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7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5篇
  19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海竹  闫海芳  徐启江 《园艺学报》2016,43(10):2003-2011
以红穗醋栗(Ribes rubrum L.)和白穗醋栗(R. albrum L.)果实为试材,采用RACE方法克隆黄烷酮3–羟化酶(F3H)基因cDNA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RrF3HRaF3H(KU984435和KU984436)。RrF3H全长1 351 bp,开放阅读框长1 098 bp,编码365个氨基酸;RaF3H全长1 291 bp,开放阅读框长1 098 bp,编码365个氨基酸。氨基酸多序列比对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非血红素双加氧酶结构域(DIOX-N superfamily)和典型的F3H蛋白功能结构域(2OG-FeⅡ_Oxy加氧酶结构域),属于双加氧酶超家族。系统发育分析表明,RrF3HRaF3H在进化上具有明显种属特性,属于相对独立的进化分支。定量PCR分析表明,F3H在红穗醋栗中表达量远远高于白穗醋栗,在红穗醋栗中随着果实着色加深表达量逐渐上升,果实着色约75%时表达量最高,之后下降;白穗醋栗中随着果实生长,该基因的表达下降,花色苷含量也呈下降趋势,说明F3H基因在醋栗果实着色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2.
通过筛选流动相、优化洗脱梯度,建立了茶树紫色芽叶花青素HPLC的分析方法,并从提取的花青素粗制品中分离出9个主要色谱峰;运用HPLC-DAD-MS/MS联用技术,获得了其中7个组分的紫外-可见光谱信息、质谱数据,结合文献资料,初步推测了茶树紫色芽叶花青素中5个主要组分,分别为:飞燕草-3-半乳糖苷、矢车菊-3-半乳糖苷、飞燕草-3-芸香糖苷、矢车菊-3-芸香糖苷和天竺葵-3-芸香糖苷,此外,采用外标法对各组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获得了粗提物,纯度为32%。该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用于茶树紫色芽叶中花青素组分的分析与鉴定。  相似文献   
63.
紫山药花青素调控基因DaF3H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含花青素的紫山药‘蓣引紫006’为材料,克隆得到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DaF3H(KF561995),其序列全长为1 325 bp,最大开放阅读框为1 089 bp,编码362个氨基酸。DaF3H蛋白属于水溶性的胞质不稳定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结构,为α–酮戊二酸和二价铁离子依赖型的加氧酶家族[2OG-Fe(Ⅱ)Oxygenase superfamily]。氨基酸序列与胡桃(ACR47976)、琴叶拟南芥(CAC26921)相似性最高,达到80%。DaF3H在山药幼叶中表达量最高,在成熟叶片和茎中几乎不表达。茎叶和块茎中花青素积累量增速与DaF3H表达密切相关。运用接头PCR法对DaF3H的启动子序列进行了克隆,元件预测显示该序列中存在GT-1光调控元件以及生长素、金属离子、MYB-bZIP-MYC等元件的结合位点,叶片遮光处理试验表明,DaF3H受光调节。  相似文献   
64.
‘紫红1 号’红肉苹果果肉抗氧化性及花色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红1号’是新疆红肉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f. neidzwetzkyana(Dieck)Langenf.]与‘富士’苹果杂交的F1代中的一株果肉全红的株系。以其为试材,测定其果肉的花色苷、多酚、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其果肉花色苷含量为228.3 mg · kg-1 FW,总酚含量为2 523 mg · kg-1 FW,类黄酮含量为2 514 mg · kg-1 FW,其抗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为13.39 μmol · g-1。利用液质联用(UPLC-PAD-/MS/MS)鉴定了红肉苹果果肉花色苷的主要组分有9种,其中4种分别为矢车菊3–O–葡萄糖苷、矢车菊3–O–半乳糖苷、矢车菊3–O–木糖苷、矢车菊3–O–阿拉伯糖苷,其中矢车菊3–O–半乳糖苷占73.37%,另外5种暂不能确定其结构。本研究表明花色苷的稳定性,发现该色素在pH 1 ~ 3,40 ℃以下比较稳定,高温加速花色苷的降解。花色苷对光照敏感,暴露在室内自然光下15 d其残留率为41.53%。  相似文献   
65.
研究了用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玉米紫色植株花色苷色素的工艺参数。当上样液浓度为0.4g/100mL、流速为0.6mL/min时,吸附率达73.3%。用5倍树脂体积的50%醇洗脱,解吸率达89.7%。  相似文献   
66.
‘艳红’、‘金色秋天’均是从红花槭实生群体中选育得到的良种,其秋叶分别呈现艳红色和金黄色。为了揭示红花槭秋季叶片变红或变黄的生化水平代谢机制,以这两个无性系良种为试材,分别在5个不同发育阶段对叶片中的叶绿素、花青素苷、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的含量及叶片pH值进行测定,并对变色后的花青素苷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在转色期,两者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金色秋天’在转色末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仅为0.06 mg·g-1;在相同时期,两者叶片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含量随变色过程呈下降趋势;两者可溶性糖的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转色中期达到峰值;叶片pH值变化不显著;分光光度法检测表明,变色后,‘艳红’的花青素苷含量上升约3倍,而‘金色秋天’的花青素苷含量上升幅度较小。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两个良种叶片中花青素苷均以矢车菊素为主,占95%以上,另含少量飞燕草色素;叶片转色后,‘艳红’中的矢车菊素含量是‘金色秋天’的2.6倍。结果显示,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与矢车菊素类花青素苷的合成是红花槭叶片秋季呈色的主要决定因素,其中红叶的形成与矢车菊素含量的倍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7.
