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3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657篇
林业   42篇
农学   502篇
基础科学   620篇
  722篇
综合类   2352篇
农作物   380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570篇
园艺   95篇
植物保护   440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云南元谋引进夏强、美男士、华珍、彩珍、双发等5个甜玉米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其中华珍产量最高,为19 110kg/hm2;夏强明显早熟,较其它参试品种提前20d成熟;美男士易感染锈病,植株发病率达97%。  相似文献   
92.
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API胶主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君友  李春风 《木材工业》2006,20(6):8-10,19
将玉米淀粉复合,改性制得玉米淀粉悬浮液,加入水溶性高分子作为稳定剂,在一定条件下与天然玉米淀粉、碳酸钙、VAE乳液相混合,搅拌均匀,形成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API胶黏剂主剂.用该胶黏剂压制的杨木、桦木胶合板,其湿强度可满足国际Ⅱ类胶合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93.
玉米芯水解液发酵生产木糖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假丝酵母(Candida sp.)菌株经驯化后显著地提高了对水解液中发酵抑制物质的耐受力,从而增加了木糖利用率和木糖醇得率,玉米芯水解液经过石灰中和后,在30℃下采用台化后的假丝酵母菌株直接发酵生产木糖醇,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为:接种量10%(体积比),种子龄17h,氮源组成:1.5g/L的酵母浸膏,2.5g/L的胰蛋白胨,250mL三角瓶装液120mL,初始pH值5.5。在此条件下,木糖的利用率达79.8%,木糖醇得率达62.4%^,该方法大大降低了预处理的成本,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
本试验旨在研究陈玉米饲粮中添加茶多酚(TP)、维生素E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对肉鸭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雄性北京鸭19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以储存3年玉米作为能量原料,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饲料抗氧化剂),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20 mg/kg TP、维生素E和BHT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TP能显著提高22~42日龄肉鸭平均日增重(P0.05),维生素E能显著提高1~21日龄和22~42日龄肉鸭平均日增重(P0.05),BHT对肉鸭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TP能显著提高21和42日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42日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维生素E能显著提高42日龄血清CAT活性(P0.05);BHT能显著提高21日龄血清T-AOC以及21和42日龄血清CAT活性(P0.05)。由此可见,陈玉米饲粮中添加TP和维生素E对肉鸭生长性能以及抗氧化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BHT只改善了肉鸭的抗氧化功能。陈玉米饲粮中添加TP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5.
The objective of this experiment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replacement of whole‐plant corn with oat and common vetch on the fermentation quality,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erobic stability of total mixed ration (TMR) silage in Tibet. Four TMR that varied in the forage sources on dry matter basis were used: (i) 52% whole‐plant corn (Control); (ii) 43% oat + 12% common vetch (OC3.6); (iii) 38% oat + 18% common vetch (OC2.2); and (iv) 33% oat + 23% common vetch (OC1.5). Silos were opened on day 45 and then subjected to an aerobic stability test for 12 d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silages were well preserved with low pH and NH3‐N, and high lactic acid and V‐scores. With the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common vetch, crude protein, ether extract increased (P < 0.05), and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and acid detergent fiber decreased (P < 0.05).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treated silages were more stable than the control silage as indicated by lower (P < 0.05) pH and yeast popula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replacement of whole‐plant corn with oat and common vetch had no unfavorable effects on the fermentation quality and improved crude protein content and aerobic stability of TMR silage. OC2.2 silage was the best among three treated TMR silages.  相似文献   
96.
通过两年田间定位试验,探讨脲酶/硝化抑制剂配施氮肥在黑土区玉米体系中的氨减排及氮素增效效果.设置两种耕作模式(条耕和旋耕)和3种氮肥类型(常规尿素、添加脲酶抑制剂尿素、添加硝化抑制剂尿素).结果 表明,条耕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分别为8631 kg/hm2和33.4%,明显低于旋耕;氨挥发总量为20.6 kg/hm2,明显高...  相似文献   
97.
针对玉米在高速(12~16 km/h)播种时籽粒脱离种盘初速度大,与带式导种装置种腔内壁碰撞弹跳,发生碰撞异位,导致籽粒进入种腔精准度低等问题,以具有纳种机构的带式玉米高速导种装置为研究对象,建立籽粒夹取、转运和排放动力学模型,提出在拨指表面添加人字形纹路的改进方法,明确影响纳种稳定性与籽粒进入种腔精准度的主要因素。利用高速摄像与图像目标追踪技术进行单因素对比试验及多因素优化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速度较快时,有人字形纹路拨指轮纳种合格指数和种腔间隔变异系数均明显优于无人字形纹路拨指轮。为获得拨指轮改进后的纳种机构最佳性能参数,以轮心距、拨指轮转速及拨指长度为试验因素,以纳种合格指数与种腔间隔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进行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确定当轮心距为36.8 mm,拨指轮转速为584.97 r/min,拨指长度为10.8 mm时,纳种合格指数为98.23%,种腔间隔变异系数为0.24%。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试验,验证结果与优化结果基本一致。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台架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带式玉米高速导种装置的作业性能远优于不安装带式玉米高速导种装置的作业...  相似文献   
98.
玉米播种机高速、精量作业时,投种点高,种子因剧烈碰撞,而导致粒距均匀性差,为此基于文丘里原理,设计一种利用正压气流辅助输种的导种装置,确定了导种装置的主要结构和关键参数。分析了气流辅助输种,实现“零速投种”的机理。采用DEM-CFD耦合仿真方法模拟导种装置的工作过程,通过对比分析气流场、种子的出射速度,确定进气室收缩角为70°、进气室收缩段长度为8.2 mm。利用排种器性能测试平台进行速度匹配试验、弹跳试验、作业性能试验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作业速度为8~16 km/h、粒距为20~25 cm时,合格指数不小于85.7%;粒距变异系数不大于15.8%。与重力式导种管相比,作业速度越高,正压气流辅助导种装置的优良作业性能越突出,作业速度为16 km/h时,粒距合格指数增加13.6个百分点,粒距变异系数减少7.4个百分点,满足高速条件下精量输种的要求,有利于提升高速精量播种机整体作业性能。  相似文献   
99.
过氧乙酸复合马来酸(Peracetic acid and maleic acid, PAM)能有效将玉米秸秆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脱除分离得到纤维素,同时将半纤维素降解为木糖,然而PAM预处理中半纤维素的降解机制尚不清楚。以单独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 PA)预处理为对照,考察了90~120℃PAM预处理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的水解动力学,采用双相水解动力学模型拟合分析了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的水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半纤维素的水解由快速水解和慢速水解两个阶段构成,慢速水解部分的比例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与PA预处理对比发现PAM预处理可以将木聚糖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的活化能分别降低至71.4 kJ/mol和79.1 kJ/mol,并且显著提高木聚糖的水解反应速率。研究结果证实了该模型可以有效模拟木聚糖的水解过程,揭示了PAM预处理促进半纤维素水解作用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00.
麦/玉两熟区农作模式分析及轮耕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立峰  李琳  陈阜  高瑞波 《土壤》2007,39(2):243-246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以少/免耕为主体的耕作模式在麦/玉两熟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经过近15年的耕作栽培,少/免耕充分显示了它省时省工、高效环保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一系列弊端也日益显露。对宁晋县百户农民耕作意愿调查的结果显示,在长期少/免耕后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所下降,而应在免耕3~5年以后对土壤进行深耕翻。对比麦/玉种植模式与马铃薯/棉花套作的经济效益,以轮作实现轮耕是麦/玉两熟区耕作模式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