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9篇
林业   21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1篇
  57篇
综合类   257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228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N-2是日本协和种苗株式会社育成的杂交一代甘蓝新品种,2001年引入淮安市种植,表现为中早熟、结球紧实、品质优良,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出口型甘蓝新品种。  相似文献   
22.
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GPIAP)因其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它在各种生物学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绿竹(Bambusa oldhamii)中获得一个GPIAP同源基因,命名为BoGPIAP,cDNA全长1 772 bp,其中包括1 35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451 aa的的蛋白。蛋白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包含1个典型的GPIAP家族保守区域(47-211)和1个CCVS结构域,在N-端和C-端分别具有1个跨膜信号肽和1个GPI锚定信号肽,属于GPIAP家族。构建BoGPIAPGFP融合的表达载体,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瞬时表达,结果显示BoCOBL::GFP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证明BoGPIAP基因编码的蛋白为膜蛋白。分别构建BoGPIAP的正义、反义表达载体并转化烟草(Nicotiana tabacum)。PCR检测结果表明,BoGPIAP已转入烟草。与野生型相比,转反义基因植株细弱,纤维细胞壁明显变薄;而转正义基因植株粗壮,纤维细胞壁明显变厚。表明BoGPIAP可能对竹子纤维细胞壁的发育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3.
本文采用Ohshima的方法,以尿中N-亚硝基脯氨酸(NPRO)量为指标,研究了余甘子果汁阻断人体内N-亚硝基化合物(NNC)的合成。12名志愿者摄入L-脯氨酸500 mg和硝酸钠300 mg后,尿中NPRO的量平均为75.10 nmol,而当摄入上述两种药物的同时,分别给予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和余甘子果汁后,尿中NPRO的含量则分别降为41.08 nmol和20.79nmol,且后者此本底值(25.55 nmol)还低。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摄入含抗坏血酸75mg的余甘子果汁13ml,即能完全阻断500mg L-脯氨酸和300mg硝酸钠在人体内所引起的NPRO的合成。同时也证明,余甘子果汁能有效地阻断人体内NNC的合成。  相似文献   
24.
N-糖基化对病毒的感染与增殖均具有重要作用,与PCV2复制相关的Rep蛋白含有三个N-糖基化位点。为了分析PCV2Rep蛋白N-糖基化位点突变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本试验构建了三个双拷贝突变体感染性克隆2M23、2M256、2M286,并成功拯救病毒。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的拯救效果,TCID50测定病毒的感染力,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病毒的载量。结果显示,PCV2Rep蛋白的23~25aa、256~258aa N-糖基化位点突变后降低病毒的复制能力,而286~288aa突变后增强病毒的复制能力,为进一步阐明PCV2的复制及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植物育性与生殖发育不仅与植物繁衍后代息息相关,也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的遗传基础。探究作物生殖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是植物发育研究的重要科学内容,也是农作物杂交育种的重要需求。蛋白质修饰是重要的翻译后调控方式,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过程。近年来,植物育性调控和生殖发育的分子网络调控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尚未系统总结蛋白质修饰在该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为此,本文总结了磷酸化、泛素化、SUMO化和糖基化等多种蛋白修饰类型在植物育性调控和生殖发育阶段的调控作用,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26.
在预试验基础上,选用5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N-氨甲酰谷氨酸混悬液经口服灌药的剂量分别为1/2 LD50(每千克体重2500 mg)作为高剂量组经口灌服染毒,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灌服剂量分别为1/4 LD50(每千克体重1 250 mg)、1/8 LD50(每千克体重625 mg),另设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与无菌水阴性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采用30 h两次给药法,于第2次给药后6 h取材、制片,在油镜下观察微核,计算微核率。试验结果表明:N-氨甲酰谷氨酸对小鼠骨髓细胞的微核率无显著影响,表明N-氨甲酰谷氨酸无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27.
根据GenBank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点突变的方法对其进行单点、两点和3点突变,成功获得含单点、两点和3点的突变体。设计引物扩增突变体的ORF1片段,将目的片段分别经KpnI和XbaI双酶切进而将其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成功构建PCV2-pVAX1-Rep真核表达载体。此重组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PCV2 ORF1编码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通过N-乙酰L-半胱氨酸(NAC)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索脑梗死病理过程及药物治疗途径。NAC预处理21d,利用栓线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造模后24h进行神经症状评分,TTC染色,检测血浆MDA、GSH含量,观察大脑皮质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显示,通过神经症状评分和TTC染色判定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实验模型建立成功。与对照组相比,NAC预处理组(100mg·kg^-1)大鼠血浆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NAC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及Bax/Bcl-2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NAC通过改善氧化应激状态,调控凋亡蛋白Bcl-2、Bax表达,从而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9.
以长白猪精液为材料,采用经典的纯化方法获得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EC 3.3.1.52,NAGase)的2种同工酶,命名为:NAGaseⅠ和NAGaseⅡ。其中NAGaseⅡ的比活力为358.21U/mg,纯化倍数为6.37倍。以海藻糖、D-甘露糖、蔗糖、葡萄糖为效应物,研究其对该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浓度范围内,海藻糖对酶活力基本没有影响;D-甘露糖、蔗糖、葡萄糖对该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D-甘露糖对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非竞争型,抑制常数KI为11.94mmo/L;蔗糖对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竞争型,抑制常数KI为0.56mmol/L;葡萄糖对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混合型,抑制常数KI和KIS分别为0.35mol/L和64.29mmol/L。  相似文献   
30.
动物的肠道完整性在营养、代谢和机体内环境稳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机体抵御内源性和外源性有害物质的第一道屏障.肠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是保障肠道功能的生理基础,肠上皮受损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降低生产性能和影响动物的健康.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L-半胱氨酸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前体物质,NAC的生理功能和应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维持细胞内的GSH水平有关.饲粮中添加NAC可以缓解脂多糖应激引起的肠黏膜损伤、乙酸刺激引起的结肠炎及改善小肠吸收功能,这些与NAC促进表皮生长因子的生成、抗黏膜细胞凋亡和促进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有关.本文就NAC对猪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