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14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22篇
  139篇
综合类   139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91.
宁夏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茜  孙兆军  秦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08-10811
对宁夏盐碱地改良利用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采取的方法包括工程措施,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措施,主要内容有:排水洗盐、平整土地、投入改良剂、耐盐植物研究等。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区今后盐碱地改良研究工作的重点领域和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92.
盐碱地种植耐盐植物的脱盐效果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宁夏银北盐碱地上种植耐盐植物红豆草、苜蓿、聚合草、小冠花、苇状羊茅的结果表明 ,种植耐盐植物具有明显的脱盐作用 ,可使盐碱地 0~ 2 0 cm、0~ 1 0 0 cm土层平均土壤脱盐率分别达 31 .1 %和 1 9.1 % ,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有所增加 ,直接经济效益分别为 2 4 6 1 6 .4、1 2 0 6 6 .0、74 73.0、72 0 9.0、2 80 0 .2元 / hm2 ,利用耐盐植物发展养殖业的增值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393.
耐盐性不同的6个甜菜品种(系)幼苗在氯化钠浓度为280 mmol/L的营养液中生长16d,对一些生长指标、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A)活性做了分析测定。结果:在氯化钠胁迫下,品种甜七和品系P4、P9、P10、P11、P25幼苗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叶面积缩小,叶片增厚,叶片NRA活性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却没有降低。与品种甜七和品系P4、P9比较,品系P10、P11、P25幼苗干物质积累量减少较低,幼苗的相对生长量高,盐害指数较低,叶面积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都较大,叶片较薄,叶片NRA降低量较小,说明品系P10、P11、P25耐盐性较强。  相似文献   
394.
为揭示盐渍化草地根际效应及其对降水改变和氮添加的响应,对增水、减水和氮添加及其交互处理下晋北盐渍化草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减水及减水+氮添加显著提高了土壤交换性Na+含量,氮添加提高了非根际土壤208.1%的硝态氮和105.3%的无机氮含量(P<0.05);增减降水与氮添加交互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均无显著影响;根际土壤pH值比非根际低0.25个单位,铵态氮、硝态氮、有机酸、氨基酸、全碳和全氮含量分别比非根际高412.0%,81.4%,37.5%,22.4%,37.3%和43.6%(P<0.05);主成分分析发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对水、氮交互处理的响应具有明显差异。表明盐渍化草地植物具有较强的根际效应,但其对增加降水及水、氮交互的响应不敏感,结果可为预测未来降水变化和大气氮沉降增加情境下盐渍化草地根际效应和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5.
咸敬甜  陈小兵  王上  张晓龙  徐刚 《土壤》2023,55(3):474-486
盐渍土大约占据全球土地面积的3%,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后备土地资源。然而,盐胁迫不仅降低土壤水的渗透势、产生离子毒害作用,而且抑制植物营养的均衡吸收,对植物大量营养元素磷(P)的影响尤为严重,使其有效性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因此,尽管有效磷缺乏是各土壤类型广泛存在的问题,但盐渍土中磷有效性低的问题更加突出。且盐分和有效磷缺乏是两种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尤其对于钙质土壤,植物经常同时暴露在这两种胁迫下,但现阶段关于盐分与磷素的作用效应没有清晰地界定和系统的总结。因此,本文开展以下研究:首先汇总了盐分降低磷有效性的作用机制,其后综述了盐分与磷素的相互、综合、交互作用效应,最后总结了目前盐渍土磷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盐渍土非生物胁迫的减轻、磷元素的优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96.
