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44篇
  免费   934篇
  国内免费   1302篇
林业   3358篇
农学   2344篇
基础科学   1063篇
  2023篇
综合类   8659篇
农作物   1311篇
水产渔业   454篇
畜牧兽医   1454篇
园艺   684篇
植物保护   1330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479篇
  2021年   522篇
  2020年   565篇
  2019年   681篇
  2018年   365篇
  2017年   715篇
  2016年   875篇
  2015年   676篇
  2014年   983篇
  2013年   1032篇
  2012年   1628篇
  2011年   1620篇
  2010年   1235篇
  2009年   1281篇
  2008年   1170篇
  2007年   1218篇
  2006年   1079篇
  2005年   918篇
  2004年   739篇
  2003年   628篇
  2002年   452篇
  2001年   445篇
  2000年   403篇
  1999年   377篇
  1998年   331篇
  1997年   293篇
  1996年   258篇
  1995年   223篇
  1994年   199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3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7篇
  1962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中小型马铃薯播种机普遍采用勺链式排种器。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导致勺链式马铃薯播种机排种器的漏播现象随着机具作业速度的提高更加明显;切块薯种尺寸跨度较大,小尺寸薯种较多时重播率增大。针对上述问题,在实验室搭建了勺链式排种器试验台,以机具前进速度和薯种大小为试验因素、漏播率和重播率为试验指标,进行旋转正交试验回归分析,利用软件Design-Expert8.0.6对回归模型优化求解。结果表明,机具前进速度为2.44 km/h、薯种大小为41.34 mm时,漏播率和重播率的最优解分别为3.54%和5.52%。该研究为勺链式马铃薯播种机田间作业参数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我国2010—2017年农业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及时序演化特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以中国内地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农业生产中的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构建了以农业用水量、能源产品使用量、排灌耗能量、能源产品生产用水量作为输入变量,以主要农产品生产总量、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GDP)为输出变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我国有19个省份尚未达到DEA有效状态,大部分省份的农业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有较大上升空间。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省份(20个)的综合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其中最典型的宁夏、甘肃、新疆三个西北省份的纯技术效率明显落后,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究不同浸种方法对丝瓜种子萌发的影响,得到种子发芽率高、出芽一致性好的丝瓜种子浸种方法。【方法】以丝瓜品种‘圆帅’为试验材料,设置纯净水浸泡(T1)、人工破壳后200mg/L GA_3浸泡(T2)、人工破壳后纯净水浸泡(T3)、200mg/L GA_3浸泡(T4)4种浸种方法,28℃浸种12h后30℃恒温催芽,测定各处理丝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壮苗指数、酶活性、内源激素含量等指标,并观察各处理丝瓜种子萌发第2天胚轴横切面的解剖结构。【结果】各处理丝瓜种子发芽势与发芽率高低顺序均为T2T3T4T1,T2比T1发芽势提高了38%,发芽率提高了59%,壮苗指数增加了0.007。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在种子萌发初期会提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生长素(IAA)、玉米素(TZ)含量;降低脱落酸(ABA)含量;茉莉酸(JA)、水杨酸(SA)含量在种子萌发时较低,随后其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其主要在种子萌发第3天后开始发挥调控作用。从丝瓜种子胚轴横切面可以看出,T2处理维管束横切面面积最大,表明该处理可促进胚轴维管束细胞的发育,使维管束更加发达。【结论】在丝瓜种子育苗过程中,破壳并采用200mg/L GA_3浸泡是获得种子发芽率高、出芽一致性好的浸种方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东北薄荷(Mentha sachalinensis(Briq.) Kudo.)种子萌发期对盐碱混合胁迫环境的响应特征,明确其对混合盐胁迫的耐受性。