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234篇
农学   70篇
基础科学   50篇
  50篇
综合类   421篇
农作物   50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探讨在"3414"肥料试验中叶绿素仪测定叶绿素的精确度,以及不同施肥处理对五指毛桃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的影响,采用SPAD叶绿素仪和酒精-丙酮浸提法对五指毛桃不同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五指毛桃3片叶片的SPAD值,倒1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倒2叶的叶绿素a以及倒3叶的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对倒2叶的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倒3叶的叶绿素a影响显著。氮、磷、钾肥对五指毛桃叶片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效应依次为N肥P肥K肥。SPAD值、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从倒1叶至倒3叶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增加的幅度因施肥处理不同而不同。倒1叶的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呈负相关;倒2叶的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倒3叶的SPAD值与叶绿素a呈负相关,而与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3414"肥料试验中倒2叶的SPAD值更能准确地预测其叶绿素的绝对含量。该研究为叶绿素仪在五指毛桃生理实验中正确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五指毛桃在成龄胶园间作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在系统地分析潜水电泵电缆引入密封装置使用寿命短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对其作了结构改进.主要采取了在传统密封装置结构上依次增加涨圈、压紧垫圈、次级压紧螺栓、O形橡胶密封圈、紧固件和次级接线盒等措施,共同组成二道面与面接触的密封系统.改进后的潜水电泵不仅在潜水深度上大大超过标称深度达5m以上,而且延长了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2010~2016年在云南省德宏植胶区对‘热垦525’、‘热垦628’、‘热研8-79’、‘热研7-33-97’、‘湛试327-13’、‘IAN873’、‘云研77-4’7个橡胶树品种进行区域性栽培试验,调查比较其定植成活率、茎围生长量、抗寒性等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橡胶品种,其定植成活率、茎围生长速度、抗寒性不同,‘湛试327-13’阳坡的成活率最高,为95.2%;阳坡生长由快慢顺序为‘热研7-33-97’>‘热垦525’>‘IAN873’>‘热垦628’>‘云研77-4’>‘湛试327-13’>‘热研8-79’;阳坡抗辐射型寒害能力强弱顺序为‘湛试327-13’>‘云研77-4’>‘热垦525’>‘热研7-33-97’>‘热研8-79’>‘IAN873’>‘热垦628’;从成活率、茎围生长量、抗寒性阳坡的数据来看,‘热研7-33-97’品种生长速度较快,‘湛试327-13‘品种成活率和抗寒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由于橡胶材料具有非线性和大变形特性,使得描述橡胶力学特性的本构模型参数的确定比较烦琐和困难。为了提高橡胶本构模型参数识别的准确性,基于超静定方程求解原理推导出一种新的识别方法。以某橡胶衬套为例,识别的参数应用于有限元分析,对比试验数据,结果表明该识别方法可以准确识别橡胶材料参数,并且精度相对于最小二乘法有了明显改善,显示了超静定识别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大气环流指数和地面气象要素对海南省橡胶树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影响,利用1962—2009年逐月大气环流指数和逐日地面气象要素资料,根据橡胶树白粉病病情指数等级,结合因子膨化、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筛选影响橡胶树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大气环流指数和地面气象要素,构建等级指标,建立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影响橡胶树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大气环流指数依次为北半球副高面积指数、北半球副高强度指数、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脊点、北美区极涡面积指数、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和印缅槽,显著影响时段为上年7月至当年4月;地面气象要素有平均最高气温、相对湿度、平均气温≥20℃的日数、小雨日数和平均风速,显著影响时段为上年10月至当年1月;基于大气环流指数、地面气象要素、大气环流与地面气象综合因子的橡胶树白粉病病情指数预测模型准确率分别为74.3%~78.8%、74.7%、94.6%~98.3%,表明基于大气环流和地面气象综合因子的模型准确率较高,可作为海南省橡胶树白粉病的中长期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不同掺量水玻璃对橡胶轻骨料混凝土(RLC)力学性能的影响,在RLC中加入水玻璃,并用20%粉煤灰代替水泥,制作水玻璃掺量分别为0,2%,4%,6%,8%的混凝土试块.通过核磁共振试验研究其微观孔隙变化及强度形成机理;进行对数函数曲线预测和BP神经网络强度预测,判断其可靠性并对比优劣.结果表明:水玻璃的掺入使RL...  相似文献   
17.
