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林业   15篇
农学   638篇
基础科学   35篇
  199篇
综合类   1117篇
农作物   2348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刘安芳  朱庆  阳泽平 《畜禽业》2006,(10):18-19
本试验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鸭500只,随机分为10个组(9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50只肉仔鸭。试验组采用二因素、每个因素三个水平的完全随机设计,即在饲粮中添加3%、6%、和9%的大豆油,每个比例分别添饲1周、2周、3周,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大豆油的用量和时间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之间以及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肉鸭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有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之间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大豆油的比例、时期及比例与添饲时的互作对肉鸭的日增重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而以添加6%的比例添饲两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2.
密度对不同类型大豆叶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密植品种垦丰16和普通品种绥农14为材料,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小区试验,研究密度对不同耐密性大豆叶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密植品种垦丰16产量高于普通品种绥农14,特别是在高密度条件下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垦丰16随着密度增加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速度较绥农14慢;在栽培密度变化时叶柄长度变化没有绥农14明显,在高密度条件下冠层更加疏朗,有利于群体通风透光;绥农14随着密度增大,叶色值的峰值提前,而垦丰16的叶色值出现时期没有明显变化,且生育后期耐密品种的叶色值高于普通品种,可见叶色值峰值变化小,后期叶片持绿性强是耐密植品种的一个重要特性;垦丰16的叶形指数在3种密度条件下都高于绥农14,更有利于通风透光。从3种密度条件下产量、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色值、叶形指数和叶柄长度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垦丰16更适于密植栽培。  相似文献   
73.
大豆育种进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内外大豆的生产现状、大豆育种常用方法及优缺点、未来发展方向及前景展望的分析,指出今后我国大豆育种目标是主攻单产,兼顾高蛋白和高油,同时选取具有更广适应性、更高抗病虫性的品种。同时要广泛引入国外优异资源,采用常规鉴定技术和生物技术挖掘资源的遗传潜力,为育种提供优秀的亲本和优良基因;在育种方法上应采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和识别优异的变异个体,变传统育种为现代育种,使大豆品种在培育方面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4.
为了评价大豆新品系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旱性,2021年对20个大豆新品系在银川、张掖和庆阳3个生态区进行多点联合鉴定,分析其在不同环境下的生育期、产量、品质及抗旱性。结果表明,20个大豆新品系在庆阳试点均表现早熟,而在银川试点相对晚熟。折合产量在银川试点最高(4 284.69 kg/hm2),在庆阳试点最低(1 871.01 kg/hm2)。庆阳试点的蛋白质含量最高(405.0 g/kg),张掖试点的粗脂肪含量最高(208.3 g/kg)。其中,6个品系在成株期表现为极强或强抗旱性,加权抗旱系数与籽粒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γ=0.612 9,P=0.003 1),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呈负相关。综合分析,陇豆655-2和陇豆609在不同生态区适应性和丰产性均好,但抗旱性较差,适合在灌区种植。  相似文献   
75.
在增强紫外线辐射条件下,研究喷施芦荟蒽醌类物质对大豆叶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旨在探究增强UV-B辐射条件下芦荟蒽醌物质对植物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增强UV-B辐射条件下,大豆株高降低、叶面积明显减小、光合色素含量下降、丙二醛含量升高;喷施芦荟蒽醌物质能有效缓解叶绿素含量、生物量降低,减少丙二醛产生;在增强UV-B辐射条件下,叶细胞表面蜡状物质增加明显,气孔明显下陷;而喷施芦荟蒽醌物质后,表面蜡状物质仅稍有增加,气孔下陷状况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76.
为了研究不同大豆种质材料对草甘膦的敏感性,于大豆2~3片复叶期,对1365份大豆试材喷施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1230g/hm2,按照大豆药害程度、存活率和结荚率的不同将药害等级划分为1-10级(级别越高,药害越重,敏感程度越高)。结果表明:喷施草甘膦后所有参试材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药害症状,表现为叶片发黄甚至干枯,植株矮化;药害等级从10级到2级,其中,366份表现敏感(9—10级),340份表现比较敏感(8级),268份表现中度敏感(6~7级),241份有一定的耐性(4~5级),92份耐性较好(3级),58份耐性良好(2级)。不同类型大豆种质材料对草甘膦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所有野生大豆均表现敏感,夏播试材中耐性种质所占比例高于其他类型材料。  相似文献   
77.
[目的]采用固相萃取一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豆发酵制品中的异黄酮含量。[方法]以乳酸、霉菌发酵大豆样品为试材,将发酵豆制品以60%的乙醇溶液超声波提取1h,稀释后用SPE小柱做净化处理,以C18反相色谱柱(4.6mm×250.0mm,5.0μm),0.2%甲酸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2ml/min、紫外检测波长260nm,同时测定4种大豆异黄酮含量。[结果]试验得出,发酵豆制品中4种大豆异黄酮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大豆甙96.7%、染料木甙97.9%、大豆甙元102.2%、染料木素103.1%。[结论]该方法可同时测定发酵豆制品中4种大豆异黄酮成分,数据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78.
樊振江  陶颜娟  周昆 《安徽农业科学》2014,(4):1175-1177,1180
[目的]更科学合理地表示微波消解-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钠含量的测量结果。[方法]根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规范要求,以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黄豆酱中钠为例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分析表明,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试剂空白、标准物质和仪器测量时标准曲线的拟合;消解液的定容以及稀释引入的不确定度次之。用该法测得黄豆酱中钠含量为17627mg/kg,扩展不确定度为1128mg/kg(95%,k=2)。[结论]该评价方法及结果对营养标签中钠的准确标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应用D101大孔树脂技术对提取液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出最佳纯化条件,并对纯化得到的染料木苷和大豆苷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试验得出,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5 g/ml,提取时间为3h,提取温度为60℃,最高得率达9.18%;纯化最佳条件为:上柱静态吸附时间5h,洗脱时间30 min,80%乙醇作为洗脱剂,洗脱流速为lml/min,并分离纯化得到染料木苷和大豆苷;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染料木苷、大豆苷和大豆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具有清除作用.[结论]研究对大豆保健食品开发和天然药物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早熟马铃薯套作大豆不同带幅比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研究了马铃薯与大豆套作模式下5种不同幅比(马铃薯/大豆:1.0/0.5、1.2/0.3、0.8/0.5、1.0/0.3、0.8/0.3)对作物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大豆的单株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对大豆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套作马铃薯单株薯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单株薯重对马铃薯产量直接作用最大。在总带宽1.3 m、幅比1.0/0.3的套作模式下,作物产量、产值及纯收入均高于其他模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