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4篇
林业   39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2篇
  4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针对土建类专业的《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的特点,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从教学大纲、授课方式和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取得一些初步成效,对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2.
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重庆,公民政治参与失范、失序现象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现实、历史、地缘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应不断完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积极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  相似文献   
183.
从罗尔斯公平正义理论,包括程序正义、机会平等和合理的差别原则三个方面出发,对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公平性困境进行了分析及原因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建议出台公务员薪酬法规、培育中立性的公务员薪酬决策参与主体等措施来实现公务员薪酬制度的程序公正性、机会公平性和差别合理性,从而促进公务员薪酬制度公平性困境的解决,完善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  相似文献   
184.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产生及发展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主要局限于由检察机关牵头所提起的这一行政公益诉讼类型,原告资格范围受到限制。西方国家以“利害关系说”和“私人检察官”等理论依据为依托将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逐步扩大,虽然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并未明确规定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但结合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发展状况和行政公益诉讼实施成效,我们应将其逐步放宽至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  相似文献   
185.
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诉讼已历经18个春秋,诉讼案达31件,除4例和解外,终审无一胜诉。对日民间诉讼已成为左右中日关系走向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运用得当不但可以维护我国战争受害者及其遗族的合法权益,又能一定程度上遏制日本军国主义右倾化趋势。日本法院晚近判决中,驳回我国民间索赔的主要理由有二:一是受害者个人无诉权;二是“国家无答责”。实际上,以上二者均背离了国际法理。  相似文献   
186.
在民事诉讼中,庭审笔录是书记员对法庭审理全部活动的记录,是反映庭审活动的证据。近年来,在法院信息化建设中,庭审笔录的制作方式经历了从书记员手写到运用计算机制作的转变,庭审笔录的存在形式也从传统的文字记载扩展到录音录像记载。庭审笔录的制作方式和存在形式的不断丰富,既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民事审判中的体现。对于因为庭审笔录现代化而导致的技术问题和法律问题,可以通过设置必要的运行原则和恰当的处理规则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87.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促使农业转移人口更好更快地融入所居城市生活,提高城镇化质量,关键在于对农民进行全方位的市民化教育,改善其思想观念,增强其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通过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教育的迫切需求和当前该教育状况的深入分析,进而探究市民化教育的主体、对象、内容、形式、方法等,以期有助于我国在新一轮的城镇化过程中对农民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市民化教育。  相似文献   
188.
中国传统司法中调解手段虽受到推崇,但与古代诉讼形态中"健讼"的一面相矛盾。对传统乡村社会的纠纷解决模式的探析,从官方制度上看纵向的"回缩",并将司法案件与权威向上转移;而横向上因为集约化司法体制,以及导致纠纷繁多的外部因素,使得官方乐于刻画健讼形象与推崇调解手段。乡村纠纷解决的途径虽然呈现多元化特点,但横向上民间团体与地方权威受到官方势力的影响,调解的实际效用并不牢靠。总言之,官方矛盾的治理策略,造成乡村社会调解手段的"虚弱"局面。  相似文献   
189.
"十四五"时期,我国民政事业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依然严峻。民政事业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投入、城乡发展、供给结构、代际保障方面表现不平衡,在有效供给保障、思想观念解放、社会力量参与、产业潜力释放方面表现不充分。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法治环境、人口构成变动和城乡二元结构是这些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健全法治环境,做好民政平衡充分发展的分阶段工作规划,继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鼓励多主体民政工作改革创新,建立复合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培训机制,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是促进中国民政事业平衡充分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