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90篇
农学   144篇
基础科学   9篇
  54篇
综合类   685篇
农作物   6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52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奶牛是一种耐寒畏热的动物,当奶牛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超过其阈值时就会产生热应激。热应激对奶牛的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机制、内分泌和代谢产生不利影响,是阻碍奶牛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问题。近年来,植物提取物作为一种兼具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的饲料添加剂被广泛应用。植物黄酮作为一种存在广泛的植物提取物,具有提高家畜生产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炎能力、调节机体代谢等功效。因此,植物黄酮可以对症治疗奶牛热应激。本文将从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机制、内分泌和代谢的影响以及近些年来将植物黄酮用于改善动物热应激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植物黄酮用于缓解奶牛热应激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2.
旨在为树莓叶黄酮的开发应用提供数据参考,通过正交试验与响应曲面法设计改良乙醇提取工艺,并通过HPLC建立树莓叶黄酮的色谱分离条件为:Agilent ZorBax SB色谱柱,流动相为1mg/mL乙酸-乙腈=72.5∶27.5,等度分离,柱温30℃,检测波长:257nm,完成树莓叶黄酮的初步分离,以及黄酮中芦丁含量的准确测定和验证。最佳提取工艺为:646mL/mL乙醇,料液比1∶12.5,41.9℃加热回流173.3min,最佳工艺所得提取率1.127%,响应曲面法最佳工艺提取率略高于正交试验法,且其工艺条件均较优于正交试验所得工艺,可为后期研发树莓叶芦丁兽用中药制剂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3.
研制加味当归四逆壳聚糖喷膜剂,并且制定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试验采用水煎法提取处方药材;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壳聚糖盐酸盐、PVPK-30以及乙醇成膜材料的最佳配比;按照药典相关规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每瓶总黄酮的含量。成膜材料的最佳配比为壳聚糖盐酸盐1%,3%PVPK-30和40%乙醇。通过TLC鉴定样品含有阿魏酸和芍药苷成分。质量标准中性状为澄清有清凉气味的红棕色液体,总黄酮的含量1.83 mg/mL。以处方为219 mg/mL中药复方,1%的壳聚糖盐酸盐,3%的PVPK-30以及40%的乙醇制备出加味当归四逆壳聚糖喷膜剂,且制定质量标准中样品含有阿魏酸和芍药苷并且每瓶总黄酮含量满足1.83 mg/mL。  相似文献   
94.
本研究旨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及含量测定,并探索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LC-MS分析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在HPLC优化条件下用标准品对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MTT法和ELISA试剂盒检测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IL-2、IL-4生成的影响,以及总黄酮对肝脏KCs细胞的增殖和NO、NOS含量的影响;运用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和血清溶血素HC50测定法检测不同浓度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抗体生成细胞和血清溶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中主要活性成分为芒柄花素、7,3'-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黄豆黄素和穗花杉双黄酮,其中,芒柄花素含量高达52.48%,其次为7,3'-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含量为11.20%。在2.5~100 μg/mL总黄酮作用下,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在20 μg/mL时脾淋巴细胞增殖率和IL-2的分泌量分别高达217.62%和159.661 pg/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40 μg/mL时,脾淋巴细胞IL-4的分泌量高达149.274 pg/mL,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KCs细胞的增殖及NO和NOS分泌也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在60 μg/mL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KCs细胞增殖率达67.77%,NO和NOS的分泌量分别达180.106和29.942 μmol/L(P<0.01)。此外,沙冬青种子总黄酮能明显促进小鼠体内抗体生成细胞和血清溶血素含量的增加。综上表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为芒柄花素和7,3'-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相关免疫细胞因子和抗体的产生与释放等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5.
为研究甘肃棘豆黄酮的抗氧化及免疫活性,试验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测定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甘肃棘豆黄酮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白细胞介素2(IL-2)和免疫球蛋白G (IgG)抗体形成的影响研究其免疫活性。结果显示,甘肃棘豆黄酮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32.23%,略高于维生素E (28.55%),低于维生素C (97.05%);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80.03%,高于维生素E (69.70%),低于维生素C (98.69%);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30.39%,低于维生素C (98.98%)、略低于维生素E (32.57%)。在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随着甘肃棘豆黄酮溶液浓度的提高,脾脏淋巴细胞相对增殖率也提高,当其浓度为200 μg/mL时,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为23.40%;2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IL-2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0和1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甘肃棘豆黄酮组IgG抗体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5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极显著高于100和2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P<0.01),1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极显著高于2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P<0.01)。综上所述,甘肃棘豆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及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96.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热带假丝酵母菌(CT)与桑叶黄酮(MLF)对断奶前后犊牛能量与氮代谢、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以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20±2)日龄中国荷斯坦公犊牛48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断奶前为代乳品和开食料,断奶后为开食料;CT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CT;MLF组添加MLF;CM组添加CT和MLF。犊牛于56日龄断奶(代乳品),试验期60 d。分别于犊牛28、42、56和80日龄采集瘤胃液,35和63日龄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CT组相比,CM组犊牛断奶前代谢能显著提高(P0.05),较CON组,断奶后CM组氮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断奶前MLF组较CON和CT组氮的生物学价值显著提高(P0.05)。与CON组相比,CT组显著提高了28~80日龄瘤胃液p H和56、80日龄瘤胃液微生物蛋白含量(P0.05),CT、MLF和CM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与CON组相比,56日龄M LF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42日龄乙酸/丙酸CT和MLF组较CON组有提高的趋势(P=0.090),各组间乙酸和戊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CT有助于改善断奶前犊牛瘤胃液p H和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添加CT和MLF有助于提高断奶前犊牛饲粮代谢能和氮的生物学价值,提高断奶后犊牛总能代谢率和氮的利用率,降低粪能和总排出氮量,同时具有改善瘤胃发酵的作用,并且CT与MLF联合使用效果优于单一添加。  相似文献   
97.
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银杏叶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黄酮类和萜内酯是目前银杏叶提取物及植物药质量控制的有效。依据。本文详细综述了银杏叶中黄酮类和萜内酯有效成分,扼要讨论了它们的结构与活性关系,并简单概述了萜内酯的合成。  相似文献   
98.
江西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变化规律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从江西各地引种到江西农业大学的银杏其叶不同季节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银杏叶黄酮含量差异较大;不同季节含量也有差异,以10月份为最高。  相似文献   
99.
以葛根为原料,以葛根黄酮的得率为指标,以料液比、提取电压、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其提取工艺,并对其保肝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闪式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2次,料液比1∶30(g/mL),提取电压160 V,提取时间80 s。该工艺条件下,葛根黄酮的得率为6.71%。动物实验表明,葛根黄酮能够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小鼠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本结果可为葛根黄酮的提取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枇杷叶中的黄酮,采用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显示,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枇杷叶黄酮的较优工艺为:超声温度40℃、超声时间40 min、液料比30 mL/g、硫酸铵用量8 g、超声功率270 W、乙醇浓度35%.在此条件下,黄酮的提取量为10.8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