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273篇
农学   70篇
基础科学   1篇
  34篇
综合类   639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明确枣食芽象甲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为该虫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应用8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和Iwao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枣食芽象甲越冬幼虫在枣园土壤中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枣食芽象甲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聚集是由环境因素或者自身的聚集习性引起的;根据Iwao m*-m关系的序贯抽样决策模型确定了枣食芽象甲越冬幼虫的序贯抽样模型和最适理论抽样公式;当枣食芽象甲幼虫防治阈值为30头/株,10株调查枣树虫口密度大于342头,则需采取措施及时进行防治。本研究建立的序贯抽样模型和最适理论抽样公式可用于该象甲越冬幼虫调查、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92.
苹果树腐烂病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就菊科、藜科、豆科、蔷薇科、卫矛科、唇形科、芸香科和萝摩科的 10种不同植物组织的水、乙醇和石油醚浸出物对苹果腐烂病原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 ,并比较了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膏状制剂对苹果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茵陈、地肤子、苦参、鸡血藤、雷公藤和地榆、杠柳、黄芩可作为防治苹果腐烂病的杀菌性植物资源。用上述植物组织制成的膏剂防治苹果腐烂病的有效率、病情复发率和愈伤组织形成宽度等优于传统药剂。使用中草药进行果树腐烂病的防治 ,是一种有益于生态环境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93.
龙眼长跗萤叶甲成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分析,明确了龙眼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occifuvis Gressitt et Kimoto)成虫在龙眼园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在田间调查龙眼长跗萤叶甲成虫种群数量时可采用棋盘式、直线跳跃式或五点式抽样,其中以棋盘式较好。通过Iwao—Kuno理论抽样数学模型确定了在一定水平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994.
亲缘关系相近的梅花品种AFLP 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该文使用AFLP标记法技术 ,以半同胞家系的‘早凝馨’、‘凝馨’ ,全同胞家系选育出的品种‘美人’梅、‘小美人’、‘俏美人’、‘黑美人’和朱砂型相近梅花品种‘徽州骨红’、‘舞朱砂’、‘小骨里红’共计 9个品种为样本 ,选用 7对引物组合E ACT M CAT、E GA M CTC、E ACT M CCA、E ACT M CAC、E ACT M CAG、E ACC M CAG和E ACT M CTC扩增得到 2 97个多态性位点的条带数据 ,分别选用简单匹配系数和Nei(72 )遗传距离系数 ,进行不加权成对算术平均法聚类分析 ,分别建立了聚类树 .分析结果表明 :AFLPDNA指纹灵敏地鉴别相近品种 ,并与形态学鉴别分类结论相吻合 ,表明DNA指纹鉴定配合形态学鉴定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聚类分析显示了供试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朱砂型组的 3个供试品种具有比前两个家系更近的亲缘关系 .  相似文献   
995.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铁皮石斛的未成熟种子作为外植体,成功建立了无菌材料,研究了不同用量的椰子水(CW)、马铃薯泥和NAA等影响因子对铁皮石斛增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 MS +φ(CW) =10%+NAA 0.1 mg·L^-1的培养基上,原球茎增殖效果良好,增殖系数高达145.28;铁皮石斛组培苗在壮苗培养阶段对外源IBA,NAA和IAA的质量浓度变化均不敏感,在0~2.50 mg·L^-1范围内,植株的长势长相差异不明显,其中,IBA质量浓度为0.75 mg·L^-1和NAA质量浓度为0.5 mg·L^-1时,植株的长势相对要好一些,而且个体间相对较均匀;1/2 MS+w(香蕉泥)=10%+NAA 1.0 mg·L^-1的培养基生根壮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明软枣猕猴桃对低温胁迫生理变化规律,为引种、抗寒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软枣猕猴桃幼苗为试材,通过4℃低温处理,以25℃(常温)为对照,测定软枣猕猴桃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CAT、POD)的活性变化.[结果]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MDA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SOD、POD活性均下降,CAT活性先升后降.