辨明盐渍土原核生物群落特征及潜在功能对盐渍化程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对理解盐渍土壤元素循环与植物互馈效应、构建良性循环农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套灌区不同盐渍化程度的农田和荒地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与原核生物高通量测序方法,探究盐渍化土壤中原核生物的群落组成特征、环境驱动要素及其潜在功能。结果表明,农田土壤盐渍化程度显著低于荒地,其原核生物多样性更高,特别是富集了大量农田特有的ASV(扩增子序列变体,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原核生物的群落组成在农田和荒地间差异最大,并主要受到土壤电导率(EC)、pH和有机质(SOM)等环境因子的驱动。基于群落组成和功能预测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盐渍化农田中具有较高丰度的氮循环相关微生物以及潜在的植物促生菌,如亚硝化球菌(Nitrososphaeraceae)、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smonadaceae)、诺卡氏菌(Nocardioidaceae)和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daceae)等;而盐渍化荒地富集了以盐杆菌(Halobacterota)为代表的古菌和具有烃类化合物分解功能的原核生物类群。本研究对于明晰北方灌区盐渍土原核生物群落特征与土壤微环境的互馈关系、揭示土壤养分周转对提升土壤-植物-微生物跨域有益协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7.
以陇藜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根管土柱栽培试验,设置轻度(S1,3g/kg)、中度(S2,5g/kg)和重度盐碱胁迫(S3,7g/kg)以及土壤调理剂聚丙烯酰胺(PAM)施用深度0~10(PAM0)、10~20(PAM10)、20~30(PAM20)和0~30cm(PAM30)的完全随机试验组合,以土壤中不加盐碱和PAM为对照组(S0),共计13个处理组合,研究PAM施用深度对不同盐碱胁迫条件下藜麦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处理和PAM施用深度处理均会对藜麦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造成显著影响:在合理施用PAM的前提下,与对照相比,轻度盐胁迫反而更有利于藜麦的生长,甚至中度盐胁迫下藜麦生长也没受到显著影响,表明藜麦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当盐碱胁迫达到重度(S3)时,虽然不同PAM施用浓度对藜麦生长有一定影响,但与对照相比,盐碱胁迫均显著抑制了藜麦地上部的生长;不同盐碱胁迫条件下不同PAM施用方式对藜麦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均表现为PAM0处理的效果最佳。隶属函数结果表明,不同处...  相似文献   
398.
王玉祥  汪鹏  李姣  李倩  张博 《草地学报》2022,30(11):2996-3008
试验以‘Redhybrid’,‘Salina’,‘86PK1280-007’,‘Ladino’,‘Orbit’”和‘08-2’等三叶草(Trifolium L.)为材料,设置三个不同EC(Electrical Conductivity)值处理(2.5,5.0,7.5dS·m–1),以营养液作为对照(EC=1.2dS·m-1),通过研究盐水浇灌对三叶草生长,光合效率和叶绿素荧光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三叶草耐盐性评价、耐盐品种选育及其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着EC值的增加,三叶草的GI,PH,LA,FW,SPAD,PI,Fv/Fo,Pn,Tr和WUE均是先升后降的趋势,NB,DW,DR,Ci和Gs是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GI,PH,LA,FW,SPAD,Pn和Tr的值均是在EC2.5时最高,PI,Fv/Fo和WUE的值则是在EC5.0时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DR,LA,SPAD,WUE和Ci可作为三叶草的耐盐性鉴定的关键指标。隶属函数值表明,六个材料的耐盐性顺序为:Ladino>08-2>86PK1280-007>Redhybrid>Orbit>Salina。  相似文献   
399.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工作,但目前盐碱区淡水资源日益短缺严重制约了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如何在水资源约束下,优化统筹土壤水肥盐动态调控是当前盐碱地可持续利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近年来,大量研究利用有机培肥、耕作、节水灌溉、田间覆盖、咸水利用等农艺措施,在盐碱地建立“控盐、保肥、保水”的肥沃耕作层,显著改变了水肥盐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的运移过程,实现了盐碱地质量和产能快速提升,上述内容也日益成为盐碱地改良利用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系统总结了盐碱地改良和肥沃耕层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盐碱地肥沃耕层构建下土壤水肥盐综合调控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协同关系等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盐碱地可持续改良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