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1篇
农学   88篇
  7篇
综合类   107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小麦D~2型胞质光敏雄性不育器官同源异型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  张爱民  国凤利  郭小丽  聂秀玲 《中国农业科学》2001,34(3):240-243,T001,T002
 研究证明,在晚春播条件下,北京地区晚春播长日照条件可以诱导具有Ae.crassa细胞质(属D2型细胞质)的小麦品种农林26表现雄性不育,用16个小麦品种与农林26杂交,F1晚春播,有6个组合表现近乎完全的雄性不育。应用光镜及扫描电镜系统地观察了这种小麦D2型光敏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CMS)雄蕊发育的形态及细胞结构,表明这种光敏雄性不育系在长日下表现为雄蕊向雌蕊的同源异型转变,其内部结构变化不同于其它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结果还证明产生雄性不育的光敏感期为小花分化期;同源异型转变发生在雄蕊原基发育时期。认为应结合分子生物学深入研究其机制,为两系杂种小麦用于生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2.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展望(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国内外油菜杂种优势研究的历史,作者将其划分为探索、准备和应用三个阶段.对当前国内外利用油菜杂种优势的主要途径,如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自交不亲和系杂种以及生态型雄性不育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基于对历史与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今后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趋势,即把优质育种、杂优育种和抗病虫育种紧密结合起来;以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为重点,多种利用途径相结合;同时预计生物技术在油菜杂种优势研究上将有较快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3.
种子性状及其遗传效应的鉴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谷类作物种子的不同部分,在遗传学上互有不同,可归纳为:(1)种皮和果皮,母体组织,具2N染色体数;(2)胚,子代组织,具2N染色体数;(3)胚乳,子代组织,具3N染色体数。本文讨论了上述差异与种子性状遗传研究的关系,并对在胚和胚乳性状上可能存在的母体效应、细胞质效应和核基因效应,提出了相应的遗传学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4.
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2A、保持系陕2B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波里马A、保持系波里B,进行核质置换,再与3个不同品质的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不育核质效应对杂种F1的影响,比较陕2A和波里马A核质效应的异同。结果表明:杂种F1的农艺性状是由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的,而以加性效应为主;雄性不育的核质效果对杂种F1有重要影响;雄性不育细胞核的遗传效应极显著地大于细胞质;陕2A的细胞核和核质遗传效应极显著地优于波里马A,细胞质遗传效应在一些农艺性状上也显著优于波里马A  相似文献   
165.
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种一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夜公(Y)、饶平野生稻(CW)、野败(WA)三种雄性不育细胞质的6964A、二九矮4A和珍汕97A分别与恢复系T45配制9个组合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在相同细胞核背景下比较雄性不育细胞质对F1(杂种一代)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雄性不育细胞质对F1单株有效穗、穗长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夜公和饶平野生稻两种细胞质明显地优于野败,但受不育系及核质互作所制约。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有效穗、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对单株产量有显著的直接作用。因此,在选育优良细胞质的同时,必须选育分蘖强、穗数多、可恢性好的大穗不育系,才较易配制强优组合。本文还讨论了夜公和饶平野生稻细胞质的利用以及不育系的可恢性问题,指出同质异核不育系的可恢性可能有本质差异,是水稻三系育种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6.
玉米异细胞质MO_(17)雄性不育系籽粒产量的配合力无显著差异,雄性不育的MO_(17)与可育MO_(17)的配合力也无显著差异。直观看,穗长等农艺性状的表现也基本一致。因此,在玉米杂种优势利用中,可用异细胞质MO_(17)雄性不育系组配同一个杂交种,不会因利用单一的雄性不育细胞质而带来潜在性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7.
哈克尼西棉雄性不育胞质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哈克尼西棉(G.harknessii)胞质陆地棉(G.hirsutum)雄性不育三系中A×R、B×R、R×B的16种基因型48个组合和A×R,B×R的15种基因型30个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哈克尼西棉胞质对杂种基因型的产量、产量组成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哈克尼西棉胞质对产量、产量组成影响较大,对纤维品质影响较小;胞质对产量、产量组成的影响与核基因型密切相关,研究的31神基因型中大多数在产量、产量组成上没有表现显著影响,只有少数基因型表现显著的负效应;导致某些基因型产生负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每铃不孕子数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8.
以玉米T、S、C群及新选育的YⅡ-1不育系为材料,用这4类群不育胞质线粒体DNA,经4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长距凝胶分离酶切片段获得高分辨率的清晰谱带。再以5种线粒体特异的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与酶切条带杂交,结果表明:T、S、C群表现较多差异的杂交带型,持有明显的多态性,YⅡ-1型杂交带与T、S群区别明显,与C群有少量差异。  相似文献   
169.
利用2个K型不育系与不同K型恢复系组配测交组合,研究了不同不育系的易恢性及其遗传机理,恢复系在年份间恢复度的稳定性以及播期、播量对育性恢复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2个K型不育系易恢性有明显差异,其易恢性受2对主基因和微效多基因共同控制,不育系易恢性与恢复系恢复力差异的机理是相同的。大多数K型杂交组合的恢复度在不同年份间有较大差异,但恢复度高的组合稳定性较好,异常年份鉴定恢复系的恢复力是最有效的。播期对恢复度的影响较大,播量影响较小。抽穗至开花期间的异常高温是恢复度不稳定的主要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170.
玉米小斑病菌三个生理小种生物学特性比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小斑病菌T、C、O三个小种及其毒素,在玉米同核异质自交系寄主上的反应、毒素产量,在不同培养基上与不同温度下菌落的生长速度、孢子形态、发芽方式、孢子萌发速度及产孢量的试验结果表明:T小种在T细胞质上、C小种在C细胞质上接种发病以及毒素致病都表现了较其它细胞质敏感,毒素的生成量T小种和C小种远比O小种为多,其它生物学特性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