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林业   27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172篇
  277篇
综合类   196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51.
利用桓仁县1953-2013年逐月蒸发皿蒸发量资料,基于气候变暖背景下,对桓仁县水面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蒸发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变暖,桓仁县的水面蒸发量呈减少趋势变化。从相关性分析来看,平均气温下降、降水量的增加、相对湿度和总云量增大、日照时数的减少、风速的下降,蒸发量将随之减少。蒸发量的变化不是简单的随着某要素的升高和降低而改变,它是气象要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52.
【目的】确定花青素脂质体(An-Lip)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检测,为An-Lip进一步的体内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提取蓝莓花青素(An),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An-Lip,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1∶1,2∶1,3∶1,4∶1,5∶1)、有机相(乙醚)与水相(花青素)体积比(2∶1,3∶1,4∶1,5∶1,6∶1)以及温度(30,35,40,45,50 ℃)对An-Lip包封率的影响;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1∶1,2∶1,3∶1)、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3∶1,4∶1,5∶1)及温度(35,40,45 ℃)3因素3水平试验,确定An-Lip的最佳制备工艺,对该工艺制得的An-Lip进行表征。用聚乙二醇(PEG)对An-Lip进行修饰,制备PEG-An-Lip。测定An-Lip、PEG-An-Lip的体外释放率,对其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并检测其pH、紫外线(UV)和热稳定性。【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2∶1、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为4∶1、温度为40 ℃时An Lip的包封率均达最高,分别为79.98%,82.12%和82.88%。An-Lip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2∶1、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4∶1、温度40 ℃,在此条件下An Lip的平均包封率为82.16%。形态观察表明,An-Lip为球形或椭球形,粒径为(221.52±10.3)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230,Zeta电位为-31.05 mV。体外释放结果显示,An-Lip和PEG-An-Lip 48 h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3.77%和53.33%。红外光谱法验证An-Lip为物理包覆。与An-Lip相比,PEG-An-Lip的pH、UV和热稳定性得到改善,能更好地保护花青素免受降解和损失,有助于增强蓝莓花青素的稳定性。【结论】An-Lip的制备工艺简单,其形态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较高;PEG-An-Lip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53.
油品储运过程中油气挥发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油品在储运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三种情况,即溢油事故泄漏的油品污染、含油污水污染以及排入到大气中的烃类气体污染.分析了油品储存、灌装过程的挥发损耗,指出应制订可行的油气排放法规,根据油品储运的各个环节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降低油气的挥发量,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854.
针对目前太阳能驱动界面水蒸发技术材料成本高、制备过程复杂、蒸发速率较低等问题,该研究基于农林樟子松自然进化的多孔结构,采用操作简单的一步热水法制备了亲水性强、蒸发速率接近理论极限的多孔光热材料。基于光热材料的碳化程度与供水高度调节,结合太阳能驱动界面水蒸发试验,考查了不同碳化温度、碳化时间和光热材料高度对界面光热水蒸发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微观结构、元素分布、毛细水输运与传热规律分析,重点阐述了碳化木强化界面水蒸发的潜在机理。结果表明,温和的碳化过程保留了原木的原始孔隙结构,但木纤维被大量碳微球覆盖,形成了更加粗糙的表面,增强原木对入射光的吸收能力,使蒸发表面的温度提升了2.3 ℃。碳化反应去除了原木的部分疏水性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增加了亲水基团-OH的比例,因此芯吸时间为120 s时,水在碳化木中的爬升高度由4.2 mm增加至22.3 mm。碳化木的稳态蒸发速率相比水和原木分别提高了130%和28%。碳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00 ℃和8 h的碳化木获得了最大蒸发速率1.24 kg/(m2·h)。光热材料侧壁高度的增加降低了顶部蒸发面的供水速率和平均温度,因蒸发器热阻和热损失的减少而提升了蒸发速率。当侧壁高度为15 mm时,蒸发效率为66.2%,其等效蒸发速率为1.48 kg/(m2·h),与理论极限接近。该研究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太阳能驱动界面水蒸发过程热湿平衡调控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55.
蒸发是水循环的重要过程,研究黄土高原地区的蒸发皿蒸发对区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意义重大.通过收集黄土高原地区61个气象站点的蒸发皿蒸发、气温、风速、降水、相对湿度、水汽压等数据,使用Mann-Kendall检验、累积距平、线性趋势法分析了1960-2018年黄土高原地区蒸发皿蒸发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探究了影响...  相似文献   
856.