【方法】将4种单盐(NaCl、Na_2SO_4、NaHCO_3和Na_2CO_3)按5种摩尔比(A.1∶9∶9∶1,B.1∶1∶1∶1,C.9∶1∶1∶9,D.1∶1∶9∶9,E.0∶0∶1∶1)人工模拟pH分别为8.82,9.58,10.28,11.18和11.25的盐碱混合胁迫条件,每组内又设置5个盐浓度(20,30,40,50,60 mmol/L),以蒸馏水为对照(CK),比较混合盐胁迫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况,并通过建立的函数方程确定东北薄荷种子和幼苗对混合盐胁迫的耐受阈值。【结果】随着混合盐浓度的升高,A~E处理组的平均发芽时间总体呈延长趋势,而相对盐害率总体呈增加趋势。与对照相比,A~E处理组5个盐浓度胁迫下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和胚根长均显著降低;D处理组(pH 11.18)的发芽率则呈现"低促高抑"现象,而其他4个处理组的发芽率均低于对照。A、B、E处理组的发芽势逐渐下降,而C、D处理组的发芽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混合盐胁迫条件下,混合盐浓度是引起东北薄荷种子萌发指标和胚芽生长受抑的主导因素,而pH则是引起胚根生长受抑的主要胁迫因素,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较弱。解除盐胁迫后,仍有部分种子恢复萌发。东北薄荷种子萌发阶段和幼苗生长阶段对A~E处理组的耐受阈值分别为43.72,45.39,63.73,55.70,44.92 mmol/L和17.96,13.60,6.76,19.26,12.69 mmol/L。【结论】东北薄荷种子萌发阶段对混合盐胁迫的耐受性强于其初生幼苗生长阶段,且东北薄荷对pH为11.18的混合盐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95.
水稻耐淹成苗率相关性状全基因组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 耐淹成苗率低是限制直播稻产量的重要因素,挖掘高种子活力、低氧萌发能力强的水稻材料是提高耐淹成苗率的关键,但控制耐淹成苗率的遗传位点的挖掘仍然比较有限。目的 利用来源广泛的自然种质,分析影响耐淹成苗率的关键表型性状,挖掘相关的遗传位点和候选基因,为直播稻耐淹成苗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材料基础。方法 以200份来源广泛的水稻种质为材料,在有氧环境下进行发芽试验,测量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在低氧条件下测量芽鞘长和芽鞘直径;进行耐淹成苗试验,水深10 cm,20 d后测量耐淹成苗率。分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挖掘影响耐淹成苗率的关键性状;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对以上6个表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与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并在关联区间内筛选候选基因;对02428和YZX 2份材料进行有氧、无氧以及氧气含量转换条件下的转录组检测,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分析候选基因的表达模式差异。结果 种子活力、芽鞘表型和耐淹成苗率在200份材料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其中,芽鞘长和活力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芽鞘长、活力指数与耐淹成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鉴定出8个与活力指数显著关联的位点,15个与芽鞘长显著关联的位点;结合基因组注释,在关联区间筛选出6个与活力指数相关的候选基因,7个与芽鞘长度相关的候选基因;进一步比较13个基因在有氧、无氧及氧气转换条件下的表达模式以及表达量的变化,发现Os02g0657000Os03g0592500Os08g0380100表达量变化显著,表现出对氧气处理的敏感性。结论 种子活力、芽鞘长与耐淹成苗率密切相关,可作为筛选高耐淹成苗水稻材料的重要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转录组分析与基因表达模式比较的联合应用可提高候选基因的筛选效率。水稻耐淹成苗过程可能受到与逆境胁迫、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调控。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贵州芝麻不同种质资源的产量与相关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品种产量在35.72kg/亩—146.94kg/亩之间。其中产量最高的品种是P41(SI17TR-2),为146.94kg/亩;其次是P28(SI16BZ-14),为143.95kg/亩;最低的品种是P8((SI16BZ-7),为35.72kg/亩。各个个性状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单株果数>千粒重>主轴果数>主轴结果长度>生育期>单果粒数>生育期。株高、单株果数、主轴果数、单果粒数、千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而生育期、主轴结果长度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综合考虑,P41(SI17TR-2)、 P28(SI16BZ-14)两个品种为高产品种,适宜在遵义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97.