[结论]综合各项指标表明,叶片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反应加剧,MDA积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氧化酶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白木香基因组DNA的提取及ISSR反应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以白木香为试验材料,研究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并优化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利用快速提取仪和微量液氮法提取DNA,并对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单因素筛选。[结果]微量液氮法提取的DNA质量好于快速提取仪,但2种方法得到的DNA对后续ISSR研究没有明显的差异。同时,建立了最适的白木香ISSR-PCR体系,即25lμPCR反应体积中,1×PCR buffer,2.0 mmol/L MgCl2,4ng/μl模板DNA,200μmol/L dNTPs,1.1 UTaqDNA聚合酶,0.4μmol/L引物。最佳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进行45个循环,94℃变性45 s,复性温度根据各引物的TM值略低1~2℃,45 s,72℃延伸75 s,循环结束后72℃延伸7 min。[结论]优化系统的建立为进一步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白木香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提取与气-质联用技术对厚朴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提取的厚朴化学成分比用水蒸气蒸馏的化学成分少,而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相对含量却较高。超临界CO2提取的主要成分为新木脂素类化合物如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而水蒸气蒸馏的主要成分为倍半萜和氧化倍半萜类化合物如α-桉醇、十氢-α,,α4 a-三甲基-8-亚甲基-2-萘甲醇。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提取物中均含有咕吧烯、石竹烯、桉叶二烯、α-依兰油烯、1,2,3,5,6,8 a-六氢-4,7-二甲基-1-异丙基萘、1,2,3,4,4A,5,6,8 a-八氢-8-四甲基-2-羟甲基萘。除文献已报道的化合物外,一些化合物如桉叶二烯、1,2,3,5,6,8 a-六氢-4,7-二甲基-1-异丙基萘、α-白檀油烯醇、4-亚甲基-1-甲基-2-(2-甲基-1-丙烯)-1-乙烯基-环庚烷、4,5,6,6 a-四氢-2(1H)-并环戊二烯酮、十氢-α,,α4 a-三甲基-8-亚甲基-2-萘甲醇,β-人参烯和苍术醇也被鉴定出来。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明确当前重庆地区抱子芥和茎瘤芥病毒病的病原种类和株系,在重庆13个区县的18个乡镇采集疑似病毒感染的样品进行病毒RT-PCR检测和株系分析。结果表明:在57份抱子芥样品中,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和芸薹黄化病毒(Brassica yellows virus,BrYV)的检出率分别为31.58%、85.86%、49.12%、59.65%和77.19%,其中87.72%的样品受两种及以上病毒的复合侵染,45.61%的样品受3种病毒的复合侵染;在41份茎瘤芥样品中,CMV、TuMV、PVX和BrYV的检出率分别为36.59%、73.17%、75.61%和70.73%,其中80.49%的样品受两种及以上病毒的复合侵染,51.22%的样品受3种病毒的复合侵染。对各检出病毒分离物CP基因进行扩增、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明确抱子芥和茎瘤芥中TuMV分离物归属于TuMV的World-B组;CMV分离物归属于CMV亚组Ⅰ;PVX分离物归属于PVX的X3株系;BrYV和TMV与已报道的病毒株系CP基因核苷酸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存在一定的地域相关性,BrYV为重庆地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00.
正交设计优化果梅ISSR反应体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果梅(PrunusmumeSieb.etZucc.)品种鸳鸯梅为试材,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果梅嫩叶DNA,利用正交设计L16(45)探讨Mg2+、dNTPs、引物、TaqDNA聚合酶及模板DNA用量对果梅ISSR-PCR反应的影响,正交试验的结果采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相结合。建立了果梅的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2μL10×Buffer,2.5mmol·L-1Mg2+,0.2mmol·L-1dNTPs,0.32μmol·L-1引物,20~80ng模板DNA,0.75UTaqDNA聚合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引物UBC840的最适退火温度、最佳循环次数及延伸时间,引物UBC840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0.6℃。应用该优化反应体系,用2个不同引物对19份果梅资源DNA进行ISSR-PCR扩增,结果显示优化的反应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