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7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372篇
林业   205篇
农学   803篇
基础科学   245篇
  525篇
综合类   2085篇
农作物   190篇
水产渔业   625篇
畜牧兽医   659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188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研究冷冻贮藏中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的分布特征,以青海省地方梨优良品种‘软儿梨’果实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软儿梨果实后熟(室温)、冻藏(-18℃)和解冻(室温)3个时期的果皮、果肉中总多酚、绿原酸的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软儿梨果实后熟后,酚类物质果肉?果皮,多酚氧化酶则果皮?果肉;冷冻贮藏过程中,不同部位的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绿原酸在果皮急剧下降、果肉中略有增加。解冻后总体呈下降趋势,2个部位总酚、多酚氧化酶下降明显,而果皮中的绿原酸变化不大。研究表明:软儿梨果实后熟后,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分布呈现区域化,冷冻贮藏加剧了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积累,导致了软儿梨冷冻贮藏后果皮先于果肉发生了褐变。  相似文献   
42.
以巨丰葡萄为材料,研究了在20kV/m,40kV/m,60kV/m,80kV/m,100kV/m不同高压静电场处理1h对葡萄的质量损失率、腐烂率、掉果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压静电场处理对葡萄质量损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延迟葡萄采后的衰老过程,葡萄的腐烂率、掉果率明显低于对照;在相同贮藏条件下,利用60kV/m的高压静电场处理,葡萄的保鲜效果好于其它高压静电场处理,葡萄贮藏70天,好果率达80%.  相似文献   
43.
应用TDR对土壤含水率及土壤冻结融解深的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 TDR(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计测土壤含水量 ,80年代以来就受到了瞩目 ,到今天为止TDR方法在土壤盐分浓度 ,浸润面深度 ,冻结融解面深度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了确认在运用 TDR方法进行土壤含水率测定时介电常数 ε与含水率 θ之间的关系曲线的滞后现象的有无 ,以及确认运用 TDR方法计测土壤冻结融解面深度的有效性 ,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证明 ,在运用 TDR方法进行土壤含水率测定时介电常数ε与含水率θ之间的标定曲线中没有出现滞后现象 ,运用 TDR方法计测土壤冻结融解面深度不论在室内实验还是在田间实验中都很有效 ,并取得了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4.
电子鼻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唐月明  王俊 《农机化研究》2006,(10):169-172
随着嗅觉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电子鼻由气敏传感器阵列、信号处理子系统和模式识别子系统等3种功能器件组成。为此,阐述了电子鼻技术的结构组成,介绍了其在食品新鲜度检测、果蔬成熟度评价及饮料与酒类识别等轻工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指出了这些新技术实现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牛奶是人类生长发育全过程中最适宜的食品。牛奶中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氨基酸、脂肪、乳糖、多种维生素、多种免疫活性因子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是营养最全面、营养价值最高、最容易消化吸收的食品。为此,从牛奶在人们饮食中所处的地位出发,介绍了乳制品加工厂研究的意义,阐述了小型乳制品加工的生产工艺、厂房分布图和主要设备。  相似文献   
46.
利用2000~2004年12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消费需求Working模型,实证分析了21世纪我国沿海地区城镇居民食品需求情况。结果表明,沿海地区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外用餐、奶类和瓜果类需求会进一步扩大,而对其他食品的需求会减少,这对我国农业生产和餐饮服务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
Irrigation and food security in the 21st centu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lobal food projections indicate that food prices in the next threedecades will likely be stable or decline, but progress inreducing malnutri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ill be slow. Smallshortfalls in crop productivity growth would lead to rising foodprices and worsening malnutrition. Increased food production fromirrigation is essential, and will require expansion of irrigatedarea and water supplies, and improved efficiency of use of existingwater supplies. Neither of these growth factors will prove easy, andboth will require complex institutional and policy reforms. Failureto meet food production needs through efficient expansion andintensification of irrigated agriculture would increase pressure onland resources and hasten 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Irrigation and wate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have been hampered by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links between water scarcity, foodproduction, food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Research to improve this understanding would have high payoffs.  相似文献   
48.
添加纳米粒子的塑料包装材料在杨梅保鲜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米技术应用在杨梅保鲜包装上是一个新的尝试,它采用了交互性实验设计方案,将银纳米材料添加进塑料制成包装材料,可观测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纳米塑料包装材料和纳米奇冰石在提高杨梅好果率和延长货架期方面有正面效果;同时,在抑制VC分解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石少卿  李紫辉  董欣 《农机化研究》2007,(6):114-116,119
与传统的红外线杀菌、巴氏杀菌相比,微波杀菌具有能量损耗小、加热迅速且直接的特点,用于食品杀菌可以达到保持营养与风味、卫生、安全及无污染的效果.以往对食品微波杀菌的研究多集中于固体或半固体食品,而对鲜奶等液态食品的连续流动杀菌的研究较少.为此,通过设计的流体食品微波杀菌试验装置,以水为试验介质,以微波功率为试验参数,以杀菌过程中的温升和流量为试验指标,得到微波杀菌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以及在给定流量下微波功率的大致变化范围,为液态食品连续流动杀菌设备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我国宋代时期整体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文发展得到空前提高,良好环境为我国饮食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此时期的饮食文化中开始注重饮食营养的全面化,讲究食材烹饪的精细化。《菌谱》作为我国最早撰写的食用菌专著,是宋代对食用菌饮食的整理性文献。解读《菌谱》中食用菌的饮食文化,有助于通过结合食用菌饮食类别,研究宋代食用菌饮食文化的特征,这不仅可以了解当时人们的食用菌饮食习惯,更能折射出宋代食用菌文化的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