100份番茄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是番茄育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对收集的100份番茄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在不同材料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其中,质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0.34~1.52,花序类型的H′最高,为1.52,数量性状中H′最高的是果梗洼大小和单果种子数,均为2.06;提取的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67.72%,第一、二主成分主要反映植株的生长状态和果实的外观形态,第三、四主成分分别反映果实因子和植株长势,第五、六主成分主要与果实熟性和品质有关。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在欧氏距离为0.91处聚为Ⅴ类,其中第Ⅰ、Ⅱ类群可以作为培育高品质番茄的种质材料,第Ⅲ类群遗传改良潜力较大,第Ⅳ类群可以为今后选育不同利用价值的番茄品种提供宝贵材料,第Ⅴ类群是优良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98.
籽棉碰撞模型中恢复系数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籽棉与其收获及处理机具工作部件间发生碰撞时的碰撞模型,采用基于运动学方程的恢复系数测定装置,对籽棉恢复系数进行测定及分析。不同下落次数的籽棉恢复系数通过下落实验进行测试,实验装置下落高度范围200~400 mm、材料厚度2~6 mm,考察材料为Q235钢、铝合金、有机玻璃和橡胶的碰撞。针对含水率为12.54%的"中棉6913"籽棉品种,采用L8(41×24)混合正交试验方案研究碰撞材料、材料厚度、自由下落高度和籽棉个数四因素对籽棉恢复系数的影响,然后针对碰撞材料、下落高度和材料厚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并获得下落高度和材料厚度对恢复系数的影响规律及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籽棉恢复系数因素的显著性顺序为:碰撞材料下落高度材料厚度籽棉个数;其中籽棉个数对恢复系数影响不显著。由单因素试验结果可得:籽棉与碰撞材料之间恢复系数顺序为:Q235铝合金有机玻璃橡胶;在试验范围内,籽棉恢复系数随着下落高度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减小;随碰撞材料厚度的增加先呈显著增大后缓慢增大。上述结果可为籽棉收获及处理机具中相关工作部件的合理设计及籽棉与机构联合仿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以小麦种子分子检测农业行业标准(NY/T 2859-2015)为基础,开发小麦种子快速、规模化提取DNA方法,优化反应体系中各组分含量,为小麦真实性快速执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SDS、CTAB、高盐低p H、快速提取和试剂盒5种方法提取的DNA质量、浓度和PCR扩增效果进行比较,发现改进的高盐低p H方法提取种子的DNA质量、浓度能够满足小麦真实性鉴定中42对SSR引物重复鉴定的需求,是利用96孔深孔板和自动化移液工作站规模化、高通量提取DNA的较优方法。进一步优化结果显示该方法在65℃温浴条件下比室温的浓度高出25%,但两种温度条件下提取的DNA质量及浓度均能够满足品种鉴定的需求;沉淀时用0.5倍提取液体积的预冷异丙醇沉淀浓度最高,用室温的异丙醇沉淀的最佳体积是提取液体积的0.6倍。对标准中42对引物的最佳引物浓度和模板浓度均进行了优化,综合所有42对引物的优化结果发现,反应体系为20μL时,引物终浓度为0.437 5μmol/L,模板终浓度为10 ng/μL时扩增效率相对较高,扩增产物稳定,能够满足多重电泳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投影寻踪分类法对40份从法国和菲律宾引进的甘蔗种质进行综合评价。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质间茎径、单茎质量、蔗糖分等主要工农艺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变异系数介于5.68%~51.55%,变异广泛。对各种质的株高、茎径、有效茎、单茎质量、锤度、甘蔗蔗糖分、蔗汁蔗糖分、简纯度和纤维分等9个主要工农艺性状指标进行投影方向和投影值大小分析,结果表明:投影方向以甘蔗蔗糖分的最高,其后依次为锤度、蔗汁蔗糖分、简纯度、单茎质量和茎径等,株高和有效茎的较低;40份种质投影值大小各异,根据投影值大小,结合聚类分析将40份种质划分为5个类群,各类群投影值介于0.00~2.50,其中,第Ⅳ类群的5份种质资源(FR97–127、FR97–53、VMC95–29、VMC96–169和VMC97–30)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供甘蔗杂交利用。综合来看,投影寻踪分类法可作为大量甘蔗种质资源评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