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21篇
  5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6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在玉米干秸秆中分别接种酵母菌、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以筛选出适合玉米干秸秆发酵生产优质粗饲料的理想菌株。结果表明,对秸秆粉处理30d后,乳酸菌组发酵产物的酸碱度和氮损失均最低,即PH4.12,氨态氮和总氮比为6.4%;玉米秸秆粉发酵后感官评价得分最高的是乳酸菌组;酵母菌组,乳酸菌组,纤维素分解菌组的乙酸含量分别为33.35mg/mL、15.57mg/mL和6.32mg/mL,组间差异显著(P〈0.05);乳酸含量分别为15.25mg/mL、30.89mg/mL和1.37mg/mL,组间差异显著(P〈0.05);丁酸含量分别为5.35mg/mL,3.11mg/mL和20.53mg/mL,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乳酸菌是玉米干秸秆发酵的最佳菌株。  相似文献   
32.
松仁发酵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松仁为主要原料进行乳酸菌发酵,研制出一种营养丰富、均衡、有松仁风味的乳酸菌饮料。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松仁乳酸菌饮料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通过配方筛选的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并对成品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33.
乳酸菌类微生态制剂及其微胶囊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酸菌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 ,但是该类微生态制剂的抗逆性较差。微胶囊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迅速、用途广泛的一种技术 ,它能较好地提高细菌存活率。本文就乳酸菌类微生态制剂的生理作用及微胶囊技术在该制剂上的应用作简要综述 ,以期加深对微胶囊技术的认识 ,并推动该技术在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
植物乳酸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进行了植物乳酸菌、乳酸、醋酸及MRS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自植物的乳酸菌培养物上清液对致病性大肠杆菌K88、987P、F41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其它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明显;并且证明了结果与植物乳酸菌产酸无关,可能与其产生抑菌素相关,这为研究与开发抗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微生态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为探讨生物性添加剂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微生物菌落变化的影响 ,以乳熟期全株玉米为试验材料 ,分别添加乳酸菌或 /和纤维素酶制剂进行青贮。试验用 30cm× 2 0cm聚乙烯袋 ,抽成真空后 ,室温下青贮 6 0d。结果表明 ,各处理对青贮料的乳酸和乙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P >0 0 5 ) ,但使丙酸质量分数分别下降 10 0 % ,35 4 8%和10 0 % ,各处理组中均不含丁酸 ,同时pH均在 4 0以下 ,达到了优质青贮饲料的标准。添加乳酸菌后ADF和CF的质量分数分别下降 1 85 %和 2 0 9%。纤维素酶的添加使ADF和NDF的质量分数分别下降 6 0 9%和 5 2 8% ;混合处理组中ADF质量分数下降 4 4 9% ,ADL质量分数下降 8 5 1%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 (P <0 0 5 )。纤维素酶与混合处理组均使氨态氮与总氮质量比下降 18 8%。除乳酸菌处理组外 ,其他处理并没有提高乳酸菌数量 ,但大幅度减少了有害微生物数量。青贮过程中添加微生物制剂能明显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36.
为寻求珍禽源优良的益生菌株,经分离培养、初筛和复筛试验,成功筛选出1株黄腹角雉源乳酸菌,并对其理化特性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初步得出,该菌株能适应动物的胃肠道环境且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37.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微生物发酵灭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酸菌、枯草芽胞杆菌发酵大豆粉,均能有效消除、灭活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乳酸菌发酵未加乳酸菌培养基的大豆粉,乳酸菌接种量为5%、10%时,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灭活优于15%的菌种接种量;枯草芽胞杆菌发酵大豆粉,菌种接种量为5%时,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灭活优于菌种接种量为10%、15%。  相似文献   
38.
以Lactobacillus reuteri PYR8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出亚油酸异构酶(linoleate isomerase,LI)基因,将其克隆至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电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中.重组菌株GS115/pPIC9K-LI经1%甲醇诱导后,SDS-PAGE电泳表明该基因在酵母中得到表达,即分子量约为67 kD的重组LI蛋白.经SP-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层析、Phenyl Sepharose Fast Flow疏水层析纯化获得了纯度为95%的重组LI蛋白样品.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纯化的重组LI具有亚油酸异构酶的活性,酶的比活力为6.8 U·mg-1.  相似文献   
39.
从健康成年鸡的嗉囊、盲肠中分离了6株乳酸产生菌,对其中1株产乳酸能力强的菌株(z1)进行了鉴定,生化鉴定结果为发酵乳杆菌;采用正交试验对其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z1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酪蛋白水解物(0.5%),乳糖(1%),番茄汁(10%),β-磷酸甘油二钠(0.5%),菌落总数达5.76×109 cfu.按此优化配方接种zI 3代菌株,菌落总数达4.67×108cfu.  相似文献   
40.
均匀设计法优化益生素菌种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试验应用均匀设计法安排动物试验,以仔猪日增重、饲料采食量和腹泻指数作为指标优化4株乳酸杆菌在饲料添加剂中的比例。乳酸杆菌在日粮中的6个水平分别为: 2. 0×104、4. 0×104、6. 0×104、8. 0×104、1. 0×105、1. 2×105,按六水平四因素均匀设计表安排动物试验,每个处理仔猪饲喂基础日粮加不同组合的乳酸杆菌制剂。复合乳酸杆菌制剂以0. 1%的比例添加到日粮中,测定仔猪日增重、饲料采食量、饲料转化率、腹泻得分和腹泻次数。结果表明,四株乳酸杆菌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腹泻有明显的互作效应。格氏乳酸杆菌在8. 3×104 CFU/g对防治腹泻的效果最好,嗜酸乳酸杆菌预防腹泻的效果随着浓度增高而逐渐增强。综合考虑不同菌种的作用以及仔猪断奶后不同阶段生长性能和断奶后腹泻的情况, 4株乳酸杆菌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合理比例为每克:格氏乳酸杆菌4. 0×104CFU;罗伊氏乳酸杆菌6. 0×104 CFU;嗜酸乳酸杆菌1. 0×105CFU;发酵乳酸杆菌4. 0×104 CF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