花色苷类化合物是红葡萄酒中主要的颜色物质,其种类、状态和含量决定了酒体的色泽特征和陈酿潜能。但花色苷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降解,使得红葡萄酒出现色度变浅、颜色稳定性不佳等问题。通过花色苷与辅色素类物质的相互作用(即辅色化作用),可以达到增强葡萄酒色泽、提高颜色稳定性的效果,是一种天然有效提升红葡萄酒色泽的方法。系统介绍了红葡萄酒中花色苷辅色化反应的作用类型、辅色化反应机制、辅色化现象的测定和表征、红葡萄酒中主要的辅色素因子以及辅色化反应的影响因素等问题,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花色苷结构稳定性研究及其在葡萄酒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8.
河南南阳地产绿米稻壳中花青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索从河南南阳当地培育的一个水稻品种南阳绿米的稻壳中提取花青素的最适条件。利用0.1mol/L的盐酸乙醇连续提取3次,依据所得溶液的530nm、620nm和650nm波长下的光吸收值和Greey公式计算出的花青素含量,分析了乙醇浓度、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等单因素对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并利用正交分析法确定最优化的提取条件组合。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效果的条件组合为乙醇浓度60%、温度60℃、提取时间为9 h、料液比为1:20,在此条件下,100 g稻壳可提取的花青素量为588.41 mg,由此推测,每公顷南阳绿米的稻壳中可得到约13 kg的花青素。因此,南阳绿米稻壳中的花青素含量值得提取,南阳绿米是一个具有附加经济效益的新品种,值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9.
【目的】克隆苹果细胞分裂素响应因子基因Md CRF6(cytokinin response factor 6),鉴定其在调节花青苷积累和盐胁迫抗性中的作用,揭示Md CRF6的功能,为研究细胞分裂素信号途径和果树生长发育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嘎啦’苹果(Malus domestica‘Gala’)为研究材料,利用同源序列比对和PCR技术,分离细胞分裂素响应基因Md CRF6。使用MEGA 5.0软件构建苹果Md CRF6与拟南芥CRFs间系统进化树;通过SMART软件和DNAMAN软件分析Md CRF6蛋白的保守结构域。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对细胞分裂素和盐胁迫的响应。通过电泳迁移率试验(EMSA),验证Md CRF6原核表达蛋白对DRE作用元件的绑定。构建Md CRF6植物超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获得转Md CRF6苹果愈伤组织。比较野生型和转基因苹果愈伤组织在花青苷积累和盐抗性方面的差异,结合基因表达分析,初步鉴定Md CRF6在调节花青苷积累和盐胁迫方面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分离得到了苹果细胞分裂素响应因子基因Md CRF6(基因序列号:MDP0000783818),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1 047 bp,编码含有348个氨基酸的蛋白。进化树分析和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苹果Md CRF6蛋白在N端包含保守的CRF结构域,在C端包含保守的AP2/ERF结构域,并且与拟南芥At CRF6同源性最高。基因表达分析显示该基因具有细胞分裂素和盐胁迫响应,分别在10μmol·L-1 BA和100 mmol·L-1 Na Cl处理3 h和6 h时表达量最高。EMSA试验结果验证Md CRF6原核表达蛋白能够绑定DRE序列。在苹果愈伤组织中超表达Md CRF6,发现Md CRF6转基因苹果愈伤组织花青苷积累受到抑制,同时苹果愈伤组织的抗盐性降低。基因表达分析显示,Md CRF6显著抑制花青苷合成基因和盐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苹果Md CRF6与拟南芥At CRF6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其参与植物对细胞分裂素和盐胁迫的响应。在苹果愈伤组织中超量表达Md CRF6抑制其花青苷积累,降低植物抗盐性。推测苹果Md CRF6可能通过结合花青苷合成基因以及抗盐相关基因的启动子,抑制基因的表达,从而负调节花青苷积累和抗盐性。  相似文献   
70.
两个牡丹品种开花过程中花色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琴  袁涛  孙湘滨 《园艺学报》2015,42(5):930-938
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RHSCC)、色差仪、组织切片法及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PAD)对牡丹品种‘金衣花脸’和‘霞光’开花过程中花色变化、色素的分布及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从两个品种花瓣(不含色斑部位)中共检出4种花青素和14种黄酮类色素,主要分布在花瓣表皮细胞内,中部栅栏组织无或仅有少量黄酮类色素。两个品种开花过程中花色明度增加,彩度降低,红色减退,分别由红黄复色和红色变为浅黄色和橙黄色。开花过程中色素组成不变,色素含量变化明显,总花青素和总黄酮含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总花青素含量降低幅度更大。开花过程中花青素和黄酮的降解速率不同,使得花色逐渐由红色向橙色至黄色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