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4篇
  免费   807篇
  国内免费   609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35篇
基础科学   55篇
  178篇
综合类   1091篇
农作物   120篇
水产渔业   4166篇
畜牧兽医   773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355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382篇
  2016年   306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450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杂交鳢( Hybrid snakehead)为我国重要的特种水产鱼类,为摸清杂交鳢弹状病毒 (Hybrid snakehead rhabdovirus, HSHRV) 的感染状况,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2 月对珠三角地区养殖的杂交鳢弹状病毒病展开调查。【方法】对繁育阶段的杂交鳢 亲本、鱼苗、水样进行随机采样;养殖阶段则选择固定时间进行随机采样,并在病害暴发时采样。监测周期内共采集 333 份样品,每尾鱼经无菌解剖后,取绿豆大小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混样,保存于液氮中,用于提取 RNA;以反转录的 cDNA 为模板,采用 qPCR 技术进行 HSHRV 检测。【结果】感染 HSHRV 的鱼体主要临床症状为不规则游动、打转,体表无明显症状,解剖可见肝脏、脾脏、肾脏、肠道和鱼鳔充血发红或肿大;qPCR 检测结果显示,333 份样品的 HSHRV 平均阳性率为 13.21%,阳性样品主要集中在4 - 11 月,其中,8 月份的样品阳性率高达 23.91% ;养殖阶段的 HSHRV 平均阳性率(17.01%)显著高于繁育阶段的平均阳性率(3.26%);从鱼体规格来看,HSHRV 最易感 10 cm 以内的鱼,阳性率高达 32.20%,主要在 3 -9 月检出;HSHRV 最不易感 20 cm 以上的鱼,阳性率低至 9.52%。【结论】明确了繁育阶段和养殖阶段以及不同养殖规格杂交鳢的 HSHRV 阳性率,为深入了解杂交鳢弹状病毒病的流行规律提供参考,以期为养殖过程中杂交鳢弹状病毒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2.
本文报导了1984—1986年碧流河水库鱼类寄生虫调查.共检查、解剖鱼类49种,计846尾。查见寄生虫13个类群.计51种.对寄生虫在鱼体上的寄生部位、感染率、感染强度作了记录.根据调查和鱼种放养情况.提出了鱼病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93.
放养鲢鳙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是用8个容积3立方米的水泥池和10个网箱进行的。一组池塘加水库底泥,一组只加库水,池塘和网箱都用空池、空箱对照,分别放入不同密度的鲢鳙鱼(2:1),经2天放养。放养期间测定了许多水化学、浮游生物的生物量和浮游植物的初级产量以及鱼的生长。发现随着鱼密度的增加,试验池和网箱内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生产量增加,而个体小型化,易消化种类减少,浮游动物则随鱼的密度增加而减少,鱼对浮游植物的利用率及鱼的生产量和浮游植物生产量之比随放鱼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作者认为放养鲢鳙鱼对浅水水体确有促使富营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健康家鱼肠道细菌中的嗜水气单胞菌及其胞外酶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健康鲢、鲤、草鱼和团头鲂肠道食物和肠壁样品中分离出185株细菌菌株,利用糊精一品红培养基、氧化酶测定法和淀粉酶测定法对其中的嗜水气单胞菌颁作了调查,鉴别出19株嗜水气单胞菌、对这批菌株进一步进行了蛋白酶、CMC酶、滤纸酶和溶血毒素调查,发现肠道嗜水气单胞菌分别产蛋白酶和CMC酶,但均不产滤纸酶和溶血毒素。本文结果证明了肠道嗜水气单胞是肠道正常微生物鲜落之一,对鱼体有一定的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95.
本文研究了向高产鱼池中人工添加有机C(葡萄糖)和有机N(甘氨酸)对水中游离细菌生长及其分解矿化有机N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向池塘水中添加有机C促进了细菌生长和细菌对N素的吸收;而添加有机N对细菌生长的影响不明显,但增强了有机N的矿化作用。在池塘水营养条件下,溶解有机C限制了细菌的生长,细菌在鱼池生态系统N循环中起着有机N分解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鱼类寄生虫病对鱼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但是,全面系统的鱼类寄生虫种类及其分布的资料在内蒙古自治区比较缺乏。作者于1992年4~10月在内蒙古东部西湖水库进行了鱼类寄生线虫种类调查及流行情况的研究。获得线虫6种,分别隶属于3个目,4个科,6个属,填补了该地区此项研究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97.
鱼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及其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年来,人们已认识到鱼油在药用、食用及营养等方面的价值,一些基于鱼油营养和药用价值的商品也渐增多,因此,鱼油的提取开发已成为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热点。1 鱼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鱼油的特征脂肪酸是富含ω3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 unsaturatedFattyacids,PUFA)如: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其第一个双键位于从碳链甲基端数起的第三个碳原子上,该类脂肪酸的前提物质是α 亚麻酸(α ALA)。α ALA对抑制二十烷酸的产生,减少高血脂引起的高血压及降低三甘油酯和胆固醇都有作用。据Johnstow报道,食用α ALA能抑制…  相似文献   
98.
条石鲷胚胎及仔稚鱼的发育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通过对条石鲷胚胎发育和仔鱼发育形态的观察,确定了条石鲷早期发育的进程。条石鲷的受精卵为圆球形、透明、浮性,卵径为0.90~0.95mill,油球1个,卵裂为盘状卵裂。在水温23~24℃,盐度26~28的条件下,受精后7h 10mirh胚胎发育至原肠期;受精后12h,眼囊形成;受精后20h 30min,心跳开始搏动;受精后26h 30min仔鱼孵出。初孵仔鱼全长1.78~2.03min,至5日龄全长3.25~3.30min时,卵黄囊完全消失;至8~15日龄,全长3.50~4.97mm时,鳔形成;至18.20日龄,全长7.10~7.31min时,尾鳍鳍条发育完整。  相似文献   
99.
超高压对腌鱼保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淡腌海鳗为对象,采用200、400、600 MPa处理15 min,通过挥发性盐基氮、三甲胺、总活菌数、硫代巴比妥酸值和pH值等在保藏过程的变化考察超高压对腌鱼保藏的影响.结果表明,600 MPa处理可以极大地抑制微生物生长和脂肪氧化,降低挥发性盐基氮、三甲胺.说明超高压是一种较好的适合腌鱼保藏的冷杀菌技术.  相似文献   
100.
鱿鱼肝脏鱼油的制备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地研究了从鱿鱼肝脏中提取油脂与精炼鱼油的方法,并对其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精炼后的鱿鱼油澄清透明,略显淡黄色,并有淡淡的鱼腥味,其各项指标均符合SC/T3502-2000鱼油一级标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鱿鱼油的脂肪酸组成,精炼鱿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较高(36.5%),其中C20∶5(EPA)和C22∶6(DHA)的含量分别为13.1%和2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