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4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2篇
  54篇
综合类   147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桑黄菌丝多糖(大分子量粗多糖),通过小鼠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实验,研究桑黄菌丝多糖的生理活性。以小鼠游泳力竭时间、游泳前后血乳酸、肝糖原以及血清尿素氮含量的变化为指标,考察桑黄多糖抗疲劳能力,以小鼠在缺氧和亚硝酸钠中毒环境下的存活时间为指标,考察桑黄多糖耐缺氧能力。结果表明,灌胃桑黄多糖可以显著延长小鼠游泳时间达70.62%,降低游泳后乳酸曲线下面积22.89%,提高肝糖原储备33.36%,减少游泳后血清尿素氮含量23.17%,延长小鼠在缺氧环境下42.08%和亚硝酸钠中毒环境下35.29%的存活时间。因此,桑黄多糖具有提高小鼠抗疲劳和耐缺氧能力的作用,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实验效果与灌胃剂量呈正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92.
泡菜中亚硝酸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含量变化及影响含量变化的因素、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泡菜的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3.
为探讨酱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食盐、酸度等的关系,以丕蓝、白菜、芹菜、甘蓝、豆角等为原料,按不同比例食盐量、醋酸量、腌制温度制成酱腌菜,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酱腌莱中亚硝酸盐含量。结果显示食盐质量分数为0.51%,酸度为1.18%的新醋腌制的丕篮亚硝酸盐含量最低;食盐质量分数11.61%,酸度为0.03%的酱咸菜亚硝酸盐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4.
合欢花多酚的提取及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建梅  汪应灵  李万里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056-3058,306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合欢花多酚的提取工艺,考察了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合欢花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及多酚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的大小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 (m/V,g∶mL),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时间2.0 h,提取温度70℃,在此条件下,合欢花多酚提取率为2.59%;当多酚浓度达到6.0 μg/mL时,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为73.9%.  相似文献   
95.
食品中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危害及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硝胺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性极高的化合物之一。本文阐述N-亚硝基化合物的危害及在食品中的分布状况,综述应用辐照和天然植物提取物等阻断剂消除和控制食品中N-亚硝基化合物技术措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6.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鼠亚硝酸盐中毒组织损伤中的作用,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硝酸盐中毒组,分别注射0.3mL的生理盐水和50g/L亚硝酸钠。中毒组小鼠死亡后,处死对照组小鼠,采取心、肝、脾、肺、肾、脑等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组织病变以及VEGF蛋白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亚硝酸盐中毒可引起小鼠机体产生明显的缺氧症状,心、肝、脾、肺、肾等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主要表现为水肿和出血;各组织均观察到VEGF阳性信号,在出血病变区域阳性信号最为明显。说明亚硝酸盐中毒可造成机体各器官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并引起小鼠体内VEGF表达量的增加,VEGF对器官的病理变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7.
