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9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5篇
  19篇
综合类   22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比较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和生长期之间丹参水溶性成分含量的差异,揭示4种丹参有效成分的最佳栽培土壤水分条件和采收期,采用盆栽法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设置土壤水分含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θf)的35%、55%、75%,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丹参的生长指标和4种水溶性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丹参株高和叶长随土壤水分增加而逐渐升高。②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含量均在6月底达到最大值,9月进入第2峰值。③9月之前,丹参素在55% θf下含量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处理(P<0.01);丹酚酸B含量在75% θf下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处理(P<0.01);9月之后则均在35% θf下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处理(P<0.01);整个检测期内,咖啡酸在55% θf、迷迭香酸在75% θf下含量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处理(P<0.01)。综上,6月底是获得丹参水溶性成分的最佳采收期,土壤适度干旱利于丹参根部丹参素和咖啡酸合成,土壤湿润利于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合成,4种有效成分对水分的需求量表现为:丹参素<咖啡酸<丹酚酸B<迷迭香酸。研究为宁夏等干旱地区丹参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上海地区引种栽培的鼠尾草精油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上海地区引种栽培的一年生和三年生的鼠尾草植物不同季节(夏季-8月,秋季-10月,冬季-1月,春季-4月)的叶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并且用GC和GC/MS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年生和三年生鼠尾草精油成分和含量在不同的季节有很大的变化,精油的主要成分是侧柏酮(29.53%~49.70%),其次是樟脑(11.70%~22.72%),1,8桉叶油素(3.39%~12.08%),绿花白千层醇(4.09%~11.49%),蒎烯(0.95%~11.19%),β石竹烯(2.76%~10.58%),龙脑(1.79%~9.86%)和β芹子烯(2.94%~7. 39%).一年生和三年生鼠尾草精油含有率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八月达最高,三年生鼠尾草精油含量要高于一年生鼠尾草.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种子黏液对一串红种子基本性状和萌发的影响,为一串红种苗生产提供支持。【方法】以一串红‘奥运圣火’有黏液和无黏液种子为材料,研究了黏液对种子基本物理性状、吸水和失水特性、粘土能力、萌发特性和植株主要观赏性状的影响。【结果】吸水后,一串红有黏液种子的平均长度、宽度、厚度和质量均显著增大,而无黏液种子仅平均长度和宽度显著增大。黏液可以增强一串红种子的粘土能力,粘土后有黏液干种子的平均质量是无黏液干种子的9.3倍。与无黏液种子相比,黏液可以促进一串红种子吸收大量水分,减缓种子水分散失。黏液种子在吸水100min时可以达到饱和状态,吸收的水分是自身质量的6.81倍,在室温条件下经过36h脱水才能达到质量恒定;无黏液种子在吸水60min时可达到饱和状态,吸收的水分是自身质量的0.59倍,经3h脱水即可达到质量恒定。一串红有黏液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苗长均显著高于无黏液种子,发芽持续时间显著短于无黏液种子。种子黏液对一串红主要观赏性状无显著影响。【结论】黏液对一串红种子萌发特性有明显影响,有利于一串红种子的萌发和成苗。  相似文献   
44.
混种3种观赏植物对白三叶铅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铅污染条件下对白三叶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通过盆栽和小区试验,将一串红、翠菊、德国鸢尾分别与白三叶混种,研究不同混种方式对白三叶生物量及铅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三叶单种相比,混种德国鸢尾提高了白三叶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混种一串红、翠菊则降低了白三叶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就混种系统而言,各个混种处理的植物总生物量均介于混种的2种植物单种之间。混种一串红、翠菊、德国鸢尾均提高了白三叶地上部分铅含量,盆栽试验分别较白三叶单种提高了11.39%,17.88%,42.18%;小区试验分别较白三叶单种提高了2.64%,13.22%,23.94%。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地上部分铅积累总量高于各自单种,其余混种处理均介于混种的2种植物单种之间。小区试验中,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单位面积地上部分铅积累总量最高,达242.777mg/m2,较白三叶单种提高了371.83%,较德国鸢尾单种提高了8.38%;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土壤重金属铅去除率最高,达15.11%,比白三叶单种提高了326.84%,比德国鸢尾单种提高了10.70%。因此,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铅提取效果表现最好,能够用于铅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在陕西省不同生态区中,温湿度、降雨、日照时数等主要气候因子对丹参主要药效成分积累的影响,并对丹参2类主要药效成分积累水平与生境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科学拓展丹参适宜种植区和中药材"成分定向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相同种源的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种苗于同时期按照统一的人工管理要求,栽植于陕西省3种典型气候区和1个过渡气候带的22个试验区中,通过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平台和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获取各试验区的主要气候因子信息,各试验点选取直径0.3~0.6cm的干燥丹参根条,采用RP-HPLC指纹图谱技术检测丹参主要药效成分,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丹参根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总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积累水平、差异规律及其与生境主要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丹参根中的酚酸类成分相对含量由南至北基本表现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而酮类成分则随纬度升高显著降低。总酚酸类与总丹参酮类含量的比值为8.44~25.64,具有北高南低的特点;陕北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的总酚酸类与总丹参酮类含量的比值偏高,表现为酚酸高而酮低,其中榆林的总酚酸含量是总丹参酮含量的25.64倍;陕西南部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二者比值高于关中地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和商洛地区暖温带湿润气候区,酚酸类和酮类含量水平均相对较高。丹参根中总丹参酮的积累水平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较强,强弱顺序为年均相对湿度年均0~20cm地温年均水汽压年累积日照时数年均温度年均昼夜温差年活动积温年均风速。【结论】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更有利于丹参酮类物质代谢的积累;丹参酚酸类成分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未表现出规律性,气候因子对酚酸类成分的调控机制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46.
