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小菜蛾性诱剂半形和整形诱芯的田间诱蛾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盆诱捕器比较研究了含有相同成分、配比和剂量的小菜蛾半形和整形橡胶塞性诱芯的
诱蛾性能。结果表明:半形诱芯的平均诱蛾量比整形诱芯分别高35.6%和53.6%,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
水平。半形诱芯的单盆1 d 最大诱蛾量也比整形诱芯高68.3%,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62.
Trap bag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presence of anArmillaria species in aPinus koraiensis plantation in Heilongjiang, China. 216 trap bags containing bark were placed in three plots at 2 × 2m spacing. After 10 weeks, the presence ofArmillaria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growth of rhizomorphs in the trap bags. The trap bag method proved successful in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f viableArmillaria rhizomorphs where only a few dead trees showed signs of the disease. The distribution of positive traps corresponded generally with the presence of rhizomorphs in the soil taken from the trap holes. However, the trap bags were superior to soil samples for evaluating the presence of viable rhizomorphs. The fresh, abundant rhizomorphs were easily identified by persons inexperienced in the assessmentof Armillaria root rot. Several practical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before the method is applicable in general forest management in China.  相似文献   
63.
3种豆科植物对棉田盲蝽蟓的诱集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绿豆、饭豇豆和豇豆对棉田盲蝽蟓诱集效果的差异,在田间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3种豆科植物的诱集带,并对棉田和诱集带盲蝽蟓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绿豆对绿盲蝽有明显的诱集作用,饭豇豆对中黑盲蝽有明显的诱集作用,而豇豆的诱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4.
贵州番石榴果实蝇防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调查番石榴果实蝇的发生规律、寄主的基础上进行药剂防治、诱杀剂诱杀、果实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喷施阿维菌素对防治番石榴果实蝇的效果较好;杀虫双1份、糖10份、酒10份、醋10份、水30份的诱杀剂诱杀番石榴果实蝇的效果较好;白色有黑色塑料薄膜内层双层纸袋套袋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65.
云南省畹町林区松墨天牛诱捕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林间试验比较了不同引诱剂在云南省畹町林区引诱松墨天牛成虫的效果。结果显示,使用引诱剂I时每个诱捕器平均可捕获15头成虫,使用引诱剂II时每个诱捕器平均可捕获天牛成虫2头,使用引诱剂III的效果与引诱剂II相当。在林区不同方位的诱捕试验结果显示,松墨天牛成虫在不同方位的发生程度表现为西>北>东>南。在畹町林区,松墨天牛成虫的发生期为4月中旬至8月底。诱捕的松墨天牛携带松材线虫的比率为31.1%,其中雌虫携带松材线虫的比率达到34.8%。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利用桃潜叶蛾性信息素监测桃潜叶蛾发生动态及其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性诱技术监测潜叶蛾成虫的发生动态,结合气象资料探讨了气候因子对潜叶蛾发生的影响,比较了3种诱捕器对潜叶蛾的诱捕效果.[结果]潜叶蛾在龙泉驿区1年发生7~8代,16 ~30 d完成1代;6~9月的发生程度重于3~5月,6~9月雨水相对集中,温度较高,有利于潜叶蛾成虫羽化;3种诱捕器中,船式诱捕器诱捕潜叶蛾的效果最好,共诱捕潜叶蛾6 276头,是三角形诱捕器诱捕潜叶蛾数量的2.79倍,是白色粘板诱捕器诱捕潜叶蛾数量的9.18倍.[结论]试验结果为利用性诱剂防治桃潜叶蛾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诱导光源光照梯度对蝗虫趋光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启航  周强 《农业机械学报》2011,42(10):105-109,140
为了设计蝗虫LED诱导光源以及诱导光场的数字化调控,利用LED光源和行为试验装置,采用对比试验法,进行了不同时间段内蝗虫对紫、绿紫蓝光照梯度的趋光选择对比试验,分析了影响蝗虫趋光响应的原因.结果显示:蝗虫的趋光响应与光谱光梯度、蝗虫生物特征及环境因素有关;相同光梯度条件下,蝗虫对紫光的趋光响应优于绿紫蓝;不同光梯度条件下,蝗虫趋向于较强的光梯度,并当绿紫蓝光照度高出紫光的10倍以上时,蝗虫对绿紫蓝的选择高于紫光;蝗虫生物特征及环境因素制约了提高光照强度对蝗虫趋光响应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增效作用;蝗虫对紫、绿紫蓝光谱光照敏感程度不同,蝗虫趋光行为上表现出了在夜间不同时间段内蝗虫对紫、绿紫蓝光的趋光敏感临界点及最适和最佳趋光光照度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68.
进行了斜纹夜蛾性诱剂和诱捕器诱杀斜纹夜蛾成虫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从诱杀斜纹夜蛾效果来看,以放置宁波斜纹夜蛾性诱剂和UMT-B诱捕器诱蛾效果最好;从放置斜纹夜蛾性诱剂诱芯的个数来看,则以UMT-B诱捕器放置诱芯3枚的效果最好,其次是2枚、1枚。  相似文献   
69.
诱虫灯对蔬菜害虫的诱杀效果及对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频振式诱虫灯对蔬菜害虫的诱杀作用及其对天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频振式诱虫灯杀虫谱广,灯下害虫达5目10科18种。其中对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的诱集效果最好,分别占害虫总数的70.4%,18.0%;主要种类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金龟子等。对半翅目害虫、双翅目害虫诱集效果一般,分别占害虫总数的5.3%。5.0%。此外,频振式诱虫灯对天敌也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为膜翅目昆虫,占天敌总数的57.6%,灯下益虫主要有赤眼蜂、姬蜂、金小蜂,其次为脉翅目、鞘翅目昆虫,分别占21.6%、18-4%。灯下益害虫比为1:9。在诱集到的天敌昆虫中,对寄生性天敌的诱杀影响大于捕食性天敌。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 3、4代棉铃虫在棉田的落卵量、幼虫量、为害量的动态和两种诱杀蛾的经济效益分析 ,表明利用性诱剂诱蛾具有效果好、操作简便、省工、节本和能反映田间蛾卵量消长等特点 ,因而认为性诱剂可以替代树枝把诱蛾在棉花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