢过程提出了建议,为创造性地解决山西省新陈代谢资源与生态风险问题奠定基础,进而为城市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路燕  赵博  田云峰 《农业科技管理》2021,40(2):15-17,27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分析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梳理了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新要求,即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等,并从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农业产业全链条技术支撑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改善科技创新生态等方面,提出了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农业高质量发...  相似文献   
67.
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在城市生活用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对城市生活用水量进行了分析与预测。一是对用水人口进行预测,并运用回归理论对城市生活用水量与用水人口的关系建立模型,对城市生活用水量进行了预测;二是运用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直接对生活用水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8.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和显著标志之一,首都农业发展到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新阶段,需要建立能促进其快速发展的农业标准体系。应围绕首都农业产业融合化、特色化、多功能性、国际化的特点,建立具有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的标准化体系,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9.
探明不同盐逆境水平对耐盐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旨在为沿海滩涂水稻种植和耐盐水稻高产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以'扬农稻1号'(V1)、'南粳5055'(V2)和'通海粳18-2'(V3)为试材,利用盐池设施设置O g/kg(S0)、1.5 g/kg(S1)、3 g/kg(S2)3个不同盐分水平,采用裂区试验,测定分...  相似文献   
70.
ANP方法在都市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都市型农业立足于生产、生活、生态的结合,强调城乡同步发展,强调经济、生态、社会统筹发展。在综述国内外都市型农业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网络分析法(ANP)建立都市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应用ANP方法求解问题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指标间的依存和反馈关系,并用SD软件对指标体系的ANP模型进行了快速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