【目的】优化丹参多糖提取的柔化工艺参数,并分析其抗氧化活性,为丹参多糖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液料比(A)、浸提温度(B)、浸提时间(C)为自变量,以丹参多糖提取率(Y)为响应值,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丹参多糖提取工艺,同时测定丹参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建立的丹参多糖提取二次多项回归方程为:Y=1.94-0.041A-0.056B+0.022C-0.046AB+0.13AC-0.03BC-0.24A2-0.75B2-0.44C2,其中浸提温度与浸提时间的交互作用对丹参多糖提取率影响显著(P<0.05)。丹参多糖提取的最佳柔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5∶1(mL/g)、浸提温度75℃、浸提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1.94%,与预测值1.97%接近。丹参多糖对羟基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能力,且随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丹参多糖质量浓度为4.5 mg/mL的清除率最高,为42%。【结论】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的提取柔化工艺参数准确可靠,可用于丹参多糖提取;丹参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可作为食品及医药行业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丹龙醒脑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海马区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1、Notch2及Hes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龙醒脑方小剂量组(丹小组7.4 g/kg)、大剂量组(丹大组14.8 g/kg),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再灌注7 d取缺血侧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区Notch1、Notch2及Hes1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Notch1、Notch2及Hes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小组、丹大组Notch1、Notch2及Hes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丹龙醒脑方能通过上调海马区Notch1、Notch2及Hes1蛋白表达水平,调节Notch信号转导通路,这可能是其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加味丹参饮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乳鼠心肌细胞p38 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保护心肌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0只SD乳鼠的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H/R模型并随机分为H/R组、SB203580(p38MAPK阻断剂组)、加味丹参饮含药血清组,正常心肌细胞组作为对照组。采用T淋巴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心肌细胞,罗丹明B(Rhodamine B)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MTT比色法检测含药血清对乳鼠心肌细胞的毒性,Western-blot法检测MKK3(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3)、MKK6(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6)、p38MAPK、phospho-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血清对照组比较,H/R组MKK3、MKK6的蛋白表达增多,p38MAPK通路阻断剂SB203580和加味丹参饮均不能减少其表达;p38MAPK、phospho-p38MAPK在H/R时表达均增加(P<0.01),而SB203580和加味丹参饮含药血清均能减少其表达(P<0.01)。结论 加味丹参饮含药血清预处理可通过抑制缺氧,复氧心肌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抑制p38MAPK表达及其磷酸化,减轻心肌细胞损伤,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侯楠  李艾莲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6):134-139
通过研究直立型丹参和匍匐型丹参光合特性,为其合理栽培和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2种株型丹参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曲线及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1)匍匐型丹参光合符合典型喜阳植物的特点,光饱和点(LSP)高于直立型丹参,具有宽泛的光强适应性。(2)2种株型丹参均有光合午休的现象,类型为非气孔限制型。(3)环境因素的变化如温度、湿度等对匍匐型丹参光合参数的影响大于直立型丹参,直立型丹参表现出相对强的环境适应性。(4)合理的栽培条件下,匍匐型丹参的产量优于直立型丹参,增产约55%。匍匐型丹参可以作为进一步选育优良品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50.
杂交育种是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方法,能快速整合多品种的优良性状。杂交育种依然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育种方法。目前,中国一串红种子还需大量进口,引种后部分品种对国内气候的不适应,因此选育适宜国内气候特点、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一串红新品种已迫在眉睫。为此,笔者分析并研究了一串红开花习性、柱头最佳授粉期、最佳授粉时间、正反交杂交组合4个因素对一串红杂交结实率的影响,以期为一串红的杂交育种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提高杂交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