海南是我国最重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然而部分地区的天然橡胶由于品种选育不当,直接影响了橡胶的抗寒、抗风和抗病能力,从而使天然橡胶的产量下降。为此,提出将RFID技术应用到海南橡胶苗品种识别与信息追溯中,结合Visual Basic.NET程序设计和Access数据库技术等,实现对优质橡胶苗的品种信息与育苗生长数据的追踪,以达到监督、指导海南橡胶的种植与管理的目的,从而扩大优质品种的种植面积,保障海南天然橡胶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天然橡胶产业持续低迷,追踪国际天然橡胶研究前沿热点对于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和升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采用科学计量方法结合CiteSpace技术,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天然橡胶文献进行共被引、共词和聚类分析,概述了该领域重要的基础文献,揭示其学科领域研究前沿和热点。结果表明,共探测出6个前沿热点,高度聚合在三大学科领域。其中,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领先优势十分明显,共遴选出4个前沿热点:(1)功能化改性石墨烯或氧化石墨/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2)生物基体/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3)弹性体或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应变诱导结晶行为;(4)废旧橡胶的自修复与回收加工。在生物科学领域,遴选出1个前沿热点,即橡胶树基因组测序、橡胶生物合成路径与关键基因。在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遴选出1个前沿热点,即橡胶林的扩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频和高突现关键词在三大学科呈现由多到少分布,反映了当前天然橡胶研究领域发展趋于多方向性,但其前沿热点相对集中在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的下游。  相似文献   
19.
间作木薯对橡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间作木薯对橡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为判断胶园间作木薯的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撑。以橡胶与木薯间作为处理,橡胶单作为对照,采用传统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橡胶树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及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间作模式下橡胶树根际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真菌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真菌Simpson指数显著提高,pH和Chao1指数虽有降低,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2)门分类水平上,2个处理的橡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相近,共有的3大优势菌门均为Ascomycota、Zygomycota和Basidiomycota。间作木薯降低了橡胶树根际土壤中Zygomycota和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但提高了Ascomycota相对丰度,达到91.54%;(3)属分类水平上,2个处理中相对丰度比例前10的优势菌属占所有检测出菌属的61.30%~65.59%,间作木薯提高了橡胶根际土壤中PhyllostictaGibberella和Lecythophora的相对丰度;(4)土壤碱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对橡胶树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α-多样性产生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变化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因此,间作木薯增加了植物对土壤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导致橡胶树根际土壤肥力下降,进一步降低了橡胶树根际土壤真菌的群落多样性,同时增加了病原真菌的丰度。  相似文献   
20.
橡胶小蠹虫为害重,防治困难。为了探索更加高效的田间防治方法,本研究通过将“牛皮纸+粘虫胶+诱集剂”组配,研究集成了一种橡胶小蠹虫粘捕装置,对其诱捕参数(粘捕装置材质、诱集剂药袋悬挂数量、药液暴露面积以及粘捕装置的间距、悬挂高度)进行了筛选,并与常规诱捕器在重量、成本和诱捕效果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月桂烯、2-甲基-3-丁烯-2-醇、S-(-)-柠檬烯、莰烯、顺式-马鞭草烯醇5种诱集剂的诱集下,自制粘捕带对橡胶小蠹虫的粘捕总数分别为:554、445、341、381、367头;普通粘虫带对橡胶小蠹虫的粘捕总数分别为:260、230、179、202、199头。其中月桂烯、2-甲基-3-丁烯-2-醇、S-(-)-柠檬烯,自制粘捕带的粘捕数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粘虫带,表现出较好的粘捕效果。采用挂袋法的最佳药袋数为2袋,诱集剂的最佳药液暴露面积为6.6 mm2,粘捕装置的最佳相互间距为50 m,最佳悬挂高度建议在2.5 m。自制粘捕装置在重量、成本以及诱集数量上均优于常规诱捕器,对橡胶小蠹虫防控具有高效成本低、环保可降解、简单易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