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3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604篇
林业   33篇
农学   1800篇
基础科学   178篇
  897篇
综合类   3594篇
农作物   1394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6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552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560篇
  2010年   448篇
  2009年   522篇
  2008年   533篇
  2007年   512篇
  2006年   465篇
  2005年   433篇
  2004年   323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8 毫秒
71.
水稻谷粒的挤压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谷粒的损伤与破碎除与其所受内、外力的作用有关,还与其本身的力学性能有关。通过对水稻谷粒的挤压力学试验,测得了其力-位移曲线,分析了水稻谷粒的挤压破碎过程。破坏力和破坏能是水稻谷粒力学特性的两个重要指标。试验研究了稻谷的品种、成熟程度、后熟作用和谷壳对水稻谷粒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有壳、无壳谷粒的破坏力与破坏能,分析了谷壳对谷粒力-位移曲线及刚度的影响。指出谷壳在降低谷粒收获、加工、储运中的损伤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大米外观品质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开发了一套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稻谷品质检测系统,采用灰度变换、自动阈值分割、区域标记等方法从采集的稻米群体图像中提取单体米粒图像,对单体米粒的裂纹、垩白特征进行了统计和检测方法研究。提取了米粒的面积、周长等10个特征参数作为整精米检测特征,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判别整精米的优化阈值。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裂纹米粒识别的准确率为96.41%;垩白米粒识别的准确率为94.79%;整精米识别的准确率为96.20%。  相似文献   
73.
超级稻联合收获机具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公顷产量10500kg超级杂交稻已经问世.超级杂交稻与现有水稻的特性差别很大,现有推广使用的联合收割机都不适应超级稻的收获,且穗头上方有大量直立叶片.半喂人机型根本无法适应,因此有必要尽早研究开发新型的联合收割机.以适应即将大面积推广的超级稻的收获。  相似文献   
74.
水稻糊化温度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75.
以原产温带的日本晴三粳稻品种和原产热带的IR8两籼稻品种为材料,观察了16—30℃恒温对其生长和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各个品种的植株均随温度升高而增高;但两类品种的株高感温指数有差异,IR8两品种的较低,日本晴三品种的较高。IR8两品种在30℃下分蘖数最大,日本晴三品种则是在25℃下,较有利于它们的分蘖。IR8两品种的CGR和NAR,以30℃下最大,日本晴三品种则以25℃下的最大,干物质生产量亦呈此趋势。所有供试品种都是在25℃下出叶最少,出叶间隔天数则以在20℃下为最快。  相似文献   
76.
阐述了武汉市新洲区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的重要意义、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7.
以早籼稻辐501种子为材料,探讨福戈、阿克泰和康宽3种药剂浸种处理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福戈和阿克泰对苗高、根长和地上部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高浓度的福戈和阿克泰、康宽对苗高、根长和地上部重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种农药对叶宽、茎粗和根数的作用不显著;低浓度的福戈和康宽处理的地下部重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8.
生物炭表面水溶活性分子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耐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炭是一种可以改良土壤、增强作物产量和提升作物品质的新型农林废弃物再利用材料。本研究通过振荡方式制备生物炭浸提液,利用水培系统培养水稻幼苗,以20%PEG6000、300 mmol/L和500 mmol/L甘露醇模拟干旱胁迫,研究生物炭表面水溶活性分子对水稻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生物炭浸提液可有效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缓解叶绿素含量、鲜重及存活率的降低,同时可以降低体内的活性氧积累等。实时定量RT-PCR检测表明生物炭浸提液促进干旱胁迫响应标志基因的表达量。研究结果说明生物炭浸提液可以提高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的抗氧化能力,进一步提高水稻幼苗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9.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2013,36(12):2453-2468
Abstract

The top three leav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biomass production and grain yield of rice (Oryza sativa L.) crop since the three leaves not only assimilate majority of carbon for grain filling during ripening phase, but also provide large proportion of remobilized‐nitrogen (N) for grain development during their senescenc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a) compare senescence of the top three leaves and (b) compare the changes in N, chlorophyll, and 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Rubisco) contents of the top three leaves after their full expansion in field‐grown rice plants. When the basis of comparison among the top three leaves was plant age in terms of days after transplanting (DAT), senescence generally started earliest in ?3rd leaf, intermediate in ?2nd leaf, and latest in flag leaf. If the basis of comparison among the top three leaves was leaf age in terms of days after full leaf expansion (DAFE), it was not clear which leaf senesced earlier. Senescence rate was generally greatest in flag leaf, intermediate in ?2nd leaf, and smallest in ?3rd leaf. 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content declined earlier, and at a faster rate than N and chlorophyll contents during the senescence of all top three leaves.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N and chlorophyll contents. 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content correlated with N content better than with chlorophyll content. The suitability of N, chlorophyll, and Rubisco contents for quantifying the leaf senescence of field‐grown rice plant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0.
郭金耀  杨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691-18692
[目的]分析盐藻DNA对水稻幼苗在低盐中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刚萌发的水稻幼苗根系浸入5 mg/L盐藻DNA溶液中培养2d,以蒸馏水培养为对照,处理后的水稻幼苗栽于含有氯化钠3 g/L的MS培养液中培养,分析盐藻DNA对水稻幼苗在低盐中生长的影响。[结果]水稻幼苗用5 mg/L盐藻DNA处理后,在含氯化钠3 g/L的MS培养液中培养15 d,其平均株重为150.7 mg,比对照增加了10.3%;平均株高为15.28 cm,比对照增加了6.1%;平均存活率为45.0%,比对照增加了125.0%;平均根数为7.15条,比对照减少了2.8%;平均根长为3.83 cm,比对照缩短了8.4%。说明盐藻DNA提高了水稻幼苗的耐盐适应性。[结论]盐藻DNA可提高水稻的耐盐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