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61篇
林业   63篇
农学   507篇
基础科学   3篇
  36篇
综合类   304篇
农作物   54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的氮节约效应及产量优势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作物的产量优势及不同施氮水平和种植方式中土壤硝酸盐累积。研究表明,间作可以提高作物单位面积复合产量,增产幅度在6%3~3%之间,不施氮处理间作小麦产量比单作增加达84%;间作和施氮对蚕豆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剖面中硝酸盐累积量趋势表现为蚕豆单作>小麦、蚕豆间作>小麦单作。不施氮、施氮量为20、406、0.kg/hm2条件下,种蚕豆的土壤硝酸盐累积量分别比种小麦的土壤增加了25.4、63.5、50.9、93.4.kg/hm2,间作降低了土壤中硝酸盐累积。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的产量优势主要是种间氮营养生态位发生了分化,蚕豆通过固定空气氮而减少对土壤有效氮的吸收,把土壤中的有效氮节约供给与之相伴的作物小麦利用。  相似文献   
123.
甜槠天然林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2联列表,综合运用方差分析、联结系数AC、X2统计量度量,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等测度方法,计算了周宁县天然甜槠林乔木层35个主要树种的总体联结关系、种间联结系数和X2值.研究结果表明:周宁县甜槠林的种间联结测定使用上述系列技术效果很好.运用方差分析可揭示出多物种总体联结性,X2检验表示出各种对联结的量着性程度和性质,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能够表征种对的联结程度和相伴随出现的机率.同时表明:天然甜槠林种间联结较复杂,多物种总体联结性为不显著的负相关,AC值计算出正联结种对有150对,负联结298 对,其余完全独立;X2统计量检验了595对,其中0对呈现显著的正联结,2对呈现极显著的负联结,3对呈现显著的负联结.  相似文献   
124.
在室内调查了分别以2龄、3龄和4龄小菜蛾幼虫作寄主时,及20、26、28和32 ℃下菜蛾盘绒茧蜂和菜蛾啮小蜂间竞争结果.当2龄或3龄小菜蛾幼虫供2种蜂同时产卵寄生时,绒茧蜂的寄生率显著高于啮小蜂的寄生率;分别与其单独寄生时比,前者无显著差异,而后者则显著下降;二种蜂的合计寄生率与任一种蜂单独存在时的相比,以2龄幼虫作寄主时无显著差异,但以3龄幼虫作寄主时则显著提高.当4龄小菜蛾幼虫供2种蜂同时产卵寄生时,绒茧蜂的寄生率与啮小蜂的寄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二种蜂的合计寄生率显著比绒茧蜂单独存在时的高,但与啮小蜂单独存在时的寄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当2种蜂共存时,在所测试的4个温度下,绒茧蜂的寄生率均高于啮小蜂的寄生率,与其单独寄生时的相比,绒茧蜂的寄生率无显著变化,而啮小蜂的寄生率均显著下降.这些结果表明寄主龄期比温度对这两种蜂种间竞争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5.
以遗传基础各不相同的6个甘蓝型油菜品系与甘蓝杂交,观察授粉后3、8和24小时花粉在柱头上附着,萌发及花粉管在柱头和花柱中的生长情况。从对花粉和柱头乳突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和统计分析的结果看,母本基因型对种间的花粉一雌蕊相互作用影响很大。对杂交幼果田间脱落率的调查结果支持这一论点。供试材料中以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184×甘蓝的授粉亲和性最高,因此自交不亲和与种间杂交不亲和似乎是分别受极为相似的两套基因系统控制的。  相似文献   
126.
127.
研究相关种内控制有性机制的遗传体系,可以对进化的方向和形式提供重要的信息。研完交配机制中,遗传上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是确定属内各个种的进化地位和相互间关系的重要方法。研究种间杂交的频率和程度,以及种间杂交和种内交配可育也有利于进行生物评定。本实验通过D.maydis种内交配和D.maydis与D.carbonum种间杂交的初步研究结果,对D.carbonum的分类地位提出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28.
二倍体和四倍体球茎大麦的核型相似,都有5组非常相似的中着丝粒染色体,一组近中着丝粒染色体和一组随体染色体。C-带带纹很少,大多数染色体只有一或两条着丝粒带,染色体4有1条中间带,随体染色体有次溢痕带,二倍体类型的带型表现出一定的多态性。根据带型特征,结合染色体形态,球茎大麦的7组同源染色体可以区分,依据四倍体球茎大麦的C-带带型,可以证明其同源多倍体的起源。在种间杂种中,球茎大麦的核仁消失,而栽培大麦的核仁依然存在,表现出典型的“核仁隐性”现象  相似文献   
129.
本研究分析了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 L.,2n=26,A2)×司笃克氏棉(G.stocksii Mast.in Hook..2n=26,E_1)、陆地棉(G.hirsutum L.,2n=52,(AD)1)×异常棉(G.anomalum Wawra.& Peyer.,2n;=26,B1)和陆地棉×雷蒙德氏棉(G.raimondii Ulbr.,2n=26,Ds)3个种间杂种F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染色体行为;并观测了杂种F_1的花粉粒大小和生活力。结果表明,在种间杂种F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四分体形成时期,常出现一些多分孢子和微核.杂种F_1的花粉生活力和发芽率都显著地低于双亲。3个种间杂种F_1减数分裂中期Ⅰ所表现的染色体构型各不相同,亚洲棉×司笃克氏棉F_1为12.40 Ⅰ+5.50 Ⅱ+0.45 Ⅲ+0.32 Ⅳ,陆地棉×异常棉F_1为25.59Ⅰ+5.81Ⅱ+0.2 Ⅲ+0.27Ⅳ,陆地棉×雷蒙德氏棉F_1为12.44Ⅰ+12.17Ⅱ+0.37Ⅲ+0.27Ⅳ。根据各杂交组合染色体配对的表现,讨论了这些棉种间的亲缘关系和棉花种间杂种的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30.
适用于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的组平衡区组试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omez介绍的组平衡区组设计,并作了一些改进,用于一个Griffing 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方法2的田间试验设计分析.结果证实,在这种情况下组平衡区组设计优于随机区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