李忠帅  马甡  单洪伟  王腾  肖威 《水产学报》2021,45(11):1825-1834
为探究亚硝态氮胁迫下凡纳滨对虾[体长为(6.8±0.3) cm,体质量为(4.0±0.6) g]体内亚硝态氮的时空分布与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响应,实验设置0(对照组)、0.8、4.0和8.0 mmol/L 4个处理组,进行持续96 h的亚硝态氮胁迫实验和12 h的恢复实验。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死亡率与胁迫浓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胁迫6 h内,亚硝态氮在凡纳滨对虾鳃、血淋巴、肠道、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明显积累,且积累量与胁迫浓度呈现正相关。相同胁迫浓度组,亚硝态氮在对虾鳃中积累最多,肌肉中最少,鳃中的积累量约为肌肉的3倍。Na~+-K~+-ATP酶活性在0.8和4.0 mmol/L组对虾肝胰腺和肌肉中显著升高,而在8.0 mmol/L组的肌肉中显著降低。胁迫各组对虾肝胰腺AMPK活性显著上升,且与胁迫浓度呈现正相关性。恢复期间,除血淋巴(8.0 mmol/L组)外,各组织中亚硝态氮1 h恢复效率均超过50%,且肝胰腺和鳃的恢复效率最高,达到74%以上。血淋巴、鳃、肠道中亚硝态氮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的时间最短,均在6 h以内,而水体中亚硝态氮含量显著升高。以上研究表明,胁迫下亚硝态氮会在对虾组织中迅速积累,并引起能量代谢进程的加快;胁迫解除后,积累在体内的亚硝态氮能够迅速排出体外,以减轻毒性影响。本研究结果将为缓解亚硝态氮对养殖对虾毒性效应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从4个草鱼池塘中分离和定性筛选获得29株能够产生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菌株。通过对编号为C95的菌株进行菌落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状菌,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的同源性达98%。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试验对菌株的产氨氮和产亚硝酸盐氮特性进行研究发现:(1)氮源、碳源、温度和摇床转速都能显著影响菌株的生长及产生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但pH(5~9)对其无显著影响(P>0.05);(2)该菌株生长及产生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最适宜的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为:LB、pH 5~9、25℃、150 r.min-1。由C95作为指示菌株筛选得到SC01、SC07两株(2/33)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效果较好的菌株。因此,C95可作为筛选具有降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功能的有益菌的指示菌株。  相似文献   
99.
The ability of a nitrate‐reducing and nitrite‐reducing strain of Selenomonas ruminantium ssp. lactilytica (TH1) to utilize lactate was examined at the cell and enzyme levels. The TH1 strain was found to possess NAD‐independent D‐lactate dehydrogenase (iD‐LDH), with little or no lactate racemase or L‐lactate dehydrogenase, implying that TH1 virtually utilizes only the D‐form of lactate. Ther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lactate racemase to TH1 may enhance its ability to utilize lactate in the rumen where both D‐lactate and L‐lactate are produced. Because lactate utilization by Megasphaera elsdenii in the rumen may increase methanogenesis, it is desirable to increase lactate utilization by S. ruminantium, which may decrease methanogenesis. However, the specific activity of iD‐LDH, which represents the amount of enzyme per cell, in TH1 was approximately threefold lower than M. elsdenii. Properties of iD‐LDH, such as optimal pH and temperature, affinity for D‐lactate, and effect of metal ions, did not differ greatly between TH1 and M. elsdenii. The specific activity of iD‐LDH in TH1 increased as the D‐lactate concentration in the medium increased, suggesting that iD‐LDH synthesis is regulated in response to D‐lactate. On the contrary, no iD‐LDH activity was detected when TH1 was grown in the presence of glucose, even when D‐lactate was present.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iD‐LDH synthesis is strongly suppressed by glucos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 ruminantium to utilize lactate and reduce nitrate and nitrite, it is important to enhance iD‐LDH synthesis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of lactate racemase.  相似文献   
100.
亚硝酸钠高效利用菌的分离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富集培养筛选到6株高效利用亚硝酸钠的细菌和真菌,选择其中一株命名为S1,经初步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该菌能以亚硝酸钠为单一氮源生长。生长谱法试验表明,S1能够利用有机碳源物质:甘油、葡萄糖、蔗糖。S1能够利用多数常用的有机氮源物质和无机态氮,以蛋白胨、亚硝酸钠为氮源时生长较好。亚硝酸钠利用试验表明:S1利用亚硝酸钠最适接种菌龄是35 h左右,S1在亚硝酸钠为2 g.L-1时,10%(体积分数)左右的接种量,pH 7.0,28℃,经40 h震荡培养,亚硝酸钠被利用率可达100%。S1菌株的培养需要有较好的通气条件,培养液以装至容器体积的1/5为宜。S1能耐受多种金属离子,Ba2+、Zn2+、A l3+、Cu2+等对其生长和利用亚硝酸钠不造成影响(P>0.05),而Cd2+、Cr3+、Pb2+和Ag+则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0.05或P<0.01)。滤膜除菌试验表明S1主要是通过胞外酶的作用利用亚硝酸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