砂性层状土柱蒸发过程实验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利东  黄明斌 《土壤学报》2014,51(6):1282-1289
为了了解不同类型层状土柱蒸发特性,利用砂土和砂黄土2种土壤,设置3种不同厚度分层土柱(11.25、22.5、45 cm)和2种均质对照土柱,测定了土柱蒸发过程中累积蒸发量、相对蒸发速率和剖面含水量的变化;同时利用2种均质土柱排水过程优化的土壤水力参数和Hydrus-1D模型对2种均质土柱和3种不同类型层状土柱蒸发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均质砂黄土蒸发第一阶段持续长达34 d,累积蒸发量显著高于均质砂土和其他3种不同类型分层土柱,土柱剖面含水量变化进一步证明表层覆盖砂土可显著抑制土壤蒸发。利用排水过程优化的水力参数,HYDRUS-1D可以较好地模拟层状土柱蒸发过程。研究结果对干旱半干旱区土壤水分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7.
不同水分处理旱稻农田蒸散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通过2001~2004年4年北京地区早稻田间试验,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法计算了早稻农田蒸散量,用微型棵间蒸渗仪测定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农田土壤棵间蒸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旱稻生长期间的农田蒸散特征、土壤棵间蒸发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早稻出苗~成熟的农田蒸散量为574~630 mm,年际间略有波动;日蒸散强度孕穗~抽穗期最高,平均为9.8 mm/d,该阶段为旱稻需水关键期;在出苗~拔节期间土壤棵间蒸发量占农田蒸散量比例最大,在此生育阶段应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土壤蒸发无效消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限量灌溉处理中以前期适当胁迫,后期充分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858.
砂石覆盖粒径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为研究不同粒径砂石覆盖对土壤蒸发过程的影响,进行模拟试验.试验以砂石粒径大小为因子,设3个粒径水平:0.5,2.5,4.5 cm,以裸土为对照.结果表明:地面砂石覆盖能够有效抑制土壤蒸发,在土壤含水率较高的阶段,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砂石覆盖对蒸发的抑制作用与砂石粒径密切相关,在相同的覆盖厚度(5 cm)和同一含水率条件下,砂石覆盖的粒径越大,对蒸发的抑制能力越低;砂石覆盖能明显改变土壤蒸发过程,覆盖条件下的土壤蒸发与裸土相比不仅降低而且更加平稳;在41d的连续蒸发过程中,覆盖条件下的累计土壤蒸发量与时间呈近似线性关系,而裸土为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859.
称重式蒸渗仪系统改进及在农田蒸散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分是制约黄土丘陵区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农业生产的关键因子。该区年平均降水量少且季节多变,研究农田土壤水分平衡对该区旱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土壤蒸渗仪(Lysimeter)可测量总蒸散量、渗漏量等有关水量平衡的各个分量,具有其它装置和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为田间蒸散和降水入渗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较先进的量测方法和技术手段。它对推动我国实验水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较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实验环境。中国科学院安塞试验站对原建造的用于测定农田蒸腾蒸发转化的称重式蒸渗仪在2005年对称重感应系统、电源进行改造,主要对主机、采集软件进行了重新更新,使其可直接在Windows界面下工作,数据采集更加方便,将测量出来的模拟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处理显示并记录在数据采集器内。改进后蒸渗仪主要有以下特点:(1)土柱重19~26t,蒸渗仪精度为152g(0.05nm),可测量蒸腾蒸发量和地下水对土壤水的补给量与入渗量;(2)蒸渗仪面积3m^2(1.5m×2m),深度3m,可充分允许农作物根系发育与吸水,土壤水和地下水转化,地下水位变化等过程进行,蒸渗仪的供排水系统能够在蒸渗仪内模拟实际地下水位变化,可较好代表大田实际情形,并对作物生长过程中水分利用动态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60.
Water temperature and water loss by evaporation were monitored in control ponds and in ponds with different rates of aeration (9.2, 18.4, 27.6 and 36.9 kW/ha). The mean decrease in water temperature at 70‐cm depth was greater than that at the surface in aerated ponds than in control ponds. The greater the aeration rate, the cooler was water, both at the surface and at 70 cm. Evaporation rates were found to increase with greater aeration rate. Water loss increased by 32%–92% over 24‐hr periods in ponds with one to four 0.37‐kW Air‐O‐Lator aerators, respectively. The nutrient‐enriched control pond was more turbid, had cooler surface and deep water temperature, and had greater evaporation loss than the control pond without nutrient addition and less turbid water. But, aeration did not increase turbidity. Aeration can increase water loss from ponds and result in lower water temperature. Although aeration should not be used excessively in order to conserve water and reduce production cost, it is essential for many types of feed‐based aquacul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